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蘭秘典論》: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凡十一臟,皆取決膽也。膽為青腸。 膽為清凈之府。諸腑皆傳穢濁,獨膽無所傳道,故曰清凈。虛則目昏,若吐傷膽倒,則視物倒植。 王冰注解為:剛正果決,故官為中正。說道這個中正,就會想到公平,但是僅僅有公平還不夠,還必須要做到剛正不阿,決策果斷,才能符合這個中正之官的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夠決斷正確。 我們經(jīng)常講一個成語,肝膽相照。也就是肝與膽是兄弟,這一對臟腑相互連通。肝主升,而膽主降,如果膽經(jīng)不降,那就會造成胃氣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肝隨脾升,膽隨胃降。也就是說脾胃居中焦斡旋,帶動肝膽之氣的升降。肝膽正常升降,就不會出現(xiàn)肝病或者膽病??墒侨绻驗榻?jīng)絡(luò)堵塞,最終導(dǎo)致肝膽升降受阻,長時間就會感覺到痛。 我們?nèi)松斓刂g,為俗事所擾,不能長時間保持恬淡虛無的狀態(tài),也就沒辦法長時間保持與天相和。一旦遭遇不遂人意之事,則會導(dǎo)致七情受損,因而生郁。長時間的郁積,就會化火,以至于經(jīng)絡(luò)隧道擁堵,氣血運行之路不同,則生痛。 《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木曰曲直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中學古文學得好,會記得《勸學》中的一句話: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我們先來分析《勸學》之中的這段話,一塊木頭非常筆直,這個直的標準是什么呢?和一條拉直的繩子一樣??墒墙?jīng)過火的煅烤,可以變彎曲,這個曲的標準是什么呢?就是可以和圓規(guī)畫出來的圓一樣。也就是說,一旦這個木受火烤,就會變曲,就不會在直了,所以說木曰曲直,而這種變化是在火的作用下發(fā)生的。 《黃帝內(nèi)經(jīng)》:木郁則達之,火郁則發(fā)之,土郁則奪之,金郁則泄之,水郁則折之。 人因七情而生郁,郁久生火,如果木郁而生內(nèi)火,就會導(dǎo)致這個直木變曲木,而這個木的條達之性就改變了,嚴重的時候就會吐酸水。 所以,如果木生郁火,用柴火,川芎之類的升發(fā)之藥,把這個火發(fā)出來,這個辦法就是順應(yīng)了木的特性。所以仲圣的小柴胡湯是從肝膽屬木的這個特性上來進行用藥的。 我們上一篇提到了肝經(jīng),這一篇就看一下膽經(jīng)。 足少陽膽經(jīng)穴歌少陽足經(jīng)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聽會上關(guān)頷厭集,懸顱懸厘曲鬢翹, 率谷天沖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邀, 陽白臨泣目窗辟,正營承靈腦空搖, 風池肩井淵液部,輒筋日月京門標, 帶脈五樞維道續(xù),居髎環(huán)跳風市招, 中瀆陽關(guān)陽陵穴,陽交外丘光明宵, 陽輔懸鐘丘墟外,足臨泣地五俠溪, 第四指端竅陰畢。 瞳子髎(一名太陽,一名前關(guān)):目外去眥五分,手太陽、手足少陽三脈之會?!端刈ⅰ肪娜龎?,針三分。主目癢,翳膜白,青盲無見,遠視佴佴,赤痛淚出多眵覩,內(nèi)眥癢,頭痛,喉閉。聽會:耳微前陷中,上關(guān)下一寸,動脈宛宛中,張口得之?!躲~人》針三分,留三呼,得氣即瀉,不須補。日灸五壯,止三七壯,十日后依前報灸。《明堂》針三分,灸三壯。 主耳鳴耳聾,牙車臼脫,相離一、二寸,牙車急不得嚼物,齒痛惡寒物,狂走瘛瘲,恍惚不樂,中風口斜,手足不隨。 客主人(一名上關(guān)):耳前骨上,開口有空,張口取之。手足少陽、陽明之會?!躲~人》灸七壯,禁針?!睹魈谩丰樢环郑脷饧礊a,日灸七壯,至二百壯?!断陆?jīng)》灸十壯。《素注》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端貑枴方畲蹋顒t交脈破,為內(nèi)漏耳聾,欠而不得呿。 主唇吻強,口眼偏斜,青盲,瞇目佴佴,惡風寒,牙齒齲,口噤嚼物鳴痛,耳鳴耳聾,瘛瘲沫出,寒熱,痙引骨痛。 頷厭:曲周下,顳颥上廉。手足少陽、陽明之會?!躲~人》灸三壯,針七分,留七呼,深刺令人耳聾。 主偏頭痛,頭風目眩,驚癇,手卷手腕痛,耳鳴,目無見,目外眥急,好嚏,頸痛,歷節(jié)風汗出。 懸顱:曲周上,顳颥中廉。手足少陽、陽明之會。《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留三呼?!睹魈谩丰樁?,《素注》針七分,留七呼,刺深令人耳無所聞。 主頭痛,牙齒痛,面膚赤腫,熱病煩滿,汗不出,頭偏痛引目外眥赤,身熱,鼻洞濁下不止,傳為鼽,目昏瞢瞑目。 懸厘:曲周上,顳颥下廉。手足少陽、陽明之會?!躲~人》針三分,灸三壯。《素注》針三分,留七呼。 主面皮赤腫,頭偏痛,煩心不欲食,中焦客熱,熱病汗不出,目銳眥赤痛。 曲鬢(一名曲發(fā)):在耳上發(fā)際曲隅陷中,鼓頷有空。足少陽、太陽之會。《銅人》針三分,灸七壯?!睹飨隆肪娜龎选?/span> 主頷頰腫,引牙車不得開,急痛,口噤不能言,頸項不得回顧,腦兩角痛 為巔風,引目眇。 率谷:耳上入發(fā)際寸半陷者宛宛中,嚼而取之。足少陽、太陽之會?!躲~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痰氣膈痛,腦兩角強痛,頭重,醉后酒風,皮膚腫,胃寒,飲食煩滿,嘔吐不止。 天沖:耳后發(fā)際二寸,耳上如前三分。足少陽、太陽之會?!躲~人》灸七壯?!端刈ⅰ丰樔?,灸三壯。 主癲疾風痙,牙齦腫,善驚恐,頭痛。 浮白:耳后入發(fā)際一寸。足少陽、太陽之會?!躲~人》針三分,灸七壯。《明堂》灸三壯。 主足不能行,耳聾耳鳴,齒痛,胸滿不得息,胸痛,頸項癭,癰腫不能言,肩臂不舉,發(fā)寒熱,喉痹,咳逆痰沫,耳鳴嘈嘈無所聞。 竅陰(一名枕骨):完骨上,枕骨下,動搖有空。足太陽、手足少陽之會?!躲~人》針三分,灸七壯。《甲乙》針四分,灸五壯?!端刈ⅰ丰樔?,灸三壯。 主四肢轉(zhuǎn)筋,目痛,頭項頷痛引耳嘈嘈,耳鳴無所聞,舌本出血,骨勞,癰疽發(fā)歷,手足煩熱,汗不出,舌強脅痛,咳逆喉痹,口中惡苦之。 完骨:耳后入發(fā)際四分。足少陽、太陽之會?!躲~人》針三分,灸七壯?!端刈ⅰ妨羝吆?,灸三壯?!睹魈谩丰樁?,灸以年為壯。 主足痿失履不收,牙車急,頰腫,頭面腫,頸項痛,頭風耳后痛,煩心,小便赤黃,喉痹齒齲,口眼喎斜,癲疾。 本神:曲差旁一寸五分,直耳上入發(fā)際四分。足少陽、陽維之會?!躲~人》針三分,灸七壯。 主驚癇吐涎沫,頸項強急痛,目眩,胸相引不得轉(zhuǎn)側(cè),癲疾嘔吐涎沫,偏風。 陽白:眉上一寸,直瞳子,手足陽明、少陽、陽維五脈之會?!端刈ⅰ丰樔帧!躲~人》針二分,灸三壯。 主瞳子癢痛,目上視,遠視佴佴,昏夜無見,目痛目眵,背腠寒栗,重衣不得溫。 臨泣:目上,直入發(fā)際五分陷中,令患人正睛取穴。足少陽、太陽、陽維之會?!躲~人》針三分,留七呼。 主目眩,目生白翳,目淚,枕骨合顱痛,惡寒鼻塞,驚癇反視,大風,目外眥痛,卒中風不識人。 目窗:臨泣后寸半。足少陽、陽維之會?!躲~人》針三分,灸五壯,三度刺,令人目大明。 主目赤痛,忽頭旋,目佴佴遠視不明,頭面浮腫,寒熱汗不出,惡寒。 正營:目窗后寸半,足少陽、陽維之會?!躲~人》針三分,灸五壯。 主目眩瞑,頭項偏痛,牙齒痛,唇吻急強,齒齲痛。 承靈:正營后一寸五分。灸三壯,禁針。足少陽、陽維之會。主腦風頭痛,惡風寒,鼽衄鼻窒,喘息不利。 腦空(一名顳颥):承靈后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端刈ⅰ丰標姆?。《銅人》針五分,得氣即瀉,灸三壯。 主勞疾羸瘦,體熱,頸項強不可回顧,頭重痛不可忍,目瞑心悸,發(fā)即為癲風,引目眇,鼻痛。 魏武帝患頭風,發(fā)即心亂目眩,華佗針腦空立愈。 風池:耳后顳颥后,腦空下,發(fā)際陷中,按之引于耳中。手足少陽、陽維之會?!端刈ⅰ丰標姆??!睹魈谩丰樔??!躲~人》針七分,留七呼,灸七壯?!都滓摇丰樢淮缍?。患大風者,先補后瀉。少可患者,以經(jīng)取之,留五呼,瀉七吸。灸不及針,日七壯至百壯。 主灑淅寒熱,傷寒溫病汗不出,目眩苦,偏正頭痛,痎瘧,頸項如拔,痛不得回顧。目淚出,欠氣多,鼻鼽衄,目內(nèi)眥赤痛,氣發(fā)耳塞,目不明,腰背俱疼,腰傴僂引頸筋無力不收,大風中風,氣塞涎上不語,昏危,癭氣。 肩井(一名膊井):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下陷中。手足少陽、足陽明、陽維之會,連入五臟。針五分,灸五壯,先補后瀉。 主中風,氣塞涎上不語,氣逆,婦人難產(chǎn),墮胎后手足厥逆,針肩井立愈。頭項痛,五勞七傷,臂痛,兩手不得向頭。若針深悶倒,急補足三里。 淵液(一名泉液):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得之?!躲~人》禁灸?!睹魈谩丰樔?。不宜灸,灸 之令人生腫蝕馬瘍,內(nèi)潰者死,寒熱者生。主寒熱,馬刀瘍,胸滿無力,臂不舉。 輒筋(一名神光,一名膽募):腋下三寸復(fù)前一寸三肋端,橫直蔽骨旁七寸五分,平直兩乳,側(cè)臥屈上足取之。膽之募,足太陽、少陽之會。《銅人》灸三壯,針六分?!端刈ⅰ丰樒叻?。 主胸中暴滿不得臥,太息善悲,小腹熱,欲走,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嘔吐宿汁,吞酸。 日月:期門下五分,足太陰、少陽、陽維之會。針七分,灸五壯。 主太息善悲,小腹熱欲走,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 京門(一名氣俞,一名氣府):監(jiān)骨下,腰中季肋本俠脊,腎之募?!躲~人》灸三壯,針三分,留七呼。 主腸鳴,小腸痛,肩背寒,痙,肩胛內(nèi)廉痛,腰痛不得俯仰久立,寒熱腹脹引背不得息,水道不利,溺黃,小腹急腫,腸鳴洞泄,髀樞引痛。 帶脈:季肋下一寸八分陷中,臍上二分,兩旁各七寸半。足少陽、帶脈二脈之會?!躲~人》針六分,灸五壯?!睹魈谩肪钠邏?。 主腰腹縱,溶溶如囊水之狀,婦人小腹痛,里急后重,瘛瘲,月事不調(diào),赤白帶下。 五樞:帶脈下三寸,水道旁五寸五分。足少陽、帶脈之會。《銅人》針一寸,灸五壯?!睹魈谩啡龎?。 主痃癖,大腸膀胱腎余,男子寒疝,陰卵上入小腹痛,婦人赤白帶下,里急瘛瘲。 維道:章門下五寸三分。足少陽,帶脈之會?!躲~人》針八分,留六呼,灸三壯。 主嘔逆不止,水腫,三焦不調(diào),不嗜食。 居髎:章門下八寸三分,監(jiān)骨上陷中。《素注》章門下四寸三分。足少陽、陽蹻之會。《銅人》針八分,留六呼,灸三壯。 主腰引小腹痛,肩引胸臂攣急,手臂不得舉以至肩。 環(huán)跳:髀樞中,側(cè)臥伸下足,屈上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足少陽、太陽之會?!躲~人》灸五十壯?!端刈ⅰ丰樢淮?,留二呼,灸三壯,《指微》云:『已刺不可搖,恐傷針?!?/span> 主冷風濕痹不仁,風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蹇,膝不得轉(zhuǎn)側(cè)伸縮。 仁壽宮患腳氣偏風,甄權(quán)奉勅針環(huán)跳、陽陵泉、陽輔、巨虛下廉,而能起行。 環(huán)跳穴痛,恐生附骨疽。 風市:膝上外廉兩筋中,以手著腿,中指盡處是。針五分,灸五壯。 主中風腿膝無力,腳氣,渾身搔癢,麻痹,厲風瘡。 中瀆:髀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足少陽絡(luò),別走厥陰。《銅人》灸五壯,針五分,留七呼。 主寒氣客于分肉間,攻痛上下,筋痹不仁。 陽關(guān):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銅人》針五分,禁灸。 主風痹不仁,膝痛不可屈伸。 陽陵泉: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蹲坐取之。足少陽所入為合土?!峨y經(jīng)》曰:『筋會陽陵泉?!皇柙唬骸航畈≈未??!弧躲~人》針六分,留十呼,得氣即瀉。又宜灸留針,日灸七壯,至七七壯?!端刈ⅰ肪娜龎??!睹飨隆肪囊粔?。 主膝伸不得屈,髀樞膝骨冷痹,腳氣,膝股內(nèi)外廉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苦嗌中介然,頭面腫,足筋攣。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窌):足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之間,陽維之郄。《銅人》針六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胸滿腫,膝痛足不收,寒厥驚狂,喉痹,面腫,寒痹,膝胻不收。 外丘:外踝上七寸,少陽所生?!躲~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胸脹滿,膚痛痿痹,頸項痛,惡風寒,猘犬傷毒不出,發(fā)寒熱,速以三壯艾,可灸所嚙處,及足少陽絡(luò)。癲疾,小兒龜胸。 光明:外踝上五寸。足少陽之絡(luò),別走厥陰?!躲~人》針六分,留七呼,灸五壯。《明下》灸七壯。 主淫濼,脛酸胻疼,不能久立,熱病汗不出,卒狂。與陽輔療法同,虛則痿躄,坐不能起,補之。實則足胻熱膝痛,身體不仁,善嚙頰,瀉之。 陽輔(一名分肉):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陽所行為經(jīng)火。膽實瀉之?!端刈ⅰ丰樔?。又曰:針七分,留十呼?!躲~人》灸三壯,針五分,留七呼。 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浮腫,筋攣。百節(jié)酸痛,實無所知。諸節(jié)盡痛,痛無常處。腋下腫痿,喉痹,馬刀挾癭,膝胻酸,風痹不仁,厥逆,口苦太息,心脅痛,面塵,頭角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汗出振寒,瘧、胸中、脅、肋、髀、膝外至絕骨外踝前痛,善潔面青。 懸鐘(一名絕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尋摸尖骨者是。足三陽之大絡(luò)。按之陽明絡(luò)絕,乃取之?!峨y經(jīng)》曰:『髓會絕骨?!皇柙唬骸核璨≈未?。』袁氏曰:『足能健步,以髓會絕骨也?!弧躲~人》針六分,留七呼,灸五壯。《指微》云:『斜入針二寸許,灸七壯,或五壯?!?/span> 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腳氣,膝胻痛,筋骨攣痛足不收,逆氣,虛勞寒損,憂恚,心中咳逆,泄注,喉痹,頸項強,腸痔瘀血,陰急,鼻衄,腦疽,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易,中風手足不隨。 丘墟:足外踝下從前陷中骨縫中,去臨泣三寸。又俠溪穴中量上外踝骨前五寸,足少陽所過為原。膽虛實皆拔之?!躲~人》灸三壯?!端刈ⅰ丰樜宸?,留七呼。 主胸脅滿痛不得息,久瘧振寒,腋下腫,痿厥坐不能起,髀樞中痛,目生翳膜,腿胻酸,轉(zhuǎn)筋,卒疝,小腹堅,寒熱頸腫,腰胯痛,太息。 臨泣:足小趾次趾本節(jié)后陷中,去俠溪一寸五分。足少陽所注為俞木?!都滓摇丰樁?,留五呼,灸三壯。 主胸中滿,缺盆中及腋下馬刀瘍瘺,善嚙頰,天牖中腫、淫濼,胻酸,目眩,枕骨合顱痛,灑淅振寒,心痛,周痹。痛無常處,厥逆氣喘不能行,痎瘧日發(fā),婦人月事不利,季脅支滿,乳癰。 地五會:足小趾次趾本節(jié)后陷中,去俠溪一寸?!躲~人》針一分,禁灸。 主腋痛,內(nèi)損唾血,足外無膏澤,乳癰。 俠溪:足小趾次指歧骨間,本節(jié)前陷中。足少陽所溜為滎水。膽虛則補之。《素注》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胸脅支滿,寒熱傷寒,熱病汗不出,目外眥赤,目眩,頰頷腫,耳聾,胸中痛不可轉(zhuǎn)側(cè),痛無常處。 竅陰:足小趾次趾外側(cè),去爪甲角如韭葉。足少陽所出為井金。《素注》針一分,留一呼?!都滓摇妨羧?,灸三壯。 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煩熱,汗不出,轉(zhuǎn)筋,癰疽,頭痛心煩,喉痹,舌強口干,肘不可舉,卒聾,魘夢,目痛,小眥痛。
|
|
|
來自: ZHENGNS331 > 《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