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膠體滲透壓下降:
血漿白蛋白是血漿蛋白的主要組成部分,攜帶負電荷,可維持約70%~80%血漿有效膠體滲透壓[8],對保留血管內水分、防止組織水腫、調節(jié)組織液分配等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低蛋白血癥患者,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根據Starling定律,血管內水分重分布到外周組織,造成組織水腫和漿膜腔積液,表現為腹水、胸腔積液、肢體及顏面部水腫,嚴重時可引起肺水腫。低蛋白血癥導致的組織水腫和漿膜腔積液時體內水分重新分布,導致血管內有效循環(huán)血量不足、器官的灌注不足[9],在老年人器官衰老的基礎上,低灌注易誘發(fā)或加重器官損害。
2.抗氧化應激作用減弱,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不良預后的重要因素:
生理狀態(tài)下,血清白蛋白主要以自由硫氫基的還原形式存在,參與炎癥過程中,氧自由基的清除具有顯著的抗氧化能力,是細胞外抗氧化損傷的主要物質[10]。此外,一些具有催化過氧化損傷作用的金屬離子或化合物也可被白蛋白結合,從而減輕機體的過氧化損害。研究結果表明,氧化應激是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卒中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11,12]。Zhang[13]等對75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發(fā)現合并低白蛋白血癥者腦卒中復發(fā)的風險可增加3.261倍;Chakraborty等[14]的研究結果提示,伴有低蛋白血癥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首次卒中后6個月死亡率可增加1倍;實驗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卒中早期輸注人血白蛋白可減少梗死面積、降低實驗動物缺血腦組織的腫脹程度[15],逆轉缺血再灌注期大腦皮質內的靜脈瘀滯、血栓形成和微粒粘附[16]。Chien等[17]對743例穩(wěn)定性冠心病患者18個月的前瞻性,合并低蛋白血癥患者具有較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數,較高的全因死亡率(10.2%比0.5%,P<0.001)及嚴重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7.1%比1.4%,P<0.001)。Celik等[18]對冠狀動脈裸金屬支架置入術后的341例患者術后隨訪發(fā)現,支架內再狹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低于無支架內再狹窄患者(P <0.001)。
3.結合和運輸物質能力下降:
在體內,白蛋白結合運輸甲狀腺激素、維生素,鈣、鎂等二價離子維持機體神經內分泌、電解質的平衡;結合病原體釋放的毒素、細胞壁致病成分及膽紅素等代謝產物減輕病原體及機體代謝毒物對人體的損傷,對維持患者新陳代謝的穩(wěn)定及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起著重要作用。白蛋白是體內藥物轉運不可缺少載體,藥代動力學研究提示,發(fā)揮藥理活性及最終被代謝和清除的藥物形式為游離型,與白蛋白結合形成結合型是藥物在體內的儲存方式;研究結果表明,低蛋白血癥引起的藥物分布容積和清除率的增加導致有效藥物濃度下降,使抗菌藥物的PK/PD(藥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參數達標率降低,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19]。此外,低白蛋白血癥時機體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液體漏出至組織間隙,導致組織間隙的抗菌藥物濃度降低,增加臨床抗感染治療失敗的風險[20]。因此,對抗菌藥物劑量的調整需要臨床醫(yī)生根據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程度、血清白蛋白水平、肝腎功能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同時開展治療藥物濃度監(jiān)測,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4.凝血功能紊亂:
Paar等[21]研究發(fā)現,血清白蛋白可通過抗血小板聚集特性改善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期毛細血管后微循環(huán);此前,Reinhart和Nagy[22]的實驗結果提示血清白蛋白可通過降低紅細胞聚集發(fā)揮抗血栓的作用。最近的一項前瞻性研究結果提示,低血清白蛋白血癥為深靜脈血栓的獨立危險因素[23]。因此,低蛋白血癥也是老年人發(fā)生血栓事件的危險因素之一。
5.抗炎作用減弱:
血漿白蛋白可調節(jié)炎癥反應,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Powers等[24]的動物實驗結果提示,白蛋白可通過降低肺損傷小鼠的脂質過氧化作用及調控中性粒細胞數的方式減輕肺損傷。該實驗進一步探究了不同濃度白蛋白對失血性休克小鼠早期感染性肺損傷的改善效果,結果顯示白蛋白在肺部損傷早期發(fā)揮抗氧化作用需要達到一定的濃度,作用閾值為25%,低于該濃度的人血白蛋白組早期肺損傷改善并不明顯。此外,由于白蛋白具有強大結合吸附能力,可在人體感染病原菌后,與細菌產生的脂多糖、肽聚糖等成分結合,中和毒素,從而減輕炎癥反應[25]。在臨床上,低蛋白血癥的老年人易患感染性疾病,可能與此有關。
6.其他:
低白蛋白血癥是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可影響骨代謝,造成骨量減少、骨密度降低,導致骨質疏松的發(fā)生。通過對21 12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26],發(fā)現低蛋白血癥組股骨頸骨質疏松患病率高達28%、腰椎骨質疏松患高達31.4%、全髖關節(jié)骨質疏松為20.3%,而且低蛋白血癥持續(xù)時間越長骨質疏松越嚴重。由于血清白蛋白攜帶負電荷,呈弱酸性,是構成陰離子間隙的主要物質,可以結合或釋放氫離子,在維持人體的酸堿平衡穩(wěn)定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低蛋白血癥不利于機體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和內環(huán)境穩(wěn)定。低蛋白血癥還不利于創(chuàng)面修復和傷口愈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