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史之亂爆發(fā),因發(fā)起叛唐的頭領是安祿山與史思明,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亂,又因其爆發(fā)在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安史之亂中,隨著潼關(guān)淪陷,唐玄宗離開長安,千萬四川避難,同一年他的兒子李亨在靈武(寧夏)繼位,稱唐肅宗。 其實杜甫除了詩圣稱號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和李白不易,李白的詩里面好像只有他自己,百姓死活貌似和李白不相干。但杜甫就是悲天憫人、接地氣的詩人,讀他的詩,我們甚至可以側(cè)面了解唐朝的歷史,杜甫的筆下不只是他自己,還有有千千萬萬的百姓、甚至邊疆戰(zhàn)事。
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冬月爆發(fā),到唐代宗廣德元年即公元763年正月結(jié)束,歷時長達七年零二個月。自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杜甫幾乎一直在奔波,往來于鄜州、長安、鳳翔、華州、秦州等地,過著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的戰(zhàn)亂生活。 安史之亂初期,杜甫聽聞李亨在靈武繼位,本來就很窮的他還不遠萬里從長安來到寧夏,已示對大唐對國家的忠心。當然路途中杜甫也曾被俘虜過,只不過運氣好被他跑了,所以來到李亨面前,李亨特別感動,封杜甫左拾遺,杜拾遺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但杜甫畢竟是個耿直大boy,不久就得罪了唐肅宗,被貶到華州,在華州任上杜甫郁郁不得志,輾轉(zhuǎn)于河南、山西和甘肅等地,見證了安史之亂中百姓的水深火熱,寫下了“三吏三別”悲壯的唐朝詩史。
在唐肅宗乾元三年即公元759年暮秋,48歲的杜甫攜妻兒,歷盡艱辛,從甘肅去往四川,并在當年的冬天來到成都,一開始杜甫先是寄居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的寺廟里,后來他的朋友給他在浣花溪邊建造了一座草房,世稱“浣花草堂”,俗稱“杜甫草堂”。這座樸素簡陋的草房,使一家人的生活暫時得到了安寧,杜甫每天都可以與妻子兒女生活在一起,重新獲得了天倫之樂,離開了兵荒馬亂、動蕩不安的生活,目之所及都是美好的景物。 蜻蜓翩飛,沉浮,荷葉田田,蘆花曼舞,杜甫陶醉在浣花草堂美好的時光里,其間寫出了許多清新優(yōu)美的詩篇,美好的詩句像清澈的小溪一樣在筆端汩汩流淌。杜甫流傳下來的詩作有1400多首,有240多首,都是這一時期所作。 在成都,杜甫曾經(jīng)為鄰居黃四娘寫了一首詩,看似句句不談風月,只談繁花,但最后14個字仍被引來后世的爭議?!?/span>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span>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世人都渴望在歷史前行的車輪上刻上自己的名號,什么流芳百世、千古留名呀,可有的人奮力追求了一輩子都沒能成功,有的人卻是不費吹灰之力便做到了——比如黃四娘。黃四娘生活在千年以前,家住浣花溪畔,她的日子與旁人沒什么兩樣。若非要說出點兒差別,那便是她這人有幾分生活情趣,家里種了很多花。這樣的她為何能在滾滾歷史洪流中留下一筆呢?因為她恰好住在詩圣杜甫的旁邊,而杜甫在某年春日,恰好看見她家繁花一片,又恰好詩性大發(fā)賦詩一首,這首詩里恰好提及了“黃四娘”這么個人。一切都這么“恰好”,于是黃四娘在毫無察覺中,實現(xiàn)了別人一生的愿望。所以啊,做什么都不如接近文化??! 唐肅宗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春天,杜甫在草堂親自耕作,種菜養(yǎng)花,與農(nóng)民交往,對春雨有著很深的感情,陽春三月,一場綿綿小雨,大詩人寫下了《春夜喜雨》的千古佳作: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也是在這一年,當?shù)氐目h太爺崔明府親臨浣花草堂,拜訪大名鼎鼎的詩人杜甫。縣太爺?shù)牡絹?,讓杜甫喜出望外,隨即興賦詩一首,這便是著名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這首詩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也算是杜甫詩詞中,少有的,能看到杜甫非常開心的詩詞。詩里面寫道:草堂的南北四周都漲滿了春水,風景優(yōu)美極了,平日里呢,這里也很少有人來,只見鷗群日日結(jié)隊飛來。老夫不曾為客掃過花徑,今天您到訪,我特意為您掃好了,這柴門也不曾為客開過,今天為您打開??上疫@個草堂離市太遠了,買東西太麻煩,所以盤中沒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陳酒招待。若肯邀請隔壁的老翁一同對飲,隔著籬笆喚來喝盡余杯! 杜甫居住在浣花草堂期間,詩如泉涌,信手拈來,一首首清新婉轉(zhuǎn)的詩詞,仿佛一首優(yōu)美的田園交響曲,唱響在天府之國的浣花溪畔。 其實在成都的杜甫雖然稍微安穩(wěn)了一些,但還是很窮,基本靠朋友接濟。還是這一年,上元二年即761年秋天,一場出人意料的狂風,把杜甫所住茅草房上的三層茅草都掀走了,大詩人一氣呵成《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成為我們高中同學必背課文。
唐代宗寶應元年即公元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東京洛陽和河南鄭州、河南開封等地,當杜甫聽聞消息后,欣喜若狂,作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但是,杜甫并沒有因為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而順利回到長安或洛陽,依舊像一葉浮萍,漂泊他鄉(xiāng)……
大詩人杜甫在成都生活五年期間,得到時任地方官的好友高適、嚴武幫助,唐代宗廣德二年六月即公元764年,嚴武推薦杜甫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已經(jīng)52歲的杜甫得到一生中最高的官職——“杜工部”,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杜甫離開浣花草堂,遷入成都節(jié)度使署中,與嚴武同朝為官??上Ш镁安婚L,“杜工部”任職不到一年,唐代宗永泰元年即765年四月,成都尹兼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去世。一個月后,杜甫不得不告別浣花草堂,離開成都,開始了他生命中最后五年的流浪生活…… 作者 | 詩詞訓練營 投稿 | 1552802132@qq.com 商務合作 | 15116151869 入群學習 | 微信(szbd666) 圖片 | 來自藍雯軒及網(wǎng)絡,如侵權(quán),立即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