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靜思齋·于岳原創(chuàng)、自行拍攝,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尋訪時間:2020年6月3日 由于在霍州的“景點”沒有用去太多時間,遂決定繼續(xù)前往洪洞廣勝寺,按原計劃本是打算明日上午游完大槐樹再去的。兩縣毗鄰,一路坦途,不出一個時辰即達(dá)。去年12月,廣勝寺景區(qū)新晉4A,看起來是經(jīng)過了大規(guī)模的精心打造,各種軟硬件杠杠的,感覺其雄心并不止此,未來可能還是要再升一級的。我們恰逢其時,率先享受了景區(qū)升級的“紅利”,而這偌大的場面,又幾無其他游人之喧囂,體驗感可謂超級爆棚。 ![]() 圖1:廣勝寺新山門牌坊 購票畢,穿過一個宏大的白石牌坊,即見不遠(yuǎn)處山頭之上,一座寶塔傲然而立,天色碧藍(lán),畫面極美。在車站略候一刻,即乘車直達(dá)上寺門口,當(dāng)這座琉璃寶塔清晰而生動的出現(xiàn)在眼前時,一種迫不及待想近前一觀的感覺油然而生。它太美了,美的讓人震撼,在它面前,任何辭藻都顯得有些蒼白了。而這震撼又不僅僅是從視覺的角度,因也實難想象,古人們是如何完成這一件曠世杰作的。 ![]() 圖2:廣勝寺上寺全景(家父攝) 趁著這遐思的功夫,簡單來介紹一下廣勝寺的歷史吧。據(jù)《平陽府志》等文獻(xiàn)載,廣勝寺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歷史可謂相當(dāng)久遠(yuǎn)。據(jù)說它是阿育王在我神州大地所建的十九座舍利塔之一,但宋代的《平陽廣勝寺興修考》則認(rèn)為供奉的是東漢一位名叫“慈山”的西域僧人的舍利。此段歷史過于古早,又不免流于傳說,故不作深究。此后該寺屢經(jīng)興廢,到了唐代,中興名臣郭子儀來此游覽,見古跡尚存,乃上書建寺,得唐代宗賜名“大歷廣勝之寺”,取“廣大于天,勝名于世”之意,此即廣勝寺寺名之由來。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山西發(fā)生特大地震,而震中正在洪洞、趙城一帶(據(jù)說有8級,震中更是達(dá)到了11級,但我很好奇是如何測算古代地震震級的)。這次慘烈的地震使廣勝寺建筑幾乎蕩然無存,故我們?nèi)缃裨谏纤轮?,雖在建筑技法上有因循舊制之處,但主體建筑大多為明代復(fù)建。而寶塔則是到了明正德十年(1515年)才由當(dāng)?shù)馗呱_(dá)連法師募資重建。此工程整整歷時十二年,直到嘉靖六年(1527年)方建成,因達(dá)連法師號飛虹,人們感念他的功績,遂將此塔命名為“飛虹塔”。歷經(jīng)五百年風(fēng)雨,飛虹塔依舊輝煌如昔,在我走訪過的古塔中,誠無出其右者矣! ![]() 圖3:世界最高的琉璃塔——飛虹塔 ![]() 圖4:飛虹塔精妙絕倫的琉璃構(gòu)件 而飛虹塔卻又并非華而不實的,史載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臨汾這一帶再次發(fā)生了八級大地震,這次塔體并未受損,足見其技藝與質(zhì)量絕對是良心手筆。如此工程怕不是要耗資巨萬?一位僧人又是怎樣將它付諸實踐的?回來查閱了不少史料,終于找到了一條明代晉王家族曾贊助修塔的記載,多少解決了些許關(guān)于金主的困惑。 ![]() 圖5:廣勝寺飛虹塔遠(yuǎn)景 ![]() 圖6:上寺天中天殿 然上寺除了飛虹塔,基本每座殿中都有些驚世駭俗的文物遺存,如彌陀殿曾經(jīng)的趙城金藏(柜還在)、大雄寶殿的光輝萬古匾額(雍正親筆)、地藏殿中的懸塑、“天中天”殿中的巨型三世佛泥塑……著實令人嘆為觀止。它們中的隨便哪一個擱在別處,我想都能單列國保。而廣勝寺作為1961年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將其盡數(shù)囊括,放眼今日,豪氣的足以傲視同儕,國保顯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吶。 圖7:雍正在親王時期題寫的光輝萬古匾額![]() 圖8: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牌照 在坐車去下寺的路上,我始終在琢磨一個問題,按說這里古今皆遠(yuǎn)離縣治,有點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感覺,卻為何會有一座如此高規(guī)格的寺廟存在呢?及至到了下寺門口看到霍泉,忽有些許感悟,除卻傳說中佛祖靈骨這一建寺肇始,其中或也有風(fēng)水方面的因素。霍泉乃山西名泉,自有史籍記載以來,清水就一直汩汩涌出,滋養(yǎng)著一方黎民百姓,千百年來未嘗停歇。擱在古時,人們無法作科學(xué)解釋,自是視其為風(fēng)水寶地,適合敬奉神明了。 無獨有偶,在唐代,一座水神廟也在霍泉邊上應(yīng)運而生了。水神廟同樣毀于元代的那次地震,但重建的似乎最早(元仁宗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重建),足見人們對水神的景仰與重視。古時,水神廟無疑是自成門戶,雖與下寺毗鄰而居,但卻并非廣勝寺所屬。只是搞成廣勝寺景區(qū)后,將其囊括了進(jìn)來,如今說水神廟則必在前冠以廣勝寺,這不知會讓多少人搞錯概念,以為水神廟是廣勝寺的附庸焉。 ![]() 圖9:水神廟明應(yīng)王殿 由于此前搜集古代壁畫圖冊的緣故,我對水神廟元代壁畫之名如雷貫耳。因時間已略顯倉促,下車后顧不上理會下寺,就先直奔西側(cè)的水神廟而去。水神廟的正殿為明應(yīng)王殿,明應(yīng)王即此處供奉的水神,當(dāng)?shù)厝酥^之霍山神之子。一名小導(dǎo)游善解人意的打開了殿門,我們遂順勢付了二十元講解費,聽聽講解誠然也是好的。 ![]() 圖10:水神廟元代壁畫局部——捶丸圖 與畫冊上的相比,真品顯得色澤暗淡一些,但畫冊上畢竟只能“略見一斑”,此番身歷其境得見全景,再聽人講講其中的“奧秘”,無疑感受更佳。如今存世的古壁畫多為釋道題材,而水神廟壁畫中則頗多元人生活場景,賣魚、踢球、唱戲——這些接地氣的“俗事”畫面,如今卻幾成孤本,彌足珍貴。想當(dāng)年,受霍泉滋養(yǎng)的趙城、洪洞兩縣畫工各作一壁,相互間難免存有比拼之心,不由激發(fā)出最高水準(zhǔn),流傳至今,實為當(dāng)之無愧的國寶。 圖11:水神廟南壁東側(cè)壁畫——元雜劇飛虹塔、水神廟壁畫與趙城金藏并稱為廣勝寺三絕,趙城金藏在上下寺都曾駐足過,但已不在廣勝寺許多年。至于為啥叫趙城呢?這是因1954年以前,廣勝寺這一帶一直是屬于趙城縣。趙城金藏與敦煌遺書、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并稱國圖四大鎮(zhèn)館之寶,是啥子級別的不用我多說,護(hù)寶的故事也快被講濫了,然既非在此處能得見,我便也不想再多費筆墨啦。只是很感慨,最是柔軟的書本,卻獨能在慘烈的大地震中幸存下來,誠為天意耶? 跟隨著小導(dǎo)游的腳步,穿過水神廟與下寺間早已貫通了的院墻。天時已晚,只能在下寺作走馬觀花之游了。下寺原為廣勝寺的下院,所謂下院,并非指山上山下的位置關(guān)系,而是大致可理解為分院的概念。也是在元代大地震后,下院獨立門戶而稱下寺,其復(fù)建的年份似還早于上寺不少。以此來看,廣勝寺的本尊自然還是上寺了,而在元以前,當(dāng)也并無上寺下寺之稱謂。 ![]() 圖12:下寺山門——天王殿 下寺殿中原也有元代壁畫,當(dāng)是與水神廟壁畫各有千秋,惜于1929年被下寺住持與當(dāng)?shù)亓蛹澛?lián)手賤賣給古玩商人,輾轉(zhuǎn)流落到美帝,現(xiàn)由兩家著名博物館所藏。若說不幸中的萬幸,則是它至少還存世。因解放戰(zhàn)爭時期,太岳中學(xué)曾遷到廣勝寺下寺辦學(xué),此時寺中珍貴的元明塑像被毀滅殆盡,壁畫如真留在原處,當(dāng)時又能否幸存?怎么說呢,一提到這事,心中總是有些五味雜陳。 出得下寺山門不久,末班擺渡車即呼嘯而至,此時我還未及對霍泉分水亭略作觀摩,只好匆匆告別。即便如此,廣勝寺仍是本次山西之行最驚艷的邂逅。一般來說,沒走訪過的地方多矣,已走訪過的地方倒不必特意再來。但對于廣勝寺,我卻是熱盼有朝一日能故地重游的,此前有過這般強(qiáng)烈愿望的,似唯有寧波阿育王寺。巧了,那里也是傳說中的阿育王十九塔之一??! ![]() 圖13:山西名泉——霍泉 路上與司機(jī)閑談,得知霍泉的水量已比早年下降不少,不由隱隱有些憂慮?;貋碚业叫┰缒甑南嚓P(guān)報道,這大概與周圍煤炭的開采有很大關(guān)系,從地圖上看,廣勝寺旁邊就是大型國企山西焦化。所幸如今國家對于環(huán)境問題日益重視,廣勝寺此前的環(huán)境如何我是不知,如今卻真是標(biāo)準(zhǔn)的綠水青山,以至當(dāng)時我甚至都沒有感覺到山西焦化的存在,這總歸是可喜的。但愿霍泉水長流,青山能永在。 靜思齋 于岳 2020年6月2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