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狗子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吾弟,小心了,看劍” “兄長,你這招上次就用過了,這次不靈了” “好,那再試試這招,平沙落雁式” “這才像樣,痛快啊痛快” “......” 公元698年,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個庭院中,兩個少年正在練劍,看他們耍地有模有樣,想來劍術不低。 其中年長的叫孟浩然,年齡小點的是他的親弟弟。 已經(jīng)是暮春四月,桃花瓣落在庭院當中,一陣風吹過,花影劍影便交織在一起,難分你我。仔細再看,在他們練劍的地方,還有一個涼亭,亭上擺了茶水,還有一本《陶淵明集》。 孟浩然練劍練到累的時候,總是會在這個涼亭一邊喝茶,一邊讀詩,他覺得,自己寫詩的水平要比舞劍的水平高出很多,雖然這一點他從沒對任何人說起過。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曉》 他是對的,后人對他的詩實在是過于熟悉,哪怕是黃口小兒,也是張嘴就背,而他劍法水平的高低,顯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并且也沒人想去揭開這個謎底。 1 公元689年的一天,在襄州襄陽峴山的一處名叫“澗南園”的大莊園里,傳出了一聲嘹亮的啼哭。 “老爺,生了,是個男孩,恭喜老爺,賀喜老爺?!?/p> “男孩嗎?實在是太好了,老天有眼??!” “老爺,夫人還讓您取一個名字?!?/p> “名字嘛,簡單,就叫孟浩然?!?/p> 孟老爺是文化人,取的名字自然不同凡響,必定大有出處。而且自家正好姓孟,于是取了“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中的“浩然”二字,希望他長大以后能夠正直剛強,這一點,孟浩然確實做到了,甚至有一些太正直了。 小時候的孟浩然很快樂,因為家里條件雖然不是王公大族那種層次的,但是基本的小康水平還是妥妥的,所以啊,小孟浩然沒事就和弟弟練練劍,讀讀詩,完全不用為生活操心。 就像現(xiàn)在有些家長對孩子說的一樣:“你只要把書讀好,其他的都別管”,孟老爺也是這么對孟浩然說的。 孟浩然不愧是孟浩然啊,果然很爭氣,平時沒事作一首詩,都能讓孟老爹大吃一驚,感嘆道:“此子必成大器啊,我孟家有福啊”。 但后來發(fā)生的一些事,讓孟老爹表示十分想收回以前說過的話。 公元706年,孟浩然參加襄陽縣試,不負眾望,拿了第一名。 這天晚上全家人都坐在一起,想要為他擺個慶功宴,順便也當做踐行酒。因為古代的科舉制度,不像現(xiàn)在高考一樣,一考定終生,而是需要層層選拔的。 先要考縣試,然后是府試,后面還有殿試,總之很復雜,很不容易。 孟浩然雖然縣城考了第一名,但是這離光宗耀祖還差得遠了,所以打算吃完這一頓大餐,就送他去襄州參加府試。 然而就在推杯換盞之間,孟浩然說了一句話,就這一句話讓全家人直接崩潰。 孟老爹大罵“不孝之子”。 孟老娘拉著夫君,說不要生氣,傷了身子,順帶著瞪了一眼孟浩然。 孟浩然的弟弟不知道做什么,只好低著頭,一言不發(fā)。 下人們都一一退了出去,仿佛大禍臨頭。 “我不想去考試了”,就這簡單的一句話,讓本來的喜宴變得十分尷尬。 這是孟浩然人生中的第一次任性,當然不是最后一次。 他不想去考試的理由其實算不得不孝,反而很正當,很“浩然”。 公元708年,大唐王朝內憂不斷。 武則天已經(jīng)退位了,并且還政李唐,繼任者是唐中宗李顯。 看清楚,是李顯,不是當紅明星李現(xiàn)啊。 這個李顯就很有意思,他本身沒什么能力,也不想當大唐皇帝。但是他的老婆韋皇后,還有他的女兒安樂公主卻都想要模仿武則天,過一把當皇帝的癮。 而在宮外,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蠢蠢欲動。 孟浩然看透了那些人的狼子野心,對于朝堂混亂的情況非常不滿意,于是立志堅決不去參加科舉。 正如孟子所說:“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p> 孟浩然就是這么“浩然”。 也是在這一年,無心科舉的孟浩然開始了自己一生的事業(yè):寄情山水。 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 沙禽近初識,浦樹遙莫辨。 漸到鹿門山,山明翠微淺。 巖潭多屈曲,舟楫屢回轉。 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 金澗餌芝木,石床臥苔蘚。 紛吾感耆舊,結纜事攀踐。 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 白云何時去,丹桂空偃蹇。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兜锹归T山》 自從家人知道自己不科考以后,對他的態(tài)度也很不友好,孟浩然索性跑到了鹿門山開始隱居,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過上了陶淵明的生活,實在是有些驚世駭俗了。 但是孟浩然才不管這些,他約著好友一起到鹿門山,沒事就喝酒談詩,暢游山水,實在是神仙生活。 甚至在自己的朋友也改變主意要去科考的時候,孟浩然還是不為所動,甚至還寫了首詩來祝福好友。 這個孟浩然,不得不說真是挺有個性的。 我有時候就在想,雖然身在盛唐,但是他也許就適合隱居山野,俗世與他實在格格不入,而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也證明了這點。 2 有時候聽郭德綱的相聲,覺得里面有些話挺著怪有意思的,比如這句:“誰都有十七,誰都有十八”。 而我們的孟浩然也有青春萌動的時候。 隱居鹿門山的日子雖然不至于無聊,但總歸有些單調,尤其在好朋友張子容走后,情況更是如此。 孟浩然決定回家看看,順便逛逛襄陽城。 結果,這一逛,就誤了終身。 這一天,風和日麗,微風拂過了孟浩然的發(fā)絲,他覺得很舒服,很愉快,看著周圍的祥和景象,仿佛回到了堯舜時代。 這時候,他仿佛聽到了一陣歌聲,不是仿佛,就是聽到了歌聲。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這好聽的聲音一瞬間就吸引到了孟浩然,他循著歌聲找了過去。 只見到一位女子,面若桃花,身姿搖曳,一邊談著琵琶,一邊咿咿呀呀唱著。 糟了,他孟浩然動心了。 “愛就像藍天白云,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雨” 哦哦,錯了,重來。 “連理枝前同設誓,丁香樹下共論心” 這是韓襄客說的。 “只為陽臺夢里狂,降來教作神仙客” 這是孟浩然說的。 韓襄客本來是一個歌女,在襄陽城中賣唱為生,自從上次城中一見,孟浩然便一見傾心,兩人互相往來幾次,便是私下定了終身。 一個才氣逼人,一個形象很好,說不上天造地設,也算是郎才女貌。按理說,該是一樁美事。但別忘了,這可是在古代。 門第之見,始終是最重要的,愛情什么的都得靠邊站。 孟浩然深知這一點,于是一咬牙,一跺腳,直接跑到了韓襄客的家中,就和她直接拜堂成親,不僅如此,很快還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 孟浩然心想,生米都成稀飯了,孟老爹再有看法,也該讓步了。 但是,他錯了,錯得離譜。 孟家人都很“浩然”,都很倔強,認定了什么,就絕不輕易回頭。 當孟浩然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到家中的時候,孟老爹有一瞬間沒反應過來。等到完全反應過來以后,就是暴怒的辱罵聲,孟浩然沒有辦法,只能帶著妻子孩子又回去了。 婚姻大事,是孟浩然的第二次任性,同樣,不是最后一次。 時間到了公元714年,這一年,孟浩然26歲。 也是在這一年,倔強的孟老爹去世了,而直到死,孟浩然都沒有取得他爹的原諒。 孟浩然突然覺得有點悲傷,他開始動搖了,他不知道不參加科舉到底對不對,那么貿然地迎娶韓襄客到底對不對,他的世界觀開始崩塌,出現(xiàn)了重大精神危機。 唉,出去走走吧,孟浩然如是說到。 看來,旅游散心,真是一條古往今來的通用妙計。 3 從公元717年到公元727年,這十年,孟浩然都在做一件事:干謁以及旅游。 史書上一般說,這十年是孟浩然爭取做官的十年,但在我看來,實在不太像。 你想啊,一個真想做官的人,肯定是閉門讀書啊,四處干謁雖然也能做官,但可能性實在很低。 我覺得,他就是純粹想出去旅游,暢游山水,激發(fā)詩情。 孟浩然的心中只有山水,只有詩,做官和名利對他的誘惑力實在有限。 但是在經(jīng)歷過很多事后,尤其是想到死去的父親,孟浩然也許心中懷著一種難以言表的虧欠,于是,他只能一邊旅游,一邊干謁。 公元717年,當朝宰相張說來兩湖地區(qū)來考察工作,順便放松心情。 孟浩然看準機會,開始了自己第一次的干謁,于是那首中小學必備的古詩便橫空出世。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锻赐ズ洀堌┫唷?/p> 這首詩說的很委婉,明明是想要個官做,但是不說正事,先夸贊下洞庭湖的美景,然后說自己無槳可渡,直到最后都不直接說明自己的意圖。 這不禁讓人感嘆,文化人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啊。 果然,這首詩成功地打動了張丞相,雖然最后沒有撈到一個官做,但起碼名聲已經(jīng)打出去了。 公元718年,孟浩然接著騷擾張說,一直寫詩說自己很窮,然后想建功立業(yè),但后面就不靈了因為張說已經(jīng)獲罪入獄了。 公元720年,干謁,但無果。 公元724年,加緊干謁,但還是無果。 公元727年,干謁干謁,無果無果。 干謁了十年,沒有一點成果?你信嗎?反正我不信,一般人也就罷了,那可是大詩人孟浩然呀。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自己壓根不想干謁成功。 十年來,他倒是玩了不少地方,交了不少的朋友。 來看看他寫的詩吧。 《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朱大入秦》 《都下送辛大之鄂》 ...... 不是送這個,就是送那個,真是好友滿天下。 但是最有名的一次還是得說公元726年的那次送別,不過那次是別人送孟浩然。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端兔虾迫恢畯V陵》 這年,李白和孟浩然在維揚一代相遇。 英雄惜英雄,他們一見如故,喝酒暢談,孟浩然自稱哥哥,李白自稱弟弟,也只有孟浩然,才能讓狂傲的李白叫聲大哥吧。 君不見,李白對杜甫有多冷漠,對王維有多只字不提。 也只有孟浩然,才讓李白化身迷弟,高呼“我愛你”。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顿浢虾迫弧?/p> 唉,干謁(旅游)無果,只能去正經(jīng)科考了。 孟浩然站在船上,看著周圍平靜的水面,思緒開始上下翻騰。 他想起了自己十幾歲暢游鹿門山的時候。 唉,那個時候,真是無憂無慮啊。 4 公元727年,孟浩然第一次入京趕考。 第一次考試,以失敗告終。 還是那句話,大才子永遠當不了好的公務員。 孟浩然對于失敗的結果其實早就清楚的,人到中年,他開始越來越看清自己。 幸虧這次考試失敗了,要是成功了,也許對于山水田園詩的發(fā)展,將是毀滅性的,對于整個大唐文壇,將是寂寞的。 考試雖然失敗了,但是在京城,孟浩然又收獲了一段真摯的友情。 王維出場了。 王維這年只有26歲,但年齡卻絲毫不妨礙他們成為忘年之交。 興趣愛好相投,價值觀念相近,這樣的人才能成為終生摯友,王維和孟浩然就是這樣的。 這年還發(fā)生了一件趣事。 長安那可是大地方,文化沙龍自然不在少數(shù),其中盡是詩人大家,官僚政要。 講道理,當時的孟浩然本來沒有資格進入這樣的場所,但是沒辦法,人家有才雖然是一介布衣,但是詩名早已傳遍天下。 所以,孟浩然也被邀請來了。 這是一個秋天,長安落葉鋪滿了大道,雨后的梧桐樹顯得更加寂寞。 而庭院中的人們卻渾然不覺。 “好詩啊,好詩,李兄這首詩風格渾厚,用詞講究,堪稱詩中上品啊”。 “哪里哪里?!?/p> 這群人直接把沙龍擺在了雨后的庭院,涼風習習,甚是宜人。 “還有哪位才子啊,盡情展示吧”,沙龍主持者興致勃勃地看著各位名流。 只聽到一聲喟嘆,便引出兩句詩來。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這是孟浩然在吟詩。 史書記載,當孟浩然說出這句詩后,庭院中所有人都擱筆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這首詩就是今晚的沙龍之最,所有人都服氣了。 翌日。 王維:哥哥,你昨天那首詩太棒了,那些人看你的眼光都不一樣了,你發(fā)現(xiàn)了嗎? 孟浩然:別取笑我了,詩寫得好管什么用,連個官都沒得做。 王維:哥哥啊,你別著急,我有機會一定幫你的,憑你的才能,做官什么的實在太簡單了。 孟浩然:那就先謝過賢弟了。 “皇上駕到” 孟浩然話音未落,就被這句話嚇得夠嗆,趕忙起身,躲到了床下。 當皇帝李隆基進屋的時候,看到了桌子上的熱茶,以及下到一半的圍棋,便問還有誰在此處? 王維只好如實回答。 “嚯,這不是疏雨滴梧桐的那位詩人嗎?怎么樣,有沒有想出新詩?。俊?/p> 皇帝一邊茗茶,一邊問到。 王維趕忙給孟浩然使眼色。 可是我們的浩然哥卻渾然不覺,只是淡淡地吟了一句詩。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p> “糟了,壞事了”,王維心說。 果然,李隆基的臉都氣綠了,茶也不喝了。直接起身,便要離去,臨出門,說了一句“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唉,這次是真的完了。 這是孟浩然同志的第三次任性,這次葬送了他的前途。 我不知道當時的孟浩然怎么想的,也許是干謁多年無果的委屈,也許是自我心境的真實表白,總之,孟浩然放下了。 曾經(jīng)對父親的虧欠,對儒家兼濟天下觀念的釋懷,所有的一切,都該放下了。 5 公元729年,孟浩然離開長安,又一次開始了自己的旅游計劃。 襄陽、洛陽以及整個吳越之地都成了孟浩然的打卡地,他覺得很開心,因為再也沒有什么能讓這位詩人憂愁的了。 以后的幾年大都差不多,不是四處結交朋友,就是探訪名山大川,慢慢地成為了一個專業(yè)的旅游博主。 直到公元737年,孟浩然被張九齡招致幕府,但是過了不久,就又回家去了。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孟浩然和陶淵明是同一種人,他們天生不適合當官。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每當讀起這首詩,我都能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和快樂,詩中包含的快樂是多么純粹,流露出的感情又是多么真摯啊。 公元738年的夏天,孟浩然患背疽,臥于襄陽,次年,病情急速惡化,以前的朋友們都來看望他,孟浩然很高興,他這一生除了旅游就是喜歡交朋友。 公元740年,孟浩然卒。 死得原因令人惋惜,因為他是活活任性而死的。 就在這一年,他背上的病情已經(jīng)快要治愈了,但是好朋友王昌齡因為被貶謫,順道就來看他。 好友相見,自然要痛飲一番。結果,就因為這次的暴飲暴食,直接導致疾病發(fā)作,最后撒手人寰。 第四次任性,直接丟了命。 大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就這么去了。 而在他走后,王維很痛苦,覺得非常寂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