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父母在年老后,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不管什么樣的原因造成的 ,這樣的父母總歸還有自知之明:自己到了用人的時候了。 其實我見過一種父母,他們從內(nèi)心并不存在這種小心翼翼。即使到了風燭殘年,即使已經(jīng)不能自理,依然態(tài)度強硬。我生了你、養(yǎng)了你,你只能無條件的對我好 。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父母的架子 。他們從小灌輸給子女的唯一理念就是,我生了你,你必須得孝順我 。并不斷的向子女索取,以求得回報。 無論什么關(guān)系,人的感情是相互的。如果用理性的觀念強制感性,溫暖度恐怕會降低很多。 這種以索取為目的的父母,如果遇到的是孝順的子女,也會被善待,但在孝順的同時,只會讓子女的心一天天涼透。這種父母的子女無疑是悲哀的。如果遇到的是不孝子孫,后果可能不敢設(shè)想。 有自知之明的、小心翼翼的父母也會因自己子女的品性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常言說的好:親慈子孝。還是讓親情把父母和子女聯(lián)系起來吧。愿天下所有的子女都被善待,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依。 讓親情充溢在每個父母和子女相伴的空間。子女不必讓父母因年老而變得小心翼翼,而父母也不必用小心翼翼來換取子女孝順。 |
|
|
來自: 果果w65k9gp8te >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