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點墨人生 圖文編輯■王成海 童年冬天的早晨總是那么冷,通往學(xué)校的小路很漫長,總是走不完的樣子,路兩旁的積雪總是那么厚,踩上去聲音清脆。天還沒有醒來,惺忪著幾顆星星,閃著冷冷的光,一彎寒月西斜著。我跟在哥哥身后,踉踉蹌蹌,亦步亦趨,厚厚的圍巾、小羊皮襖、棉褲、棉手套及棉鞋都抵擋不住嚴(yán)寒對我的進(jìn)攻,首先投降的是我的手和腳,它們已經(jīng)不聽我使喚了。這時候,我全部的希望就在哥哥手里拖著的那兩根朝陽棒(向日葵桿)上了,那可是生火爐的引火柴。 那時,是沒有暖氣的概念的,只有大大小小的火爐,家里是,學(xué)校也是。班里的火爐大多是男同學(xué)生的。深秋時,學(xué)校里統(tǒng)一讓學(xué)生上交一捆柴火以備冬天班級生爐取暖之需,但好像總是不夠用。值日的男生早早去了班里,挖去爐里殘灰,下面放些軟柴,上面放些踩成短截的朝陽棒棒,不能放得太虛也不能壓太瓷實了,最上層放幾小塊碳,就可以點火了,火燒起來后趕緊放碳進(jìn)去,還不能放太多,不然就滅了,還得重新來過。有做慣了這營生的男生,一次就成功,在家不太干活的,往往三番五次搗鼓,才勉強成功,這時,滿是黑灰的小臉會露出燦爛笑容,忙不迭地把皴裂的小手伸出去烤烤,無比溫暖。 讀高中時,是住校的,一溜低矮的平房是我們的宿舍。冬天時,宿舍里陰冷潮濕,窗戶上永遠(yuǎn)有化不開的厚厚一層冰霜,十平米左右宿舍住著的十幾個人,取暖全靠那小小火爐。每日學(xué)校有專門的人定時定量在每個宿舍前放一小堆碳,許是熟能生巧,那堆碳的量,正好維持我們不被凍死,絕不會多一點點。每每學(xué)習(xí)到深夜,爐火燃盡時,冰冷了一天的手還未暖熱。幸好還有我的好友水春,還有她的大厚被子,倆人躲在兩床被子下,一起抵抗冬夜的苦寒。 宿舍的火爐,在周末時,還有一個大用處,就是熱飯?;丶液髱淼囊伙埡胁?,放到火爐上熱了,饅頭放到火爐上烤到焦黃,是我和妹妹的晚飯,要比學(xué)校里的伙食好上百倍。有一次用飯盒煮了掛面,放上從家里帶的肉醬,真是無上美味,吃完身上都熱乎乎的,趕緊給妹妹也做了一份,竟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 多少個寒冬的日日夜夜,當(dāng)我用知識填充我貧瘠的大腦時,那小小火爐散發(fā)出的熱,溫暖了我寒涼的身體,那火爐烤出來的食物,填飽了我空虛的胃。那些火爐時光,也給了我終身難忘的記憶。 好書任你讀,只需點開鏈接即可閱讀: 01.2019年最流行官場小說:官途風(fēng)流 13.一個平民子弟的艱難成才路 1.聞見味道的父愛 【作者介紹】點墨人生,原名趙云鳳,托克托縣第三中學(xué)教師,愛好讀書寫作。 |
|
|
來自: 新用戶0686839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