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許許多多的載體形式,對聯則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之一。對聯而不像詩歌,有非常高的意蘊,反而他更像俗語,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都喜歡對對聯。在唐宋時期對聯文化非常旺盛,許多文人志士都喜歡在酒館里一邊喝著酒,一邊對對子。其實在古代人們并不像現在的人們一樣,可以玩著手機,看著電腦,刷著微博,來滿足自己的欲望,他們只能通過這些文字游戲來打發(fā)自己的閑暇時間。對對子不僅能夠讓你心情愉悅,并且還可以展現出你自己的才華。 清朝的乾隆也非常熱愛對對子,有一次微服私訪來到了石泉縣,發(fā)現街道上非常繁華,人來人往。看到這樣的場景,身為一位皇帝自然是非常開心的,于是便對周圍的大臣說了一句上聯:“一條大路通南北”,說完過后乾隆便看了看周圍的大臣。大臣們當然知道,乾隆就是讓自己說下聯了,于是大臣們紛紛自告奮勇,絡繹不絕。但是他們出的下聯根本就和上聯沒有一點關系,甚至有的還對不出來,乾隆看到這樣的場景之后就沒有再說話,便繼續(xù)欣賞繁華的人潮了。 而這時一個小孩跑出來告訴乾隆,這算什么絕對呀!乾隆看到這個小孩子竟然口出此言,便問這個小孩:“你能答出下聯嗎?”于是小孩脫口而出:“兩邊小店賣東西”?!皷|西”二字與上聯的“南北”二字剛好對仗,除此之外“東西”還包含兩種含義,可謂是比上聯還略勝一籌。乾隆非常的欽佩這位小孩子的勇氣和才華,于是乾隆讓身邊的大臣再一次出上聯刁難一下這個小孩子。 大臣于是出了上聯:“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豈敢對鋸”。其中“對鋸”也包含著兩種意思,大概就是在嘲諷這個小孩子。當然這個小孩子也沒有給這位大臣留下臉面,馬上對出下聯:“一馬陷足污泥里,老畜生怎能出蹄”,這位大臣被懟得啞口無言。 大臣非常生氣,于是一腳踢到了石頭上。小孩子又說到:“踢破磊橋三塊石”,然而這個上聯,乾隆和大臣們都對不出來,于是乾隆便夸這個9歲的小孩是神童,最后還封這個小孩為縣太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