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為政篇第二·九》,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笨鬃诱f:“我整天與回談話,他都沒有任何質疑,好像是個愚笨的人。離開教室以后,留意他私下的言語行為,卻也能夠發(fā)揮不少心得?;夭⒉挥薇堪?!”孔子曾懷疑顏回是不是有點愚笨,但他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顏回其實不笨。 《說文解字注》,愚,戇也。愚者,智之反也。愚的本義是癡傻、笨的意思,也就是不聰明,不明智。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夠洞察人的善惡與賢愚,能夠分別人的是非與作為,都是智的表現(xiàn)。能夠反省自己的過錯,知道自己的不對,就是明白自我心性的表現(xiàn)。智慧的人明洞察人,能判斷是非,明察智愚,愚笨的人反之。 這樣看來,愚笨是一個人不好的表現(xiàn),因智力欠缺而導致言行比不上智者,可見愚笨是一個貶義詞。一個人愚笨還是聰明,與天性有很大關系,但與后天的學習關系更大。有些人天性愚笨、魯鈍,像“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保ā断冗M篇第十一·一七》)柴生性愚笨,參生性遲鈍,師生性偏激,由生性魯莽。但最后高柴從政多年,成為最得民心的父母官,而曾參也將儒家思想發(fā)揚光大,留下美名。因此可以說天性愚笨不要緊,關鍵看以后的努力,有時候“笨鳥也可以先飛的”。 《論語》中有幾處提到“愚”,也有明顯的傾向性。如《陽貨篇第十七·三》,子曰:“唯上知與下愚為不移?!笨鬃诱f:“只有最明智與最愚蠢的人是不會改變的?!庇薮赖娜藶槭裁床粫淖儯靠鬃右步忉屃?,他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币辣拘詠砜矗伺c人是相近的;依習染來看,人與人就有很大的差異了。習慣決定了一個人是智還是愚,習慣受環(huán)境、教育的影響最大,好學與不好學的人習慣相差很大,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智力高下。 如《陽貨篇第十七·八》,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薄熬?!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什么人會愚笨?孔子說:愛好行仁而不愛好學習,那種流弊就是愚昧上當。不好學,就很難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來判斷是非,明察他人。 還有《陽貨篇第十七·一六》,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庇薇康娜擞卸N不同的表現(xiàn),孔子說,古代愚昧的人還算直率,現(xiàn)在愚昧的人卻只知耍弄心機罷了。 看一個人是不是愚笨,還要看他是不是直率,是不是真誠,是不是真的老實巴交,非常憨厚。有的人表面裝愚笨,背后卻耍心計,利用愚笨的人天生老實憨厚來欺騙他人。這樣的人非常可惡,也非常可恨。本來一般的人對愚笨的人都有一些同情,不會以對他們要求太高,但如果因此受到了欺詐,人們不會再同情他們,不會再幫助他們。 一個人能一直保持正直、直率的品質當然很好,即使比他人笨一些也無妨。現(xiàn)在人們認識到了,人太聰明了也不好,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有的甚至因為太聰明而丟了卿卿性命。但有一種聰明值得人們學習和效仿,那就是該表現(xiàn)聰明的時候表現(xiàn)聰明,該表現(xiàn)愚笨的時候表現(xiàn)愚笨。 在《公治長篇第五·二0》,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說:“寧武子在國家上軌道時,顯得很明智;在國家不上軌道時,就變得很愚笨。他的明智,別人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边@種“愚“叫”愚不可及”,也叫“大智若愚”,人們趕不上他的“愚”,也就是趕不上他的聰明,這種人是有大智慧的。 這種大智若愚和前面講的表面裝愚笨,內心卻耍心計,玩弄小聰明是有明顯區(qū)別的。因為一個有大智慧,一個僅僅只有小聰明。所以人笨一點不要緊,不要耍小聰明,不是每個人都有大智慧的,做不到寧武子那樣,就保持正直的本性也好,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但很多的人唯恐別人說自己“愚”,非要表現(xiàn)出自己聰明的一面來,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讓別人看了笑話。 但“愚”畢竟是人們不喜歡的,因此如果知道了自己“愚”,可以立志好學,盡量讓自己不那么“愚”。即使以后依然沒有別人聰明,但至少通過學習,認識了自己,也學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足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