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讀者問我怎樣成為獵頭青睞的人,現(xiàn)在獵頭行業(yè)很活躍,市場也越來越大,很多獵頭自己也比較模糊。我會陸續(xù)寫一些這方面的文章。 在獵頭業(yè),Most placeable candidate 也就是優(yōu)質候選人是很多獵頭知道的概念(唉,現(xiàn)在PS說法流行,MPC知道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從游戲的概念中自創(chuàng)引入了NPV(Non Presentable Value)這個概念,指沒有不可替代性,沒有稀缺性,是不能推薦給客戶的人,可能更少人知道了,但我希望我的讀者們知道。 術業(yè)有專攻,人只有專注于自己的工作才會有所成就,但即使是專業(yè)領域的成功人士也不是職場方面的專家,職場和其它行業(yè)一樣,也有一些技術和技巧,職場上需要專業(yè)人士幫助很正常,也是必須的。 職場上有很多MPC長年在一個領域深入耕耘,無睱旁顧,很有可能發(fā)生一些信息錯位,有職場上專業(yè)人士進行評估調整,找到更適合的行業(yè),職位會走得更高更好。 但是職場上更多的不是已經有了專業(yè)特長,而是工作平平,沒有什么高于市場平均價值的人,這些人實際是NPV,NPV并不是一無事處,也不是找不到工作,反而絕大部分工作是給NPV設置的。NPV只是從事工作不稀有,或者專業(yè)能力并沒有隨著年資增長而提高到較高程度的人,NPV是可以比較容易被替代,客戶在市場上通過網絡招聘或其它渠道就能找到,獵頭把NPV推薦給客戶成功的機會就比較低。 因為在獵頭市場上,客戶委托獵頭找的都是有一定市場稀缺性的,市場有時候很殘酷,客戶付錢通過獵頭找人并不是想找一抓一大把的人,而是找市場上自己很難找或找不到的人,NPV顯然是前者。 自我做獵頭來,經常有人向我咨詢跳槽問題,也不只是我,相信每個獵頭都有朋友要求幫忙找工作。但這樣的成功率并不高,因為大部分這樣的人是NPV,卻希望獵頭能幫Ta成為MPC。 MPC很多時候不是跳槽創(chuàng)造出的,而是在工作中積累出來的。 隨著招聘市場的巨大變化,網絡上虛假信息的泛濫,篩選候選人的困難,使得越來越多的單位錄用人員偏向于簡單粗暴,如有報道,有500強公司收到簡歷,非211,985的畢業(yè)生簡歷直接進垃圾桶并不夸張。 我們有些客戶HR每天收到幾百封求職簡歷,根本不可能仔細挖掘你的”潛力“,用獵頭幫助篩選也成了很多有點實力的單位不得不做的事。到中級職位,被動求職越來越成為優(yōu)秀公司的主流招聘渠道。 很多中級人才會覺得接到獵頭電話煩,但實際上,如果一個工作了5年以上的人從來沒有獵頭找過你,你才要警惕是不是工作干得太差了。 有些資深的專家長年在一個領域深耕,對領域外的世界其實視野很窄,一旦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的問題也是非常被動,所以每個職場人士有個專業(yè)的職業(yè)顧問是非常有必要的,而MPC如果能找到一個靠譜專業(yè)的獵頭做職場代言,就如同明星有了好經紀人也是相得益彰的事。 獵頭比較青睞的MPC主要的特點有: 一,學歷, 起碼正規(guī)本科以上,碩士為佳,有海外背景的佳,有些是必須。越來越多的高管有博士要求。沒有好學歷基本已經關上了大公司的高管之門。 學歷不好,經歷好?有幾個呢?現(xiàn)在有多少大公司,好平臺愿意用學歷不好的?學歷不好是可以跟隨小公司成長,未來也可能成長為大平臺,但這種機率成長為MPC很小很小。 英文越好越好,央企國企不要求,但學歷要求更嚴格。 坊間經常會有些吸人眼球的事件曝出,什么:”攤煎餅大媽月收3萬“,”快遞小哥月收5萬“,然后一幫吃瓜群眾有的哀呼讀書無用,有的概嘆勞動光榮,辛苦應該有回報。其實隨著社會進步,勞動力越來越貴,藍領收入會和白領越來越接近,但任何一個國家,這種接近都是藍領和NPV的接近,這相當于機器人和人類的接近類似的命題。本來所有NPV的工作都就是機器人可以替代的,現(xiàn)在基層白領比不上藍領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學歷好有多重要呢?剛開始的時候很容易領先一步,最近有不少報道說海歸不靈了,每個月起薪只有5、6K,我最近也碰到過一位海歸,在海外在工作了一年,也算起步階段啊,回國的第一份工作薪水是63萬基本年薪,我的一位讀者接的Offer是70萬年薪,這都是本科海外名校畢業(yè),起點就能把同齡人拉下一大截。 那看看我曾經發(fā)的幾個職位,現(xiàn)在還在找的有睡眠科學家,農化科學家,年薪不要說百萬了,千萬都有人給,這要攤多少個煎餅、送多少個快遞? 一個是極限,一個是底線,你選哪個?可惜,大部分人本來有了底線,卻成了極限。 二,背景 有名企背景就比較容易獲得獵頭青睞,名企代表了相對健全的體系和較先進的管理,如果在名企相關職位上比較優(yōu)秀,基本可以判斷其在行業(yè)內的位置。如果原來的工作單位均毫不知名,很難通過獵頭換到知名企業(yè)去。自己找的可能性還大些。 研究一下很多拿到很多風投的創(chuàng)業(yè)者的簡歷,絕大部分都有在名企十年以上管理層的背景,這種背景不僅代表了能力、健全體系的訓練,往往還代表了強大的人脈資源。雖然職業(yè)經理人和創(chuàng)業(yè)不同,但背景的道理是一樣的。 跟隨小企業(yè)成長為大企業(yè)的,當然有,比較少,而且從小企業(yè)跟到大企業(yè)需要多少年才能實現(xiàn),而且很少能在外部找到比現(xiàn)在更好的機會。如果是早期員工,學歷背景好的很少,換平臺打工大家都有顧慮,這樣的人最好的出路其實是堅守原企業(yè),比如阿里的早期員工,堅守住的很多人都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當然,如果創(chuàng)業(yè)又另當別論。 人跳槽總是要找一個更好的平臺,更好的前途,有時候可能你現(xiàn)在所在的確實就是最適合你的。 這也是很多有成就的人非常穩(wěn)定的原因。幾乎越是MPC越能和平臺友好相處、相得益彰。 三,工作業(yè)績 MPC必須要有好的業(yè)績,一個簡單的標準是過去兩三年內有沒有升過職。因為同等職位上都不會是一個人做這項工作,升過職說明Ta的能力表現(xiàn)一般優(yōu)于同級同事,而優(yōu)秀會帶來優(yōu)秀。 即使學歷,平臺都不錯,好出身,沒有好業(yè)績就算了,如果一個人四、五年在一個職位職級上沒有任何變化,是一件要自己警惕的事,下一撥新生力量很快就能取代你 。 技術類職位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核心項目經驗。管理類職位一定在原單位要有升職經歷。如果是中層還有可能借助平臺之力跳到小點的平臺上去,高管如果沒有相當?shù)臉I(yè)績也就是NPV。 四,跳槽經歷 不能跳槽過于頻繁,傳統(tǒng)行業(yè)最好不要三年不到就跳,互聯(lián)網行業(yè)可以要求低些,但越到高管,穩(wěn)定性經歷要求越高。 雖然忠誠度現(xiàn)在不是說一直不跳槽,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才能有積累, 忠誠度永遠是一個人重要的品質。即使商業(yè)社會,不再談忠誠于自己的老板,但一個人忠誠自己的事業(yè),重視自己的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是能從穩(wěn)定性上體現(xiàn)出的。 五,職業(yè)化 職業(yè)經理人,要有基本的職業(yè)水準,職商很重要,越到高管或資深級別,口碑和形象都要維護好。和NPV不一樣,通過獵頭招的MPC都要經得起推敲的,造假、不誠信就不要說了,越到高層對人品要求越高,因為站在高處,站在明處,很多缺點都會放大。 一個人的契約精神是現(xiàn)代商業(yè)社會的基本準則。即使換工作,也應該有職業(yè)操守,不損害前東家的利益,將在職范圍內的事做得妥妥當當,不抱怨,不消極,是MPC的基本條件。 這些都是必要條件,但即使有這些條件的MPC,能不能成功被優(yōu)秀的客戶看上,最后過關斬將成為最后的人選,還有點“運氣”成份。 我本人就經常遇到,候選人在最后一輪面試時剛好有事出國、家中意外等等情況,那只能說時運不濟,與此工作無緣。等待下次機會。 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在二三線城市,也在好公司,很少有人用獵頭,甚至沒聽說過獵頭,難道我就是NPV啦,是不是太絕對了?是,那也可能,十八線城市也有金飯碗,一線城市的著名公司也有絕對不肯用獵頭的,所有的比較都是相對的。可是放眼整個職場,絕對不是主流,更多的二三線城市的這些好公司或者著名公司只是你眼中的好公司,你是沒見過更好的。 如果工作了8年以上還只能通過網絡渠道找工作,只能肯定的說是NPV了。30歲以上還沒有一技之長,薪水還在普通水平甚至以下,還在猶豫行業(yè)的選擇,只能說你已經算職場晚熟的了,留給你成長的時間已經....只能說非常緊迫吧。 NPV希望成為MPC,就沒希望了嗎?當然也不是,任何時候開始反省,開始行動,即使晚了,也好過不開始。NPV并不可恥,但一直是NPV就不要突然就想MPC有的待遇, 想要逆襲就不能再走平常路。 任何人都要為過去的選擇和走過的路負責的,無論你想不想。年齡越大,工作年限越長,浪費時間越長,后期付出代價越慘烈。如果想成為MPC,提高認知,認真規(guī)劃,立即行動,先承認規(guī)律再看能不能打破常規(guī)。 我也會陸續(xù)寫一些此方面的文章進行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