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dǎo)讀:潘建華 回目解釋: ①“手足”,兄弟,這里指賈環(huán)。 ②“眈眈”,眼睛逼視著的樣子。 ③“唇舌”,這里指搬弄是非的話。 ④“不肖”,沒有出息,這里指賈寶玉。 ⑤“笞(chī)撻(tà)”,拷打。笞,用鞭杖或竹板打。撻,用鞭、棍等打。 重點情節(jié): ①寶玉挨打的原因。 ②寶玉挨打后,王夫人的反應(yīng)。 ③寶玉挨打后,賈母的反應(yīng)。 ④賈政“三哭”。 經(jīng)典語言及解說: 1、“方才雨村來了要見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來;既出來了,全無一點慷慨揮灑談吐,仍是葳葳蕤蕤。” 這是賈政對寶玉說的話。賈政訓(xùn)斥寶玉,是因為不滿他見賈雨村時的表現(xiàn),“半天才出來”,“全無慷慨揮灑談吐”,“葳葳蕤蕤”(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樣子)。賈政希望寶玉走仕途經(jīng)濟(jì)道路,將來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而寶玉不愿意讀書做官,討厭與賈雨村這類貪贓枉法的“祿蠹”有往來。 這次父子間的思想沖突,成為寶玉挨打的原因之一。 2、“該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讀書也罷了,怎么又做出這些無法無天的事來!那琪官現(xiàn)是忠順王爺駕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無故引逗他出來,如今禍及于我?!?/span> 這是賈政責(zé)罵寶玉的話。先簡單介紹一下忠順親王和蔣玉菡。在清朝官制中,親王是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只有皇帝的兄弟及皇子才有資格封為親王,忠順王爺就是這樣一位親王。賈府與忠順親王府“素日并不……來往”,說明賈家與忠順王府關(guān)系疏遠(yuǎn),屬于不同的政治集團(tuán)。蔣玉菡,藝名琪官,是忠順王府戲班的小旦,也是忠順王爺鐘愛的孌童。第二十八回曾寫到寶玉與琪官一見傾心,互贈汗巾。所以才有本回忠順王府長史到賈府門上要人的情節(jié)。 得知事情的原委后,賈政“又驚又氣”,寶玉“引逗”(引誘)蔣玉菡,干出“無法無天的事來”,勢必會得罪忠順親王,而禍及賈政和賈府,為八十回后賈府被查抄埋下了隱患。這次事件,也成為寶玉挨打的主要原因之一。 3、“好端端的,誰去跳井?我家從無這樣事情,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 ──大約我近年于家務(wù)疏懶,自然執(zhí)事人操克奪之權(quán),致使生出這暴殄輕生的禍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顏面何在!” 這是賈政說的話。賈政聽說淹死一個丫頭,首先是懷疑、不相信,“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怎么可能發(fā)生有人跳井這樣的事。接著推卸罪責(zé),美化自己,認(rèn)為發(fā)生這樣“暴殄輕生”——突然自殺身亡的禍患,都是因為自己“近年于家務(wù)疏懶”。最后是擔(dān)心,假如這件丑事敗露出去,一定會影響到賈府的名聲,讓祖宗顏面掃地。 至于淹死的丫頭是誰,她為什么會跳井,她的后事怎么辦,等等問題,賈政根本不關(guān)心。反映了他虛偽自私、冷酷無情的性格。 4、“我母親告訴我說,寶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著太太的丫頭金釧兒強(qiáng)奸不遂,打了一頓。那金釧兒便賭氣投井死了。” 這是賈環(huán)對父親賈政說的話。因為賈雨村和琪官的事,賈政正在氣頭上。賈環(huán)又乘機(jī)打小報告,說寶玉“強(qiáng)奸不遂”,最后把金釧逼死了。賈環(huán)的消息來自他的母親趙姨娘,可謂有其母必有其子!面對發(fā)生在寶玉和金釧身上的“丑禍”,這對心理陰暗的母子,幸災(zāi)樂禍,添油加醋,欲借賈政之手,而置寶玉于死地。反映了賈環(huán)與寶玉之間的嫡庶矛盾。 賈環(huán)的話雖然言過其實,有夸張誣陷的成分,但是金釧的死與寶玉的確有著脫不了的干系,這也成為寶玉挨打的一個原因。 5、“今日再有人勸我,我把這冠帶家私一應(yīng)交與他與寶玉過去!我免不得做個罪人,把這幾根煩惱鬢毛剃去,尋個干凈去處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素日皆是你們這些人把他釀壞了,到這步田地還來解勸。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你們才不勸不成!” 這是賈政說的話。因為賈雨村、蔣玉菡和金釧幾件事疊加在一起,“一激再激”(脂硯齋語),真是把賈政氣瘋了,“眼都紅紫了”。他大罵寶玉是“逆子”,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將來有一天會大逆不道,——“弒君殺父”。他責(zé)怪手下人平時把寶玉“釀壞了”(嬌寵壞了),警告他們不得勸阻。他喝令把寶玉捆起來:“堵起嘴來,著實打死!”還嚴(yán)禁“傳信往里頭去”,即把寶玉挨打的消息告訴賈母和王夫人。 賈政責(zé)打?qū)氂?,是耶非耶?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筆者不贊成用簡單的貼政治標(biāo)簽的方法,把賈政和寶玉之間的矛盾沖突,夸大為不可調(diào)和的思想斗爭。在這場沖突中,賈政就是父親,寶玉就是兒子。賈政對寶玉就是“恨鐵不成鋼”,他信奉的教育方法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雖然賈政揚言要把寶玉“著實打死”,但是可以肯定,即使沒有王夫人、賈母趕來勸阻,賈政也不可能真的會打死寶玉。 古語云:“子不教,父之過?!眱鹤痈闪嘶奶剖?,父親有管束的義務(wù)和責(zé)任。當(dāng)然,這并不表示賈政有毆打?qū)氂竦臋?quán)利。 6、“寶玉雖然該打,老爺也要自重。……打死寶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時不自在了,豈不事大!……老爺雖然應(yīng)當(dāng)管教兒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將五十歲的人,只有這個孽障,……今日越發(fā)要他死,豈不是有意絕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繩子來先勒死我。” 這是王夫人說的話。面對暴怒的賈政,王夫人“抱住板子”苦苦哀求。王夫人的話有下面幾層意思:第一,勸賈政自我保重,不要為“孽障”(意為前世作孽而生下來的壞東西,這里指寶玉。)氣壞了身體;第二,勸賈政顧及賈母的感受,萬一老祖宗因為孫子的事而有個三長兩短,豈不是大不孝?第三,勸賈政念及夫妻之情,王夫人已經(jīng)年近半百,就寶玉這么一個兒子,打死他,等于要了王夫人的命。所以,王夫人說:“既要勒死他,……先勒死我?!弊詈?,王夫人“爬”在寶玉身上保護(hù)兒子,要與寶玉同命。 有一種觀點很奇怪,認(rèn)為王夫人保護(hù)寶玉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說什么寶玉一旦被打死,王夫人的地位就一落千丈,并將完全受制于賈環(huán)之母趙姨娘。筆者認(rèn)為,這種說法牽強(qiáng)附會。王夫人保護(hù)寶玉,就是出于母愛和母性,跟利益無關(guān)。 不過,在教育兒子的方法上,王夫人和賈政一樣都是失敗的。王夫人只知道寵溺嬌慣,賈政動不動就打罵斥責(zé)。結(jié)果是,“一打一護(hù),到老不上路”。正是這種“嚴(yán)父慈母”、相互矛盾的教育方法,造就了青春時期賈寶玉的逆反性格。 7、“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干凈了!……你的兒子,我也不該管你打不打?!?/span>你分明使我無立足之地,你反說起你來!只是我們回去了,你心里干凈,看有誰來許你打。” 這是賈母說的話。寶玉犯了錯,賈政責(zé)打?qū)氂?,賈母不問青紅皂白,前來干涉和阻止。她對賈政說:“先打死我,再打死他?!毖韵轮夂苊鞔_,不許打?qū)氂?!打他就是打我!賈政是個孝子,聽了賈母的責(zé)罵后非?;炭?,他保證從此以后再不打?qū)氂窳恕YZ母冷笑道:“你的兒子,我也不該管你打不打?!睂Z政反唇相譏,不依不饒。并威脅要帶著寶玉“立刻回南京去”,讓人去準(zhǔn)備轎馬。賈母這番話,既罵賈政不孝,又譏諷賈政教育寶玉的方法,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孫子的溺愛和袒護(hù)。 賈母溺愛和袒護(hù)寶玉,文本中有多處描寫。如第三回黛玉曾聽母親說,“(寶玉)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nèi)幃廝混,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钡谑呕匾u人說寶玉,“近來仗著祖母溺愛,父母亦不能嚴(yán)緊拘管,更覺放縱馳蕩,任情恣性,最不喜務(wù)正?!钡谌幕赝醴蛉苏f寶玉,“老太太寶貝似的,要管緊了他,倘或再有個好歹兒,或是老太太氣著,那時上下不安,倒不好,所以就縱壞了他了?!?/span> 毋庸諱言,在寶玉的成長過程中,賈母就是“保護(hù)傘”,她的隔代教育起了非常消極的作用。 回目解釋: ①“情中情”,指寶玉送素帕給黛玉,黛玉在素帕上寫了三首詩。 ②“錯里錯”,指寶玉挨打,寶釵錯以為是薛蟠告的狀,以此勸哥哥好好做人。 重點情節(jié): ①寶玉挨打后,襲人、寶釵、黛玉的反應(yīng)。 ②黛玉“題帕詩”解讀。 經(jīng)典語言及解說: 1、“我的娘,怎么下這般的狠手!你但凡聽我一句話,也不得到這步地位。幸而沒動筋骨,倘或打出個殘疾來,可叫人怎么樣呢!” 這是襲人對寶玉說的話。寶玉被打得傷痕累累,襲人看了又心疼又責(zé)備?!靶奶邸焙美斫狻Ru人雖然是丫頭,但她和寶玉畢竟有肌膚之親,無論從男女角度,還是主仆角度,襲人對寶玉都有一份感情和責(zé)任?!柏?zé)備”有三層含義:一是對賈政的責(zé)備,下手太狠;二是對寶玉的責(zé)備,平時不聽勸告;三是自責(zé),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寶玉,辜負(fù)了老太太、太太的期望。 此外,“可叫人怎么樣”一句中的“人”,一般解釋為“襲人”,認(rèn)為她與其說是擔(dān)心寶玉,不如說是擔(dān)心自己的未來。其實,這里的“人”也可以解釋為“老太太”“太太”或者“寶玉”。如果寶玉被打成“殘疾”,對誰都沒有好處,包括賈政,也包括寶玉自己。 2、“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 這是寶釵對寶玉說的話。寶玉挨打后,寶釵是眾姐妹中第一個來探望的,她還帶來了活血散瘀的藥丸,由此可見寶釵的細(xì)心和對寶玉的關(guān)心。 “襲為釵副”,寶釵和襲人雖然身份不同,但是“三觀”卻驚人一致。她們都曾勸說寶玉要好好讀書,走仕途之路。她們都心痛寶玉挨打,卻又認(rèn)為寶玉該打。在她們看來,寶玉的離經(jīng)叛道行為是錯誤的,不可原諒的,挨打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摹?/span> 寶釵對寶玉有沒有真感情?這個問題見仁見智,眾說紛紜。但是此處寶釵情急之下說的話以及“紅了臉”的表情,還是暴露了她掩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 有人說,寶釵來看寶玉是虛張聲勢,是有功利心的,是做給別人看的。這種解讀是在設(shè)定主題的前提下推斷出來的,難以讓人信服。 3、“我不過挨了幾下打,他們一個個就有這些憐惜悲感之態(tài)露出,令人可玩可觀,可憐可敬。假若我一時竟遭殃橫死,他們還不知是何等悲感呢!” 這是寶玉的內(nèi)心獨白。寶釵來看寶玉,情急之下“失言”了。寶釵說:“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把省略的內(nèi)容補出來,就是“疼”“難過”之類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寶玉挨打,寶釵也心疼。作為大家閨秀,寶釵意識到自己“失言”,就“咽住不往下說,紅了臉,低下頭只管弄衣帶”,寶釵“失言”后又“失態(tài)”。 然而,這些卻成了治療棒傷的靈丹妙藥。寶玉“心中大暢,將疼痛早丟在九霄云外”,甚至幻想出自己“遭殃橫死”時的情景。我們不禁聯(lián)想到甄寶玉的“止疼法”:“急疼之時,只叫‘姐姐’‘妹妹’字樣,……便果覺不疼了。”兩位“情種”的感受何其相似。 4、“你從此可都改了罷!” 這是黛玉對寶玉說的話。寶玉挨打,黛玉哭腫了眼睛。她避開眾人來看,一方面是怕別人取笑,另一方面也是想和寶玉傾訴一下心里話。但是縱有千言萬語,卻“不能說得”,她不知道如何安慰身體上“疼痛”、精神上“孤獨”的寶玉,最后違心地說了一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span> 短短的一句話,卻婉轉(zhuǎn)情真,意味深長。既有對寶玉行為的理解,又有對寶玉處境的擔(dān)憂;既包含著對寶玉傷情的關(guān)心,也包含著一種深深的無奈之情。這句話可謂由“心血淋漓釀成”(脂硯齋語)。 5、“你放心,別說這樣話。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這是寶玉對黛玉說的話??吹谨煊駛碾y過的樣子,寶玉安慰她,說自己“并不覺疼痛”,“只裝出來哄他們”,讓黛玉放心;并表示就是“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表明寶玉不屈服,對自己選擇不后悔的決心。 寶玉挨打,是因為賈雨村、蔣玉菡、金釧等人的事情。說寶玉是為賈雨村去死,顯然說不通,因為在寶玉眼里,賈雨村就是個“祿蠹”,他是恥與為伍的。剩下的就是蔣玉菡和金釧。那么,這兩個人是什么人?蔣玉菡是個戲子,在馮紫英宴請時初次相識,之前與寶玉根本沒有交集。寶玉見蔣玉菡“嫵媚溫柔”,心中便十分留戀,分手時兩人互贈汗巾。金釧是王夫人身邊的丫頭,和寶玉屬于主仆關(guān)系,兩人偶爾有調(diào)情行為,僅此而已。 為了這樣的兩個人,寶玉卻“情愿”去死,而且黛玉也默認(rèn)和支持寶玉的做法,這已經(jīng)讓人費解。有些文章還把寶玉的“荒唐”行為提升到“三觀”的高度,與賈政相對照,認(rèn)為他們父子之間的沖突,實際上是“兩種世界觀兩種價值取向兩種文化思潮的斗爭”,更是讓人不可思議。寶玉“在外流蕩優(yōu)伶,表贈私物,在家荒疏學(xué)業(yè),淫辱母婢”的行為,隨性甚至任性,不知道他代表的是哪一種“先進(jìn)”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文化思潮。 6、“論理,我們二爺也須得老爺教訓(xùn)兩頓。若老爺再不管,將來不知做出什么事來呢。” 這是襲人對王夫人說的話。王夫人向襲人求證寶玉挨打的原因,襲人乘機(jī)向王夫人進(jìn)言?!拔覀兌斠岔毜美蠣斀逃?xùn)兩頓”,“二爺”指寶玉,襲人認(rèn)為,寶玉的做法是有錯的,老爺(賈政)應(yīng)該教訓(xùn)。“若老爺再不管,將來不知做出什么事來呢。”襲人的話并非危言聳聽,因為寶玉的所作所為,客觀上已經(jīng)讓父母蒙羞,給家族帶來了危害。 襲人向王夫人進(jìn)言,是“心地純良,克盡職任”的表現(xiàn)。正如脂批所言:“襲卿之心,所謂良人所仰望而終身也?!本褪钦f,襲人的做法是“良人”的做法,是可以令人敬仰終生的。 7、“我只想著討太太一個示下,怎么變個法兒,以后竟還教二爺搬出園外來就好了。……如今二爺也大了,里頭姑娘們也大了,況且林姑娘寶姑娘又是兩姨姑表姊妹,雖說是姊妹們,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處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懸心。” 這是襲人對王夫人說的話。襲人對王夫人進(jìn)言,建議讓寶玉搬出大觀園,與黛玉、寶釵等姑娘們保持距離。雖然有點“奴操主心”,但在本質(zhì)上并沒有錯。 第一,這是她的職責(zé)所在。賈母之所以把襲人“與了”寶玉,就是看好她能“竭力盡忠”。如果襲人明哲保身,凡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做個好好先生,那就是失職。 第二,襲人的話有一定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寶玉和黛玉、寶釵等姑娘們“日夜一處起坐”,的確不太方便。別說他們之間是姨親表親關(guān)系,就是親兄妹、親父女關(guān)系,也應(yīng)該保持一定的距離。畢竟“男女之分”“男女有別”。 王夫人對黛玉本來就有成見,襲人的一番話,使這種成見進(jìn)一步被固化和強(qiáng)化。但是這與襲人無關(guān),襲人無意去“陷害”黛玉。 8、“二爺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們隊里鬧,倘或不防,前后錯了一點半點,不論真假,人多口雜,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諱,心順了,說的比菩薩還好,心不順,就貶的連畜牲不如?!覀儾挥谜f,粉身碎骨,罪有萬重,都是平常小事,便后來二爺一生的聲名品行豈不完了。” 這是襲人對王夫人說的話。襲人這樣做,首先是為寶玉考慮。她深知寶玉“牛心左性”的性格,脾氣固執(zhí),行為古怪。而賈府又是大家族,矛盾錯綜復(fù)雜,人多嘴雜。她擔(dān)心萬一出了點差錯,寶玉就會被貶得“連畜牲不如”,“一生的聲名品行”也就徹底完了。 其次,襲人也是為自己考慮。她希望伏侍“二爺”能“落個平安”,否則就是“粉身碎骨”,恐怕“連葬身之地都沒了”。何況襲人還把寶玉當(dāng)作自己的終身依靠,做著有一天能成為“寶二姨娘”的美夢。 襲人這番表達(dá)自己日夜“懸心”,為寶玉“遠(yuǎn)憂近慮”(脂硯齋語)的話,讓王夫人聽后非常感動。 9、“我已經(jīng)快五十歲的人,通共剩了他一個,他又長的單弱,況且老太太寶貝似的,若管緊了他,倘或再有個好歹,或是老太太氣壞了,那時上下不安,豈不倒壞了,所以就縱壞了他。……若打壞了,將來我靠誰呢!” 這是王夫人對襲人說的話。王夫人溺愛寶玉,有兩個原因:一是為自己考慮。王夫人生有三個子女:賈珠、賈元春和賈寶玉。賈珠早亡,元春嫁進(jìn)了后宮,身邊只有寶玉。王夫人不是不管孩子,她對襲人說,“我何曾不知道管兒子,先時你珠大爺在,我是怎么樣管他?!辟Z珠的死,讓王夫人心里有陰影,她不太敢管寶玉,怕寶玉再有什么好歹,“若打壞了,將來我靠誰呢!” 二是為賈母考慮。文本中多處寫到賈母對寶玉的溺愛。第二回寫寶玉銜玉而生時,賈母就“愛如珍寶”,當(dāng)作“命根”一般。第三回寫黛玉聽母親說,賈母對寶玉“極溺愛,無人敢管”。第十九回寫襲人內(nèi)心感受,寶玉“仗著祖母溺愛”,連賈政、王夫人“亦不能嚴(yán)緊拘管”。第二十三回賈母對寶玉說:“好寶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指寶玉的老子賈政)不敢委屈了你?!钡谌貙氂癜ご驎r,賈母對兒子賈政挖苦諷刺羞辱,差點拼了老命。 等等。所以,王夫人不太敢管寶玉,因為害怕把“老太太氣壞了,那時上下不安”。 古語說,“嚴(yán)家無悍虜,慈母有敗子?!币馑际峭?yán)的人家沒有兇悍的奴仆,慈祥的母親會有敗家的兒子。正是王夫人、賈母等人的溺愛,造就了寶玉無法無天的叛逆性格。 10、“我的兒,你竟有這個心胸,想的這樣周全!……你今兒這一番話提醒了我。難為你成全我娘兒兩個聲名體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這樣好。……你今既說了這樣的話,我就把他交給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負(fù)你。” 這是王夫人對襲人說的話。王夫人原來對襲人有誤會,認(rèn)為她只會“在寶玉身上留心”,“或是諸人跟前和氣”,都是一些“小意思”。聽了襲人一番掏心掏肺的話后,王夫人改變了看法,她先后三次稱襲人為“我的兒”,夸贊襲人“竟有這個心胸,想的這樣周全”,說的話都是“大道理,”感謝襲人“成全我娘兒兩個聲名體面”。 王夫人投桃報李,表示“不辜負(fù)”襲人。她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從自己的月例中拿出銀子給襲人,而且吩咐鳳姐“以后凡事有趙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襲人的”,實際上就是公開宣布了襲人“準(zhǔn)姨娘”的身份。 11、“寶玉這番苦心,能領(lǐng)會我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這番苦意,不知將來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兩塊舊帕子來,若不是領(lǐng)我深意,單看了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傳遞與我,又可懼;我自己每每好哭,想來也無味,又令我可愧。” 寶玉讓晴雯送來兩條舊手帕,黛玉開始不解,后來大悟。這段話就是描寫黛玉“大悟”后的心理活動。 黛玉悟到了寶玉哪些用意呢?概況起來說有兩方面:一是實寫。黛玉性格多愁善感,經(jīng)常傷心流淚,寶玉送給她手帕,既是用來擦眼淚,也是希望她別再流淚。一是虛寫。手帕在古代是定情之物,用來寄予思念之情。明代馮夢龍編輯的《山歌》里收了一首民歌:“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這般心事有誰知?!逼渲小敖z”與“思”諧音,“橫也絲來豎也絲”,就是“反正都是思”的意思,把主人公因日夜思念而輾轉(zhuǎn)反側(cè)、寢食不安的神態(tài),刻畫得非常生動。 《紅樓夢》中有多處因手帕而生情、借手帕而傳情的情節(jié)。第二十四回“癡女兒遺帕惹相思”,小紅丟失手帕,被賈蕓撿到,最終成就了兩人的情緣。這一回里,寶玉送給黛玉兩條帶有自己體味和汗?jié)n的舊手帕,表達(dá)他對黛玉的愛一如既往,沒有絲毫改變。 黛玉悟到寶玉“這番苦心”后,“神魂馳蕩”,“一時五內(nèi)沸然炙起”,喜、悲、懼、愧,各種感受交織在一起。隨后黛玉在舊手帕上題詩三首,用來抒發(fā)她睹物思人、互通心曲的深情。 12、“難道寶玉是天王?他父親打他一頓,一家子定要鬧幾天。那一回為他不好,姨爹打了他兩下子,過后老太太不知怎么知道了,說是珍大哥哥治的,好好的叫了去罵了一頓。今兒越發(fā)拉上我了!既拉上,我也不怕,越性進(jìn)去把寶玉打死了,我替他償了命,大家干凈。” 這是薛蟠說的話。寶玉挨打,薛姨媽和寶釵誤以為是薛蟠告的狀,就責(zé)備薛蟠。薛蟠氣急敗壞,就說了這番話。 薛蟠的話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賈府教育上存在的問題。寶玉在家里有著特殊地位,屬于“天王”(神話傳說中的天神)級的人物;賈政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寶玉動輒動手,而且不止一次;賈母溺愛寶玉,任意遷怒別人,已經(jīng)到了幾近沒有原則的地步。 這段話也表現(xiàn)了“呆霸王”的性格特點:憑感情說話辦事,弄性尚氣,不計后果。 13、“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鬧,我早知道你的心了。從先媽和我說,你這金要揀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見寶玉有那勞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動護(hù)著他。” 這是薛蟠說的話。他反唇相譏寶釵,心里裝著寶玉,“如今行動護(hù)著他”。那么,薛蟠的話值得相信嗎?筆者認(rèn)為不可信。 首先,薛蟠是在氣頭上說這番話的,說的自然是氣話。目的是要“堵回他去”,就是堵住寶釵的嘴,不讓她再抱怨自己。 其次,寶釵對寶玉沒感覺,根本不像薛蟠說的那樣。第二十八回,端午節(jié)元妃賜物,寶釵見自己的禮物和寶玉的一樣,想到往日母親說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結(jié)為婚姻”等語,“心里越發(fā)沒意思起來”,“沒意思”意即沒趣、難堪。后來寶釵嫁給寶玉,實是情非得已,只是屈從于母親和姨媽之命罷了。 寶釵不是“第三者”,她不僅沒有主動去破壞寶黛感情,反而不止一次成全和祝福他們。一次,寶釵去看黛玉,見寶玉走進(jìn)瀟湘館,她怕打擾他們,就轉(zhuǎn)身離去。(第二十七回)寶玉從魘魔中“省了人事”,黛玉連忙叫了聲“阿彌陀佛”,寶釵善意地打趣道:“我笑如來佛比人還忙……又管林姑娘的姻緣了。”(第二十五回)一句玩笑話,卻真誠表達(dá)了對寶黛愛情的美好祝福。 再次,寶釵聽了薛蟠的話,反應(yīng)為什么會那么強(qiáng)烈?筆者認(rèn)為,寶釵生氣,是因為哥哥不懂自己,感到“滿心委屈氣忿”;寶釵哭泣,是因為選秀失敗,這是她無法對別人明言而只能深藏心底的苦痛。否則,她怎么會“整哭了一夜”呢?請問,有人會相信寶釵是為了寶玉挨打而“整哭了一夜”嗎??? 14、“姐姐也自保重些兒。就是哭出兩缸眼淚來,也醫(yī)不好棒瘡!” 這是黛玉說的話。寶釵是個大氣、淡定、穩(wěn)重、隱忍的女孩子,很少有大喜大悲的時候。不過有兩次例外。一次是在第三十回,寶玉一句搭訕的話,“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惹得寶釵大怒。另一次就是這一回,哥哥薛蟠被冤枉后說的氣話,“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鬧,我早知道你的心了?!妼氂裼心莿谑补亲?,你自然如今行動護(hù)著他”,惹得寶釵“整哭了一夜”。筆者認(rèn)為,寶釵這兩次一反常態(tài)的行為,都是因為一件事——選秀失敗。 可惜,早已被愛情蒙蔽了慧心慧眼的黛玉,她根本就不懂寶釵的心。黛玉為了挨打的寶玉而哭得“滿面淚光”,“兩個眼睛腫的桃兒一般”。她以為寶釵會和她一樣,為了寶玉挨打而“哭出兩缸眼淚來”。愛情,讓黛玉變得敏感、弱智、刻薄,每每具有挑釁性和攻擊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