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以數(shù)十年前故人歌姬云英,而今仍然未嫁,來引出詩人自己,仍未成名,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是詩人的不平之鳴。 鐘陵,是縣名,在今江西進賢。掌上身,用的是趙飛燕的典故。《飛燕外傳》中記載:漢成帝之后趙飛燕體態(tài)輕盈,能夠在手掌上跳舞。此后世人便用“掌上身”來形容女子的體態(tài)輕盈美妙。用在這里,便是形容云英身姿之婀娜美妙。 “鐘陵醉別十馀春”寫詩人與云英的分別。詩人回憶往事,當年在鐘陵與云英相見,自己正風華正茂,云英也正值妙齡,兩人彼此傾慕,歡會款洽。 “重見云英掌上身”,一轉(zhuǎn)眼便是十余年過去了,云英已徐娘半老,然而她那婀娜的身姿竟然還同十年前一模一樣,由此也可看出云英年輕時令人傾倒的模樣。
前兩句層層鋪墊,其實都是為了引出下文——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詩人感嘆,數(shù)十年過去了,我仍舊寂寂無名,這可能是因為我不如別人;可是云英又是為什么仍舊未曾婚嫁呢?難道也是不如人嗎? 根據(jù)前兩句對云英出眾風姿的描繪,這個答案顯然是不成立的。由此,詩人發(fā)出自己憤懣的叩問:云英既然未曾“不如人”,那么詩人自己又何嘗“不如人”呢?
整首詩的情緒也在這一句達到高潮,成為詩人書寫不平之鳴的最強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