|
林散之草書極講究用墨干、濕、濃、淡的變化,精彩處不讓古人。林散之談用墨講究辯證關系,如力求從枯筆中寫出潤來,黑大方圓者謂之枯等??此泼艿哪P系,其實蘊含著精神氣韻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衛(wèi)夫人《筆陣圖》:“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即是講濃墨肥筆寫出的字綿軟缺乏神氣。下面請看林散之談書法如何用墨: 寫字要有墨法。濃墨、淡墨、枯墨都要有,字“枯”不是墨濃墨少的問題。 多搞墨是死的,要惜墨如金。 懷素能于無墨中求筆,在枯墨中寫出潤來,筋骨血肉就在其中了。 王鐸用干筆蘸重墨寫,一筆寫十一個字,別人這樣就沒有辦法寫了,所謂入木三分就是指此。 把墨放上去,極濃與極干的放在一起就好看,沒得墨,里面起絲絲,枯筆感到潤。墨深了,反而枯??莶皇悄珴饽??!c陳慎之談 笪重光論用墨:磨墨欲濃,破水寫之方潤。 ——與魏之禎、熊百之等談 厚紙用墨要帶水,薄紙、皮紙要用焦墨寫。 用墨要能深透,用力深厚,拙中巧。 會用墨就圓,筆畫很細也是圓的,是中鋒。 用墨要能潤而黑。用墨用得熟不容易。 笪重光:“磨墨欲熟,破水寫之則活?!笔?,就是磨得很濃。然后蘸水寫,就活了。光用濃墨,把筆裹住了,甩不開。 ——與莊希祖談 早年聞張栗庵師說:“字之黑大方圓者為枯,而干瘦遒挺者為潤?!闭`以為是說反話,七十歲后,我才領悟看字著重精神,墨重筆圓而乏神氣,得不謂之枯耶?墨淡而筆干,神旺氣足,一片渾茫,能不謂之潤乎? “潤含春雨,干裂秋風。”不可僅從形式上去判斷。 墨有焦墨、濃墨、淡墨、渴墨、積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漬水,深淺干潤,變化無窮。“運用之妙,存乎一心?!?/span> 墨要熟,熟中生。磨墨欲熟,破之用水則潤,惜墨如金,潑墨如瀋,路子要正,切勿邪途。 有筆方有墨。見墨方見筆。 筆是骨,墨是肉,水是血。 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癡、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蘇南京市江浦縣,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zhèn)七顆松村莊,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趙樸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與李志敏并稱“南林北李”,被譽為“草圣”,林散之草書被稱之為“林體”。 (圖文源自網(wǎng)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