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膻中,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 膻中穴的確是人體保健的要穴,具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等功能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后,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膻中。膻,羊臊氣或羊腹內的膏脂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吸暖后的暖燥之氣。中,與外絕對,指穴內。膻中名意指任脈之氣在此吸暖脹散。本穴物質為中庭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至本穴后進一步吸暖脹散而變化暖燥之氣,如羊肉帶有辛臊氣息普通,故名。
現(xiàn)代臨床上常用于咳嗽、氣喘、氣短、咳唾膿血、肺癰等呼吸系統(tǒng)病癥,噎膈、臌脹、嘔吐涎沫等消化系統(tǒng)病癥,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煩等心血管系統(tǒng)病癥以及產后無乳、癭氣、霍亂、轉筋、尸厥等其他病證??傊?,臨床運用本穴多用于心肺病變,尤宜于心肺氣虛之證。該穴具有調理人身氣機之功能,可用于一切氣機不暢之病變,諸如肺氣不降之上逆、心之氣血郁滯以及肝氣郁結等癥。例如筆者常用該穴點穴治呃逆,獲得手到病除之效果。有人取膻中穴采用雀啄術治四肢麻木、兔腦垂體埋藏治療支氣管哮喘、針刺拔罐治小兒急性支氣管炎,膻中透鳩尾治急性心肌梗塞、心絞痛,配乳根針刺治乳汁不通等都收到良好療效。景維廉等采用膻中穴割脂治療乳癖150例,結果治愈128例,占85.3%;顯效18例,占12.0%;無效4例,占2.7%;總有效率97.3%。李潔等總結1981~1998年公開發(fā)表在200余種醫(yī)學期刊上有關針灸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論文240余篇進行分析,指出膻中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最常用的8個穴位之一(132穴次)。本穴為氣會,肺主氣,司呼吸,且穴位近于胸部,可理氣寬胸,故為治療呼吸系統(tǒng)病癥的常用穴。刺激經穴脈絡,使經絡通利,氣血調和,故治乳癖、乳汁不通效佳。乳汁分泌與經絡臟腑相關,氣機調暢是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本穴調氣作用強,故為治療乳汁少的重要穴位。本穴治療消化系統(tǒng)病癥及其他病癥,也是從調氣角度實現(xiàn)的。筆者在臨床運用中也發(fā)現(xiàn),許多患者在接受該穴施術后自覺腹內氣體流動,胸部舒暢寬松,有的還可聽到腸鳴音。刺灸該穴能通暢上焦之氣機,通達經絡,理氣散瘀,一切氣病皆可選用。膻中為任脈穴位,心包募穴,八會穴之一,氣會膻中?!鹅`樞·海論》篇曰:“膻中者,為氣之?!薄!峨y經·四十五難》曰:“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清·徐靈胎《難經經釋》云:“三焦外,謂在焦膜之外;兩乳內,謂兩乳之中,任脈之所過,即膻中也"。因此,對本穴的認識古人已有了一定的論述。膻中穴為理氣降逆的要穴,臨床中被廣泛運用。 膻中為心包絡經氣聚集之處,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又是宗氣聚會之處,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因此,以此穴為主穴治療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病證及其它疾患,臨床上屢獲佳效。通過現(xiàn)代研究也證實,刺激該穴可通過調節(jié)神經功能,松弛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內腔徑等作用,以對各類氣病達到有效的治療目的。 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經經氣聚集之處),是氣會穴(宗氣聚會之處),又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F(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證實,刺激該穴可通過調節(jié)神經功能,松弛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內腔徑等作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能有效治療各類“氣”病,包括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病證,如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等 膻中穴位于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平第四肋間處。膻中具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等功能?!饵S帝內經》認為“氣會膻中”,也就是說膻中可調節(jié)人體全身的氣機。此外,膻中是任脈、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經三焦經的交會穴,也是宗氣聚會之處。它有阻擋邪氣、宣發(fā)正氣的功效。而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膻中穴位于人體胸腺的部位,可參加機體的細胞免疫活動。而點按該穴后可影響心血管神經的調節(jié)中樞,促進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狀血流量,還可以提高胸肺部的植物神經功能?,F(xiàn)代醫(yī)學也證實,刺激該穴可通過調節(jié)神經功能,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內腔徑,在臨床上可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ㄈ缈人浴⒅夤苎?、胸膜炎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呃逆、嘔吐、食道炎等)、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如心絞痛、心悸、心肌缺血缺氧等)以及產后缺乳等病證的治療。 而我們平時常按膻中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心臟不適時,可有呼吸困難、心跳加快、頭暈目眩等,此時按按膻中,可以提高心臟工作能力,使癥狀緩解;工作、生活壓力大,難免煩躁生悶氣,按按膻中就可使氣機順暢,煩惱減輕;女性朋友按此穴不僅能防治乳腺炎,還可豐胸美容;產婦灸膻中則可催乳。 【定位】 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操作】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膻中。膻,羊臊氣或羊腹內的膏脂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吸暖后的暖燥之氣。中,與外絕對,指穴內。膻中名意指任脈之氣在此吸暖脹散。本穴物質為中庭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至本穴后進一步吸暖脹散而變化暖燥之氣,如羊肉帶有辛臊氣息普通,故名。 《本穴最早見于《靈樞·根結》篇:“厥陰根于大敦,結于玉英,絡于膻中”。膻中,按《簡明中醫(yī)字典》注解有如下四層含義:①穴名,②指胸腔內“心包”所在處,③專指“心包”,④泛指胸中。膻中為心之外圍,代心行令,居于胸膜之中。此穴在胸,居兩乳之間,心包膜所在之處,故名。 在臨床中膻中穴具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的功效。 中丹田為胸中膻中穴處,為宗氣之所聚,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 筆者在臨床運用中也發(fā)現(xiàn),許多患者在接受該穴施術后自覺腹內氣體流動,胸部舒暢寬松,有的還可聽到腸鳴音。刺灸該穴能通暢上焦之氣機,通達經絡,理氣散瘀,一切氣病皆可選用。 膻中為任脈穴位,心包募穴,八會穴之一,氣會膻中?!鹅`樞·海論》篇曰:"膻中者,為氣之海"?!峨y經·四十五難》曰:"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清·徐靈胎《難經經釋》云:"三焦外,謂在焦膜之外;兩乳內,謂兩乳之中,任脈之所過,即膻中也"。 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經經氣聚集之處),是氣會穴(宗氣聚會之處),又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F(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證實,刺激該穴可通過調節(jié)神經功能,松弛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內腔徑等作用,能有效治療各類"氣"病,包括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病證,如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等。 說到膻中穴的作用,我真是印象深刻。我原來的鄰居是位脾氣特拗的老年人,有次因為生氣突然心口痛,一時找不到速效救心丸,眼看他呼吸越來越急促,急中生智,我就在他的膻中穴上使勁按壓,大概一兩分鐘,他就慢慢緩過來了,休息一會兒就正常如初了。后來,我在接觸的大量病例中發(fā)現(xiàn)按揉膻中穴還可以舒緩病人壓抑的心情,我想,這就是此穴"寬胸理氣"的功效吧。 主治 1、咳嗽、氣喘 2、胸悶、心痛、噎嗝、呃逆 3、產后乳少、乳癰、乳癖等胸乳病證。 配伍 配曲池、合谷(瀉法)治急性乳腺炎; 配內關、三陰交、巨闕、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 配中脘、氣海治嘔吐反胃; 配天突治哮喘; 配乳根、合谷、三陰交、少澤、灸膻中治產后缺乳; 配肺俞、豐隆、內關治咳嗽痰喘; 配厥陰俞、內關治心悸、心煩、心痛。 【醫(yī)案】 主訴:胸悶憋氣時作2年 病史:患者感胸悶已2年,心電圖示竇性心率各導聯(lián)T波均倒置,夜寐不安,胃納不馨,多思多慮,情緒急躁。 查體:疲勞面容,面色少華,BP160/100mmHg,心率78次/分,苔薄黃,舌暗紅少薄,脈細澀。 辨證:思慮過度內耗陰血,肝失條達損及脾胃,脾胃失于健運,氣血失于生化,氣不行脈,血不養(yǎng)心發(fā)為胸痹。 治則:益氣、養(yǎng)心血、通心脈 針藥并用 西醫(yī)診斷: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損害 中醫(yī)診斷:胸痹 取穴:膻中、厥陰俞、巨闕、心俞、膈俞、足三里、內關、三陰交 隔日1次,10次一療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