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懷瑾老師:為何富不過三代?殊不知憂患興邦,安逸亡家!】
#南懷瑾#
一般家庭也是如此,祖父那一輩,天寒地凍時尚且赤了雙腳,鼻尖凍得紅紅的,手執(zhí)鋤頭,在田里一鋤一鋤地翻土松泥,準備春來播種。
到了他的兒子這一代,雖然由種田的父親培育上了大學,但親眼看見父親辛勤勞苦,也許自己也下田幫過一些小忙,還知道賺錢的艱辛,所以生活樸實,也努力振興農(nóng)業(yè),繼續(xù)置產(chǎn)。
可是到了孫子的一代,在富裕的環(huán)境中長大,已不知祖輩、父輩的辛勞艱苦,于是“般樂怠敖”的毛病都出來了。到他的下一代,不但汽車要最時髦的,還要年年換新,吃喝嫖賭樣樣都來,于是就走向了衰敗。
也許傳到第五、六代,差不多又要頂著寒風冷雨,佝僂著在田地里揮鋤頭、踩泥巴了。人世間之事,總是這樣反復輪回。
這都是人類的一種惰性,家庭、社會、國家政治,都在這一惰性下循環(huán)起伏,交替興衰。
所以孟子說“憂患興邦,安逸亡身”,又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一個國家,沒有內(nèi)憂外患,沒有困難,就容易死亡了。
家庭、個人事業(yè),又何嘗不是如此?
@李淵回 按:
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如此。
為啥好多企業(yè)家不讓他的兒子,知道他是非常有錢呢?就是怕這個子女知道家里太有錢了,從而不努力奮斗。
其實現(xiàn)在社會還有一個現(xiàn)象,就是有些家庭條件非常好的人,同樣自己非常努力。這就很可怕了!
自己又努力,家庭條件又好,這種人就特別厲害。
要知道,我們窮人家的孩子家庭條件不如人家。要是在懈怠一點的話,簡直要被人家遠遠甩在后面了。
所以,我們窮人家的孩子得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吧!大家共勉。
#國學# #大學生就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