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伊始,此后大半國土淪喪,百姓不堪其苦。直到歷經14年的艱苦奮戰(zhàn)后,在無數愛國戰(zhàn)士的抗爭下最終戰(zhàn)爭得以結束,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終于把侵略者給趕了出去。戰(zhàn)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這14年帶給中國人民的苦難是無法消除的,即便到了現在,人們也從不會忘記過去的悲傷與痛苦,只有沉湎傷痛,才能負重前行,銘記歷史也是每一個國人的責任。 當年,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便開始撤軍并將那些日本人帶了回去??墒怯捎谌藬当姸嘁约耙恍┨厥馇闆r的發(fā)生,使得當時有不少的日本人留在了中國境內。他們?yōu)榱烁玫卦谶@里居住生活,于是許多日本人隱藏了自己的身份,但也有人無法掩蓋身份,遭到了民眾的唾棄,生活艱難。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有中國人不計前嫌,對這樣悲慘的日本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河南老農養(yǎng)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后,日本兵是如何對待老農的? 這一位好心的老人叫做孫邦俊,他是河南的一個普通農民,曾經由于戰(zhàn)事而遭受過苦痛,他對于日本人也一直心存芥蒂,無法釋懷。但在一次前往鎮(zhèn)上的集市趕集的時候,偶然在大街上看見了許多人圍在一起,他好奇地進去一看,發(fā)現眾人圍著的是一個穿著日本軍服的人。這個日本人語言不通,衣服也破爛臟亂,整個人都很憔悴,一看就是很久沒有吃飯了。他不住地向周圍人乞求能分給他食物,但是圍觀的人只是冷漠地看著他,并沒有打罵,只是在一旁注視著。而孫邦俊見到眼前這一幕不由得有些心軟,他覺得這個人莫名的十分可憐,便生出了惻隱之心,把自己身上帶著的兩個饅頭分給了他。日本人接過饅頭就開始狼吞虎咽,絲毫不在意周圍的目光。 此后當他準備回家的時候,意外發(fā)現這個吃了自己饅頭的日本人一路跟著自己,盡管他萬般阻攔,還是跟著他走到了自家門口。日本人一直凄慘地守在他家門口,老人更是于心不忍,干脆就把他帶進了屋,多養(yǎng)一個人也是養(yǎng)。他讓此人洗干凈后才發(fā)現他看起來很年輕,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看起來十分可憐。此后這名日本人就在孫邦俊家住了下來,每天幫助他干農活,讓孫邦俊也輕松許多。 后來他學會中國話之后告訴了老人自己的名字叫做石田東四郎,本來是一名大學生,結果日本征兵,強制性地把他給送上了戰(zhàn)場,平生從來沒有見過死亡的學生,受到了極大的驚嚇,連開槍都不敢。因此也遭到了部隊其他士兵的嘲笑,還被眾人排擠,此后安排回國的時候更是直接把他遺留在了中國,以至于遲遲不能回家。 石田東四郎在孫邦俊家生活了足足47年,期間他也一直惦記著自己的祖國,想念家鄉(xiāng)親人。后來在1964年孫邦俊離世,也一直囑咐兒子孫保杰要把他送回家鄉(xiāng)。此后孫保杰聽從了父親的話,對石田也一直和往常一樣對待,還寫信到有關部門希望能夠讓他重返日本。不過這個時期中日關系十分緊張,他們寄出的信件沒有被回復,石田在漫長的等待后甚至認為自己一輩子都得留在中國了。 后來時間來到了1971年,這一年中日建立了外交關系,兩國漸漸突破了冰點,而在1992年更是有日本代表團來到中國訪問。石田發(fā)現代表團其中的一員就是自己的戰(zhàn)友,而后兩人得以相認。此后他也聯(lián)系到自己的家人,順利回國,不過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恩人,在回國后就耗費錢財給太山廟鄉(xiāng)捐贈了一座“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園”,還給了孫邦俊的家人十五萬的巨款。并在日本大力宣傳孫邦俊一家對自己的恩情,呼吁社會杜絕戰(zhàn)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