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歡迎大家收聽我的電臺節(jié)目! 我叫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本期電臺節(jié)目的主持人。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人生故事,有欣喜有悲傷也有無奈,希望大家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蘇東坡! 故事的開端始于一聲啼哭…… 原生家庭 我來自一個大家庭。 父親叫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創(chuàng)作詩作有《云興于山》、《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顏書》、《答二任》、《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等。 父親讀書考舉比尋常人要遲,青年時的他更愛俠游四方,頗有唐詩人李白的豪情。父親真正開始發(fā)奮讀書的時候已年達二十七,在眾人眼里已是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期,難有大作為。雖然父親第一次應鄉(xiāng)試舉人落了第,但此后的他更是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褪去傲氣,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大量閱讀書籍,鉆研《五經》和諸子百家學說,變得更淵博與有才識,可做到“下筆頃刻數干言”,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學術文章。 我印象中的父親總是很刻苦的,或閉門讀書,或尋師訪友,也會教授我和弟弟多種學識。在北宋嘉祐初年(1056年),父親帶著我和弟弟進京應試(注:后世稱其為三蘇入京),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學士很贊賞父親的《衡論》、《權書》、《幾策》等文章,認為其可與劉向、賈誼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父親。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父親的文章,父親也因此名聲大噪,也得到了朝廷的認可。 雖然父親逝世時僅58歲,但其在文學、仕途和處世精神上對我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 母親叫程氏,眉州青神(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人,出身名門,自幼熟讀詩書,深知禮儀,為人溫妙高雅,在十八歲那年嫁給了父親,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路程。人常說,程門富而蘇家貧,但母親從未計較這些,她孝恭勤儉,安貧守志。對于年輕時不愛讀書的父親,她選擇理解關心,并默默陪伴,“子茍有志,以生累我可也!”,最終得以看見父親一步步走向成功。 母親也是我和弟弟的啟蒙老師,對我們精心撫養(yǎng)教育,諄諄教誨,鼓勵我們?yōu)槿颂幨缿?/span>“奮厲有當世志”。 還記得有一次,母親給我和弟弟講東漢史《范滂傳》。里面公正清廉的范滂敢于挑戰(zhàn)朝廷的腐敗勢力,剛正無畏,最后因為反對宦官虐政之事而遭通緝,他為了不連累母親選擇主動投案,臨刑前安慰母親不要過于悲傷,范母擦干眼淚,大義凜然地說:“你今能得與李、杜齊名(注:李杜二人為漢朝時期的名士李膺和杜密),死亦何恨!既得盛名,又求長壽,豈可兼得?” 聽到這里,我激動得說以后要成為像范滂那樣偉大的人,母親很感動,她敬重剛正不阿的范滂,更敬重質樸而有骨氣的范母,她對我和弟弟說:“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做范滂母親那樣的人嗎?” 母親的教誨里總是有生死大義,忠誠之志,在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正義的種子,在歲月的洗禮下,最終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姐姐叫蘇八娘,亦稱蘇小妹,長我一歲,從小姐姐就聰明好學,知書達理,可成年后嫁表兄,婚后被夫家之人虐待,婚姻不得志,抑郁而終。經歷了這件事后,父親心中有了郁結,我們蘇家也與表兄一家從此斷絕了往來關系。 弟弟叫蘇轍,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著有《欒城集》《詩集傳》《龍川略志》《論語拾遺》《古史》等作品, 是我一生的親人也是我一生的摯友。 ![]() ![]() 子由對我說過:“撫我則兄,誨我則師?!蔽覍ψ佑烧f:“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蔽液妥佑上嘀嗝?,無論是欣喜的生活之事還是曲折的政治仕途,無論悲感也好,樂觀也好,在我們的心間沒有秘密。我們手足相依,從小未曾分離,無奈成人之后多為仕途所擾,分隔兩地。 我愛寫詩表達對弟弟的思念,我寫過《滿江紅·懷子由作》,在“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馀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的夢境里與子由重逢;我寫過《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夜里期盼著與子由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寫過《和子由澠池懷舊》,在“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中與子由分享對人生的看法…… ![]() ![]() 我們都經歷過朝廷貶謫,就像那場黑暗的“烏臺詩案”,子由以自己的官職為我贖罪,最終被貶官,我也是一身“悲痛”離開牢獄,我們看過人生的細水長流,也有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唯有著這手足情永遠單純,并隨著歲月亦加堅固。 關于夫妻之情 在我的人生中有三段難忘的感情。 ![]() ![]() 我第一任妻子的名字叫王弗,她在十六歲那年嫁給了我,琴瑟相和十年有一。她幼承庭訓,頗通詩書,聰慧謙謹,但從不賣弄自己的學識。在我讀書時,她會默默陪伴,面對我一時興起的提問,她也能悉心解答。在客人來訪時,她經常立在屏風后面傾聽談話,幫我辨別客人的品行與動機。 我與王弗是一對少年夫妻,她陪我走過寒窗苦讀的日子,也看過我春風得意的模樣,從我還是個粗糙少年成長為一個男人的十年間,她一直在。但歲月無情,上天選擇在王弗27歲那年把她從我身邊帶走,只留下我和年僅6歲的幼子維康(注:維康是蘇軾長子蘇邁)。結發(fā)妻子芳齡早逝,我心靈的寄托與慰藉也隨之而去。 ![]() ![]() 熙寧八年——王弗逝世十年,這一年的正月二十日,我在密州做知縣,又夢見了亡妻王弗,哀思泉涌,只能執(zhí)筆寫下我的牽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span> 十年了,我在山東密州,她在四川眉山長眠,我老了,兩鬢如霜,是個“糟老頭”了,但我知道賢惠的王弗還像當年那個美好的少女,在小室的窗臺梳妝打扮,依舊音容笑貌,我們又重逢了,我們都流淚了。不過只是夢,只是夢,她還在那個種著矮松的山崗里孤獨地呆著,一個人對著明月長夜。 “不思量,自難忘”,我的一生都無法忘卻這份結發(fā)之情。 我第二任妻子的名字叫王閏之,她在21歲那年嫁給了我,她與王弗一樣賢惠大方,溫柔順從,為我生下了兩個兒子,對維康也是視如己出。她伴隨我二十余年,而這二十余年間亦是我人生起伏無常的坎坷時期。 ![]() ![]() 我們經歷過歡聲笑語的日子,閏之給我?guī)磉^許多歡樂。還記得當年游赤壁時,體貼的閏之就細心地為我準備了許多助興之物,“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婦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出自《后赤壁賦》)。 ![]() ![]() 我們也經歷過我政治仕途恐怖的黑暗時期。當年我在湖州被捕,閏之目睹這一切,悲痛無奈,“余在湖州,坐作詩追赴詔獄,妻子送余出門,皆哭。無以語之”。 她陪伴我從家鄉(xiāng)眉山來到京城開封,之后輾轉于杭州一密州一徐州一湖州一黃州一汝州一常州一登州一開封一杭州一開封一穎州一揚州一開封,為我走過萬里,默默相伴,無論牛衣耕織還是錦衣玉食。 我眼里的閏之,是“可憐吹帽狂司馬,空對親舂老孟光”(出自蘇軾《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會,再用前韻》),她勤勞能干,與我相濡以沫。 閏之逝世后,我寫下了《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愿“唯有同穴,尚蹈此言”,守住這份同安之念。 我的侍妾的名字叫王朝云。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為西湖名妓。宋神宗熙寧四年,我被朝廷貶到杭州后,與諸友同游西湖時,遇到了正值豆蔻年華的表演舞技的朝云,她雖處眾艷媚之女中,但清新淡雅,別有一番韻致,沁入了我為世事坎坷而疲憊的心,后來便將她收為侍女,之后成為了我的侍妾。 ![]() ![]() 朝云與我共伴有二十多年,我們相知之深,舉手投足便知對方所想,她的感性與共情增添了我尋常生活中的浪漫情致。朝云亦為我誕下了一子,我為他取下名字叫蘇遁(注:“遁”取自《易經》中的第三十七卦“遁”,是遠離政治旋渦、消遁、歸隱的意思,這一卦的爻辭中說:“嘉遁,貞吉”,“好遁,君子吉”),心愿這孩子能安康美好。 但悲痛地是,我喜愛的小兒子伴我羈旅過程中無奈中暑夭折,在朝云的懷里離開了人世。我悲痛,朝云更是傷心欲絕,“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朝云陪我顛沛流離于世,縱使悲痛,縱使勞累,從無怨言,“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元”,她的這份堅貞為我顛簸的垂暮之年注入了一股暖流。但朝云在三十多歲之時便因病去世,,留在了惠州西湖的山水花木之中。 ![]() ![]() 朝云一生向佛,我尊重她的遺愿,將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棲禪寺的松林里,并為她寫下《墓志銘》:“浮屠是瞻,伽藍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歸。”愿朝云一路清凈安好,我亦不會忘記這一份深厚的情。 三個不同的女子在我不同的人生階段給我?guī)聿煌牧α?,照見我起伏坎坷的命運之路,給了我對抗命運的強大支持。 關于友情 我的一生逆境多于順境,與命運搏斗成為了我的家常便飯,所幸在這些跌宕的歲月里,我還有酒,還有知己好友,伴我走過不同的人生旅程。 歐陽修老先生是我的良師益友,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給了我許多的勉勵與支持,在政治仕途上也給予我不少幫助,他之于我是伯樂之于千里馬的存在。在恩師故去十余年后,我再次來到恩師在揚州所建的平山堂,心有動容,寫下了這首《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表達對恩師的感激之情。 ![]() ![]() 王安石老先生與我雖政見不同,也曾有沖突,但我們頗有私交。宋神宗元豐七年,在經歷了朝廷政治變動之后,我們在金陵相會,此時我已是前途茫茫的流放官員,先生也是賦閑在家、身心交瘁的前宰相罷了,我們互抒情義,我也就此寫下《次荊公韻四絕》:“……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表達了對這份友誼的真誠感受。 ![]() ![]() 除了這兩位前輩,我還結識了錢穆父、王鞏、陳季常等等諸多好友和在各地的布衣之交,他們在我的詩詞里留下了許多痕跡。 我寫過《江城子東武雪中送客》:“相從不覺又初寒。對樽前,惜流年。風緊離亭,冰結淚珠圓。雪意留君君不住,從此去,少清歡。轉頭山上轉頭看。路漫漫,玉花翻,銀海光寬,何處是超然?知道故人相念否,攜翠袖,倚朱欄?!?風雪路茫茫,難舍好友。 我亦寫過《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與老百姓為友,他們的本真與淳樸是我落魄歲月里不可缺的溫情,我們一起開懷大笑,一起吵吵鬧鬧,將生活中的苦惱慢慢轉為一杯香醇的酒,共同品味。 ![]() ![]() 因為這些人的存在,讓我的生活少了許多苦澀。 無論親情、愛情,還是友情,他們在我蘇某人的一生中都是不可磨滅的存在,是他們熔鑄了我對抗命運的武器,讓我可以“一蓑煙雨任平生”! 本期蘇某人的情感電臺就到此結束啦,希望大家能認識到一個特別的“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