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本文前, 注:本文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quán)屬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 張九齡是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他在政治上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是一名非常有名望,值得尊敬的臣子,在生活中,他熱衷于詩歌,寫下了一篇又一篇不朽的傳世名作,今天我們主要來分享一下他的《望月懷遠》。 《望月懷遠》是張九齡眾多詩歌中被后世傳頌最多的佳作,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 望月懷遠 [唐]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在本詩的開篇,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醉著睹物思人,有懷遠之情。心中有牽掛的事物,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獨自一人,身居室內(nèi),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得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也不如回到室內(nèi),尋個美夢。 月亮作為自古以來被人們歌頌的意象,流傳了數(shù)百年,上千年之久,古往今來歌頌月亮或者是抒發(fā)情懷的詩歌并不在少數(shù),“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便是我們學習詩歌以來,最為熟悉的一首和月亮有關(guān)的詩,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不僅僅是歌頌了月亮與平靜的海面構(gòu)成一幅和諧畫面的景象,更為側(cè)重的是用月亮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對于家鄉(xiāng)的懷念,對于親人的懷念。 縱觀張九齡的這首詠月詩,唯美朦朧中透露著一股暖暖舒心的情感,數(shù)千年后,它不僅僅再是張九齡抒發(fā)情感的詩詞,更是我們后人借鑒過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名句。 自張九齡去世后,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