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出現(xiàn)了八位女天皇
①推古天皇(592年—628年在位):欽明天皇之女,敏達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歷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殺害后被擁立為天皇;即位初立侄兒圣德太子為皇太子,朝政大權(quán)基本由圣德太子主持;圣德太子力主恢復(fù)中日幫交,推崇佛教,4次遣使團訪問中國隋朝,開創(chuàng)飛鳥時代;屢次發(fā)兵朝鮮半島,討伐新羅,未果。 日本歷史上一共有8個女皇, 分別是推古天皇、皇極天皇、持統(tǒng)天皇、元明天皇、 元正天皇、孝謙天皇、明正天皇、后櫻町天皇。
日本《皇室典范》明確規(guī)定女性不得繼承皇位,但該條文只有一百多年歷史,日本皇室在過去二千多年中曾出現(xiàn)過多位女天皇。 現(xiàn)行的日本《皇室典范》于1947年1月16日公布,同年5月3日和現(xiàn)行憲法同時施行。根據(jù)第一章第一條的規(guī)定,日本皇室是由男系的男子繼承皇統(tǒng)。第四條則規(guī)定,日皇去世時由皇嗣立刻即位,日皇不能依本人意思而退位。 日本皇室相傳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由開國之君神武天皇一脈相傳至今。日本皇室至今共有125位天皇,其中包括8位女皇,首位女皇推古于公元572年即位,當時其兄崇峻天皇因欲擺脫外戚控制而被殺,推古繼位。 推古之后日本輾轉(zhuǎn)出現(xiàn)數(shù)位女皇,不過其繼承者均非其子嗣,而最后一位女皇是十八世紀的后櫻町,她于1771年退位后,女皇便從此在日本絕跡。 愛江山更愛美男日本女皇也會愛上腹黑和尚
世人皆知日本素有男尊女卑,女人居家相夫教子習俗,可日本歷史卻不乏女性天皇的身影。隋朝末年,日本就出現(xiàn)了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比武則天稱帝還早了近百年。隨后日本歷史出現(xiàn)了八位女天皇,其中六位皆集中在隋唐時期,而緋聞非議最多的就是第六位女天皇孝謙天皇。大圖模式 孝謙天皇出生于公元718年,正是唐朝玄宗時期。她是圣武天皇與光明皇后唯一的女兒,只因親弟弟早夭,而異母弟安積親王母家身份卑微無可借助的政治勢力,遂在20歲時被父親立為皇太子,冊封阿倍內(nèi)親王,也是日本史上唯一女性皇太子。相傳阿倍內(nèi)生得明媚皓齒,性情天真爛漫,本可安享小女人般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尋常幸福,卻如此被動的踏足波譎詭異的政治生涯,并被剝奪了公開結(jié)婚的權(quán)利。日本皇室素以天神自居,為保持純正高貴血統(tǒng),大多都是近親結(jié)婚,由此日本女天皇只能保持獨身,以未婚或未亡人的身份繼位,以確保所謂的日本皇室“萬世一系”。公元748年,圣武天皇身體有恙,遂禪位給阿倍內(nèi)后皈依佛門。阿倍內(nèi)繼位稱孝謙天皇,可是她既不想勞心費力,也確實沒有什么治國智慧,只能在母親光明太后扶持下,由表兄藤原仲麻呂把持朝政。孝謙天皇雖沒有了結(jié)婚權(quán)利,可她畢竟是女人,也渴望能得到愛情滋潤。藤原仲麻呂正是利用孝謙天皇情感空虛之際,用虛假溫情將其完全掌控手中,以穩(wěn)固自己權(quán)傾朝野之勢。雖然朝臣橘奈良麻呂為抑制藤原仲麻呂權(quán)勢過大,曾密謀逼孝謙天皇退位,卻未料不但計謀未能得逞,反而更增強了藤原仲麻呂的勢力。大圖模式 也許孝謙天皇就如大多數(shù)女人般為愛癡情,凡事皆以摯愛為為中心。于是孝謙天皇在父親逝后一年,又在藤原仲麻呂挑唆下廢除父親遺詔中的皇太子道祖王,另立舍人親王之子大炊王為皇太子。公元758年,孝謙天皇又以照顧生病母親光明太后為由,禪位于大炊王也就是日本淳仁天皇。隨后淳仁天皇將其尊為稱德孝謙上皇。其實淳仁天皇就是藤原仲麻呂暗立的傀儡,由此藤原仲麻呂眼見孝謙上皇再無利用價值,遂有意將其甩到身后,兩人漸行漸遠。孝謙上皇本以為卸下重擔,可以充分享受愛情,卻未料表兄竟是如此負心漢,本就身體羸弱,悲憤之下竟一病不起。孝謙上皇與父親一樣篤信佛教,當年鑒真東渡日本傳教,曾為孝謙上皇授戒。由此入宮為孝謙上皇治病除了醫(yī)生,也有僧人混雜在內(nèi),其中就有一位來自弓削氏的和尚道鏡。道鏡身為出家人本應(yīng)六根清凈,卻頗有心機野心勃勃。他利用孝謙上皇身體虛弱急需安慰的情感空窗期,用自己假意的噓寒問暖,使孝謙上皇感情再次淪陷。道鏡的出現(xiàn),也使孝謙上皇與淳仁天皇以及藤原仲麻呂三人之間,矛盾斗爭日趨明朗化。乃至淳仁天皇與藤原仲麻呂意欲密謀除掉道鏡,這就逼著孝謙上皇為心上人反戈一擊。762年,孝謙天皇宣布由于淳仁不孝才導(dǎo)致自己皈依佛門,現(xiàn)在要將政權(quán)收歸自有??上攵僭俾閰卧醺市拇髾?quán)旁落,遂與孝謙上皇的斗爭由明斗到暗斗日趨激烈。764年10月,藤原仲麻呂利用兒子身居軍事要職機會,密謀發(fā)動軍事政變??上虏粰C密,孝謙上皇提前察覺藤原仲麻呂謀反陰謀,一舉將其陰謀擊破并奪回象征皇位的鈴印。藤原仲麻呂兵敗后逃往近江國后被殺。隨后孝謙上皇廢除淳仁天皇皇位,重登大寶自稱稱德天皇。道鏡被冊封為太政大臣禪師,自此道鏡權(quán)勢熏天,出入儀仗與皇帝無異,一時間頗有志得意滿之感。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道鏡并未就此滿足,他又做起了天皇夢。769年,大宰府的主神官中臣習宜阿曾麻呂,在道鏡授意下,上奏宇佐八幡宮出現(xiàn)“道鏡宜就皇位”的神諭。不過這次稱德天皇倒是未被假象迷惑,派大臣和氣清麻呂前去一辨真假。和氣清麻呂生性耿直,不畏道鏡權(quán)勢,直接回復(fù)此乃偽神諭。雖說后來和氣清麻呂遭道鏡陷害被貶官,可他確也使道鏡篡位陰謀破裂,保證了日本皇室血統(tǒng)純正。稱德天皇重掌皇位后,一直寵信道鏡致使朝政混亂法律嚴苛,一點小罪就可能被判死刑,以致出現(xiàn)太多冤罪。770年,稱德天皇因病而逝,其一生未婚未有子嗣,隨后大臣偽造遺詔立白璧王為天皇,道鏡被貶回鄉(xiāng)下。阿倍內(nèi)親王一生兩任天皇,只因?qū)櫺盘僭俾閰闻c道鏡致使綱紀敗壞,而遭人詬病風流成性,至今仍風評不佳是日本影視劇熱點話題。其實她只想做單純女人,追尋純真愛情,卻被推上皇位,后又兩次遇人不淑,成為男人追逐權(quán)欲的工具,也只是政治犧牲品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