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在這座城市中心,你既能看到喧囂的鬧市,形色匆匆的人流,又能看到幽深的小巷,那一座座古老的宅院,漫步其中,你甚至?xí)行┮尚?,恍惚間像是時空的混亂,不過那聲聲的吆喝,來來往往的人群,都在告訴你,這是真實的世界。這里就是福州遐邇聞名三坊七巷。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這樣一條三坊七巷,寫滿了故事,見證了歷史。這里地靈人杰,曾經(jīng)的達官顯貴、文人雅士數(shù)不勝數(shù),這里充滿了文化氣息,縈繞著古樸的韻味,特藝商、古董商在此集結(jié),壽山石店鋪更是鱗次櫛比。如今我們已無從知曉,在這三坊七巷里,在這些古樸的庭院里,在這些擺滿壽山石的商鋪里,發(fā)生過多少名人與壽山石的故事,或許這些靜靜佇立的壽山石,它們能記得一切。 
 黃任(1683一1768),清代著名詩人,喜藏硯,自號十硯老人、十硯翁。黃任生于書香門第,自幼好學(xué),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中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任廣東四會縣令,次年兼署高要縣事,在任期間頗有口碑 。他工詩善書,尤有硯癖,后為小人所妒,于雍正五年(1727)被劾去職,罷官歸里后,久居在光祿坊早題巷,從此,黃任開始了他與壽山石的故事。 
 
 這是黃任寫的第一首關(guān)于壽山石的詩,在別人看來并不值錢的壽山石,在他這里仿佛是得了至寶,甚至愿意一輩子與石頭做知己,這或許也表達了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慨嘆和忘卻俗世的釋然吧。 
 
 時人曾評說:“出之宛轉(zhuǎn),蘊之遙深?!贝_實,這些詩句如今也都成為吟詠壽山石的千古絕唱。而且,黃任對壽山石的熱愛不止在寫詩,他還深入的研究過前后《觀石錄》,甚至進行了實地的考察,將考察的心得、石頭的種類、品性、產(chǎn)地和石雕工藝進行了總結(jié),寫就了壽山石詩歌史上的56句多的經(jīng)典長詩《壽山石》。愛石如癡如醉,令人佩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