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是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找不到合適的教育方式,通常會走進誤區(qū),非但沒有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反而拉遠了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孩子迷戀滑板,爸媽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不同的態(tài)度 14歲的小宇很喜歡玩滑板,幾乎每天都要出去玩很久才回家,眼看著孩子就要初三了,小宇的媽媽很著急,決定必須得管管孩子了。 某天,小宇又準備拿著滑板出去玩的時候,媽媽把他叫住,開始說教,小宇已經媽媽不過是像平常一樣,嘮叨幾句就算了,沒有想到,媽媽這次并不打算放小宇出門,嘮叨了很久,小宇忍不住大喊:“我自己的事情,用不著你管!”。直到晚上回家的時候,小宇和媽媽之間的關系也沒有緩和。 點擊加載圖片 小宇爸爸知道事情始末之后,和小宇說:“你現(xiàn)在已經14歲了,面對一件事情你可以做出選擇,爸爸媽媽沒有權利干涉,但是你要為你做出的決定負責任,而我們作為家長要告訴你后果,你現(xiàn)在快要初三了,這個時候要怎樣平衡學習和愛好,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斷”。 點擊加載圖片 從此之后小宇開始減少玩滑板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也不和媽媽發(fā)脾氣了,面對這個結果,小宇媽媽很驚訝,自己說了那么多道理都沒有效果,沒想到小宇爸爸幾句話就管用了。 其實,孩子處在青春期的時候,產生逆反心理是正常的現(xiàn)象,這個時期的家庭要學會示弱,不停地嘮叨孩子,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 點擊加載圖片 李玫瑾直言教育誤區(qū):6歲前12歲后教育方式不同,父母總是做反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圓桌派中說過:“孩子的教育和方式,6歲前12歲后,家長應該學會有所改變”。孩子在6歲前應該斗勇,孩子12歲斗智,可能很多家長卻把這個順序弄反了。 點擊加載圖片 1、孩子6歲前要立規(guī)矩 在孩子小的時候,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孩子犯一些小錯家長覺得不在意,導致孩子形成不好的習慣。孩子在6歲前,是性格養(yǎng)成時期,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給孩子立規(guī)矩,幫助孩子明確是非曲直,告訴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點擊加載圖片 2、孩子12歲后家長要學會示弱 李玫瑾教授:“孩子在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要特別提醒各位家長,孩子這個時候發(fā)育已經接近成年,這個時候你和他說話,一定要少,他在6歲前你的嘮叨都是黃金,12歲之后,不管你說什么在他聽來都是垃圾,他聽不進去”。 點擊加載圖片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學會示弱,尊重孩子的想法,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但是要告訴孩子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給足孩子信任感,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具備可以處理事情的能力了,家長可以適當引導孩子,讓孩子朝著這個引導正確前行。 所以,面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家長有懂得適當放手的教育方式,給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機會,鍛煉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