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抱琵琶半遮面
唐朝的天空群星璀璨,數(shù)不勝數(shù),由唐詩創(chuàng)造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頂峰,更是讓后世仰望膜拜,卻始終無法企及。唐代詩歌的發(fā)展有“初盛中晚”的說法,即與唐王朝的歷史同步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階段。
初唐--玄武門之變以前
盛唐--玄武門之變以后到安史之亂以前
中唐--安史之亂以后到黃巢之亂以前
晚唐--黃巢之亂以后
“初盛中晚”濃縮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王朝的興衰榮辱,唐詩作為唐朝的代表符號,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代表人物,打著鮮明的時代標記。
初有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稱“初唐四杰”,隨后“盛唐三杰”李白、杜甫、王維豪華登場,再有白居易、劉禹錫、韋應物稱“中唐三杰”,及至晚唐王朝雖已千瘡百孔,亦有杜牧、李商隱、韓愈、柳宗元稱“晚唐四杰”,他們用最精煉的語言和最豪華的陣容,裝點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經(jīng)歷8年安史之亂的消耗,唐朝社會經(jīng)濟一蹶不振,每況愈下,皇位更迭、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朝臣傾軋、邊患頻發(fā),盛唐景象不再。文人的情感最是敏感,嚴峻冷酷的現(xiàn)實使中唐的詩歌失去了盛唐時的昂揚激越,帶上了感傷的色彩,詩歌的主流由浪漫主義轉(zhuǎn)向現(xiàn)實主義,產(chǎn)生了一批備受后世推崇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劉禹錫、韋應物即為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并稱“中唐三杰”。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新樂府運動主要倡導者、寫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被后世稱為“詩王”,亦有“詩魔”之稱。劉禹錫(772年~842年)是“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的樂觀主義詩人,有“詩豪”之稱。韋應物(737~791年)屬山水田園派詩人,繁華落盡后的恬淡高遠,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反映民間疾苦。
浮云一別后 流水十年間
歲月不居,篤然前行,如天工巨匠,勾畫出每個時代的滄海桑田。讓我們透過那些熠熠生輝的詩句,跨越千年,看一看中唐天空下的滄海桑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