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有人那么聰明,卻總是一事無成? 為什么有人賺了很多錢,但是最后都散去? 為什么有人努力上進,卻郁郁而不得善終? 讀完下面4大天規(guī)、7大天律和3大平衡,你就會恍然大悟,醍醐灌頂,受益無限,值得收藏和分享! - 1 - 四 大 天 規(guī) 1. 一個人的名聲不能大于他的才華 一個人的名聲,千萬不可大于自己的實力,一旦你的名聲大于實力,就是名不副實,就是欺世盜名,就會有災難。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很多人都追求名聲和影響力,因為有了名聲好辦事,還被大家推崇,但是當一個人的才華配不上自己名聲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它在享受和利用超出自己學識之外的資源,這就是在透支自己的積累,透支完畢災難自然就來了。 所以,當我們的名聲不斷提升,我們一定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并且提醒自己:實力提升的速度,要超過名聲提升的速度,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走向更大的成功! 2. 一個人的財富不能大于他的福德 一個人的財富,千萬不可大于自己的福報,一旦你的財富大于自己的福報,就是在投機取巧,就是不勞而獲,投機取巧必招災。 中國人自古講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所能擁有的財富,都是靠我們創(chuàng)造的價值轉化出來的。然而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本末倒置,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當一個人的福德配不上自己財富的時候,就會發(fā)生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后果。 所以最近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前些年那些賺錢很容易的人,這些年很多人基本都散盡了家財,為什么呢?就是因為福德不夠啊,只為了賺錢而賺錢。 所謂厚德載物,唯有厚德才能配得上厚財。分解開來,就會恍然大悟: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無德無物。 3. 一個人的地位不能大于他的功德 一個人的地位,千萬不能大于自己的功德,一旦你的地位很高,但貢獻卻無法與之相匹配的時候,必然引起周圍人的不服,妒忌,甚至被算計。 在任何一個場合,被捧得很高的人,必須是對這個場合有巨大貢獻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服眾,才能得到眾人的擁護,才能在位子上坐得安穩(wěn)。 然而很多人為了往上爬,不惜一切手段,他們同流合污,蠅營狗茍,卻從不思考自己的功德夠不夠,這種人即便可以一時得逞,也總有一天會被扯下來。 4. 一個人的職位不能大于他的能力 一個人的職位,千萬不能大于自己的能力,一旦你的職位過高,而能力還不夠的時候,意味著你在行使出能力之外的權力,必然給自己職位的坍塌埋下伏筆。 很多人都追求位高權重,卻不善于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我們千萬不要試圖駕馭超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你的每一個行為和指令都是有偏差的,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把自己給埋了! 《周易·系辭下》里有句話: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一個人,永遠只能享受和他相匹配的東西。得到一件東西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配得上它!否則,要么得不到,要么得災難。 - 2 - 七 大 天 律 1. 苦難守恒定律 苦難,是人生的基本屬性。佛家說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意思就是苦難不斷的世界。 每一個人這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恒定的,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chǎn)生,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 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難題,你越是選擇現(xiàn)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來犧牲更大的代價對付它。 其實人生的很多苦不是本來就有的,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生命挖的坑,坑不填,苦不斷。所以, 不主動吃苦,就會被動受苦! 不早些吃苦,就會晚些更苦! 2. 幸福守恒定律 幸福,取決于一個人能否正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關系。 這個態(tài)度的合理指數(shù),決定了一個人的幸福指數(shù)。 人生的幸福指數(shù),只會隨著這個態(tài)度更加端正而提升。 幸福和一個人的財富,名聲,權力沒有必然關系。 無論他賺了多少錢,爬到多高的位置,幸福程度不會因此增加。 曾經(jīng)問一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你的資產(chǎn)在不停地增長,你的幸福有沒有增長? 他稍加思考后回答:好像沒有。又停頓了5秒鐘:也許還有減少。 《大學》說,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要犧牲名利去換取幸福,不要犧牲幸福去換取名利。 3. 自由守恒定律 一個人的自由度,取決于他知道多少自己不能干的事。 一個人把禁區(qū)看得有多清晰,他的自由范圍就有多大,“自律”才能衍生自由。 凡是讓你爽的東西,一定也會讓你痛苦。 你越想膽大妄為,無所顧忌,你無形中的束縛就越多。 因為,自由是自律下的自由。 4. 快樂守恒定律 一個人的快樂程度,取決于他分享了多少,和他占有多少沒有必然關系。 因為每當你從外界獲取了一分,你被推向對立的機會就增加一分。 只有當你學會了給予,你才能收獲快樂。你越想通過占有獲得滿足感,你就會越被推向對立。 5. 得失守恒定律 一個人能得到多少東西,取決于他最終敢于舍棄多少東西。 每一件得到的東西,都是用失去的東西換回來的。 一個人,如果什么都想得到,最后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一個人,如果什么都不想要,最后往往什么都是他的。 你越想得到,就越該學會付出! 能付出人所不能付出,就能得到人所不能得到。能忍受人所不能忍受,就能成就人所不能成就。 6. 財富守恒定律 一個人最終擁有的財富值,取決于他對世界創(chuàng)造的價值總量。 無論你曾遇到了多大的機遇,財富達到多大量級;還是一時遭受多大的困難,落得一貧如洗。無論你是一時少年得志,春風得意;還是你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上天總會找一個機會,讓你的財富保持在命中應有的數(shù)字。 佛家說:依報(外在)隨著正報(內(nèi)在)轉。也就是說,一個人外在的財富總是與內(nèi)在的財富對等。 你越想投機,面前的陷阱就越多! 壞人損我們的,好人會來還上;凡人虧我們的,上天會來獎賞。 7. 一切都在天道中 古語說: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天道酬勤,勤能補拙。 《易經(jīng)》講:天道損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 所以,人生真的不必那么焦慮,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前面少的后面自然會補上,這里少的那里自然也會補上,這也是天道。 人有千算,天則一算。 這個世界看似不公平,有人得勢就一沖上天,有人被埋沒的無影無蹤。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真的很公平! 《法句經(jīng)》說: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 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 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 3 - 生命能量守恒定律 生命的能量守恒,表現(xiàn)在以下三大平衡: 1. 自動平衡:精神大于物質 天福 當我們的德很厚,精神超出物質的時候,宇宙有個規(guī)律會自動恢復平衡,使得物質和精神平衡,物質會自動出現(xiàn)。請細細琢磨下圖到恍然大悟! 物質和能量要平衡,必須進行相互之間的轉化。我們?nèi)梭w也是一樣,陰陽不平衡時就要生病,陰陽極度不平衡了就要死亡,這是無法拒絕的。 同樣,很多時候財富也是拒絕不了的。我很早就說過,“只要大量積功累德,成功是無法拒絕的,是無路可走,無法選擇的?!本褪沁@個道理。就是《易經(jīng)》說的,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2. 被動平衡:物質大于精神 天災 如果一個人德很少,物質太多,結果就是多出精神的這部分物質會消失,這也是無法抗拒的事情,甚至會出現(xiàn)天災人禍。請細細琢磨下圖到恍然大悟! 所以,現(xiàn)在大家知道災難是怎么來的了嗎?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德不配位。就像用一噸的拖拉機去拉五噸的黃金,結果就是車毀人亡。 今天的疫情出現(xiàn),從這個道理來說,一定是我們在哪個地方缺德了?,F(xiàn)在全國人民都在“持戒修行”,都在反省改過,都在積德行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中國的未來是非常有好處的。這是一次對自然敬畏認知的轉變,這是一次生命意志與國家精神的重建,這是一次對民族信念與信仰的歷練! 我們永遠不要去只看重物質,永遠要把注意力放到精神建設上來,當我們?nèi)シe德的時候,就算物質暫時得不到,但是心里會覺得特別美,生命會特別喜悅。 3. 主動平衡:以物換德 人為修福 當我們懂得了能量守恒定律,或者叫宇宙平衡的規(guī)律后,就可以主動運用這個定律,去創(chuàng)造平衡,以便趨吉避兇、消災免難。也可以主動運用這個規(guī)律,去創(chuàng)造不平衡(多積德,少物欲),來推動現(xiàn)實命運的改變,更有甚者,升華生命,轉凡成圣。(不平衡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源。汽車能夠加速前進,就是動力和阻力不平衡,動力大于阻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當我們發(fā)現(xiàn)生命中的物質遠遠超出自己的能量,外在的擁有遠遠超出內(nèi)在的精神時,就可以主動把外在的物質奉獻出去,拿去支持國家建設,支持傳統(tǒng)文化弘揚、修建希望學校等。救苦救難,把自己未來的、潛在的災難疾病舍出去,讓這部分物質回歸到能量狀態(tài),這樣就實現(xiàn)平衡了,就消災免難了。請細細琢磨下圖到恍然大悟!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會拼命追求物質。我看到不少老板,賺了很多錢后大量買別墅、車子,非常奢侈,卻不去補充精神的能量。我心中真的為他捏一把汗,因為如果不積德,他之后一定會發(fā)生什么不好。因為這是宇宙規(guī)律!不由人的意志為轉移! 這些年來我用這個原理,不知預測了多少人,都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規(guī)律)。 所以,智慧的人在事情發(fā)生之前就解決了,不智慧的人是等事情發(fā)生了才去解決,但是有些事情一旦發(fā)生了再去補救就已經(jīng)來不及了。 總而言之,怎樣將能量守恒原理應用于我們的生命中?就是永遠讓內(nèi)在大于外在!讓精神大于物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