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來說,梁山好漢除了前期的豹子頭林沖,都有個暴脾氣,特別是李逵武松魯智深,有的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只用拳頭說話,有的是眼里不揉沙子該出手時就出手。但是細讀水滸,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有時候他們似乎也很溫柔,似乎個個都有個好脾氣,不管宋江說出多么無理的話、提出多無恥的要求,這幫人居然毫不動怒,讓人懷疑所謂的梁山好漢都是遲鈍得不能再遲鈍的榆木腦袋。
話說那是在宋江題了反詩,腦后已經(jīng)露出反骨之后,被蔡九知府按律綁到刑場要砍腦袋。梁山好漢舍死忘生把他救了出來,又被傻帽加路盲李逵帶進了死胡同前面望見盡是淘淘一派大江,卻無了旱路,只好跑到一座大廟藏身。就連小李廣花榮也是又累又怕又氣地敢跟托塔天王晁蓋發(fā)脾氣:“就是你讓大家跟著李逵走,這才跑到斷頭路上了,如果城中官軍趕殺出來,就咱們這伙疲憊不堪的蝦兵蟹將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掉,豈不是死定了?”很奇怪的是花榮這時候應該沖李逵發(fā)火,但卻把矛頭指向了名義上的老大晁蓋,估計是看李逵長得兇神惡煞,小白臉花榮也肝兒顫,還一個可能就是已經(jīng)看出李逵是宋江嫡系,他得給面子。
晁蓋的嫡系兄弟阮氏三雄一看自家大哥下不來臺,就冒險下水要游到對岸去奪船。幸好浪里白條張順等人趕來接應,這才有了“白龍廟小聚義”,但這時候滿打滿算,加上受傷失去戰(zhàn)斗力的宋江戴宗(即使沒有受傷,宋江也沒戰(zhàn)斗力),也才二十九個人,外帶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一百多個小嘍啰(晁蓋帶來八九十個勇悍的小嘍啰,揭陽鎮(zhèn)三霸手下還有四十個潑皮無賴),這幫人能夠浴血殺出官軍重圍,已經(jīng)是僥幸得不能再僥幸了。
可是進了沒遮攔穆弘的莊園,緩過氣來的宋江根本就不管梁山好漢們已經(jīng)累的吐出舌頭來喘氣,居然讓才脫虎口的眾好漢再進狼窩:“只恨黃文炳那廝搜根剔齒,幾番唆毒,要害我們。這冤仇如何不報?怎地啟請眾位好漢,再做個天大人情,去打了無為軍,殺了黃文炳那廝,也與宋江消了這口無窮之恨。那時回去如何?”這就已經(jīng)不要臉到無恥的程度了:你認為曾經(jīng)通風報信乎救了晁蓋等人一命,但即使你不去報信,以晁蓋等人的武藝,對付幾十個衙役也不算難事兒,該跑還是能跑掉的。就算你真的救過晁蓋性命,人家冒著槍林箭雨劫法場又救了你一命,也算扯平了,人家憑什么再為你一己私仇去送命?
晁蓋也覺得宋江的要求實在是太過分了,但這也能看出晁蓋是個講義氣為兄弟安危思考的好大哥:“偷營劫寨這種事兒只能干一回,現(xiàn)在人家有了準備,咱們殺得進去也殺不出來,二十九個兄弟可能就要有去無回了。”但是晁蓋可能數(shù)錯了,殺進無為軍的頂多二十六七個:宋江可以借口刑傷未愈而留在穆家莊“養(yǎng)傷”,甚至可能要留下戴宗和李逵照顧,去送命的只能是晁蓋等人。
按理說,宋江如此視兄弟性命如草芥,晁蓋應該勃然大怒拂袖而去才對——這已經(jīng)觸碰了晁蓋做人的底線。但是晁蓋居然還跟宋江解釋并打包票:“等咱們把吳用公孫勝林沖秦明這些高手都調來再打吧!”這時候李逵是沉默的,就連宋江這個沒頭腦的鐵桿兒粉絲也覺得宋江這要求太過分,也知道硬打就是找死。但是宋江居然先急眼了:“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夠得來……不要癡想,只是趁這個機會,便好下手!”
僅僅從宋江這一番話,我們就能看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真小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人報仇從早到晚。宋江的雞腸子是裝不下他對黃文炳的怨恨的:正所謂同行是冤家,憑什么你黃通判在蔡九知府那里當座上賓,我宋押司卻成了階下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