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主人公張文瑞,即清朝名臣,文學家張英,安徽省桐城縣人。曾任禮部尚書,為康熙寵臣,早年為康熙的貼身文臣侍從,修改編纂《國史》、《政治典訓》等。名相張廷玉之父,張廷玉為雍正寵臣,被稱“父子雙宰相”。 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和鄰居吳家因祖上留下來的宅基地起糾紛,兩家人都是權(quán)勢之家,張家人寫信至京城張文瑞,張文瑞看后,寫家書“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睆埣胰司驼辙k了,鄰居吳家見張家謙讓,也主動讓出三尺,就有了六尺巷以及禮讓牌坊。 另外在張文瑞六十大壽的時候,他省下堂會的錢做衣服,施舍給窮人們。....... 張文瑞的書房上有親自書寫的對聯(lián):“讀不盡架上古書,卻要時時努力;做不盡世間好事,必須刻刻留心?!笨滴趸实塾H自賜字“清慎勤"。 學識淵博厚德濟貧,六尺巷文化成了鄰里相處的范本,也是中華民族和諧禮讓的體現(xiàn)。正是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兒子張廷玉,兩代人為清朝做出了豐功業(yè)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