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伯特·胡佛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4日 共和黨 富蘭克林·羅斯福1933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 民主黨 哈里·S·杜魯門1945年4月12日—1953年1月20日 民主黨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1953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共和黨 約翰·肯尼迪1961年1月20日—1963年11月22日 民主黨 林登·約翰遜1963年11月22日—1969年1月20日 民主黨 理查德·尼克松1969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 共和黨 《光榮與夢想》 威廉是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他的《光榮與夢想》是美國的一部社會紀實作品,威廉在本書中勾畫了從1932年羅斯??偨y(tǒng)上臺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任期內水門事件的四十年間美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全景式畫卷。這四十年中,歷屆美國總統(tǒng)都積極地帶領著美國迎接各種挑戰(zhàn)。努力的實現(xiàn)著屬于他們自己也屬于美國的光榮與夢想。 如果將美國視為航行中的大船,那歷任美國總統(tǒng)自然就是總舵手,而在歷史的洪流里,舵手們雖然目標一致但因彼此不同的品格與智慧給美國帶來的局面卻大相徑庭。他們有些能讓航行之路中的險灘化通途,化險為夷,而有些卻只能讓船駛入旋渦。 那四十年,波詭云譎,每個人都在實現(xiàn)美國的光榮夢中沉浮著。而今天,我們就將從三個方面來看看到底有哪些因素羈絆了美國的夢想,而又有哪些因素讓美國迎來了曙光? 1.滿招損,謙受益 2.無畏無懼,方得始終 3.牽一發(fā)動全身,孤膽英雄難成功 1.滿招損,謙受益 書中的四十年,美國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任總統(tǒng)上臺都面臨著各色難解的僵局。胡佛的登場背景就是美國的大蕭條時期。一戰(zhàn)后,大規(guī)模生產技術的結合,讓美國的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然而消費力跟不上生產力的腳步。美國的社會問題逐漸突顯。 失業(yè)人數(shù)增多,大家無力負擔三餐,孩子們不能上學,更多的人流離失所。胡佛面對這樣的局面,處理的姿態(tài)卻顯得盲目而自負。 他始終一意孤行的認為大蕭條只是公關關系的問題,只要美國企業(yè)形象得以改善,噩夢就結束了。他對新聞媒體稱:“沒有人挨餓,在紐約一個流浪漢一天吃了十頓飯?!逼髨D掩耳盜鈴地消除人心的恐懼,然而局面卻更糟糕。 許多人為了不讓自己看到食物上蠕動的蛆,往往先摘掉眼鏡再吃。孩子們因為饑餓殘忍的搶寵物兔吃,富人把垃圾施舍給極度饑餓的同胞就是行善… 這些仍舊無法喚醒胡佛的固執(zhí),他只關心生產力,完全不關心缺乏購買力的危險,不聽勸解,最終他的復興金融公司因為不切實際不抓要害,只是讓大企業(yè)家更加的肆無忌憚的非法斂財,最終社會貧富懸殊越來越大。整個民族陷入頹廢,美國人民開始不相信任何人,任何事。 后來的約翰遜總統(tǒng)在某些層面和他尤為相似,他在任期中輕易打翻了此前眾多總統(tǒng)努力下為美國營造的較平穩(wěn)的內外發(fā)展態(tài)勢。只因為越南共產黨的挑釁,盛怒之下的約翰遜不顧反對,就下令對北越南進行轟炸,這讓美國又一次陷入了戰(zhàn)爭的泥潭中。 越南戰(zhàn)爭總共花費了美國270億美元,因為這場戰(zhàn)爭,美國的財政赤字高達230億美元。但約翰遜仍舊執(zhí)迷不悟,為了維護他要繼續(xù)作戰(zhàn)的觀點,約翰遜始終蒙騙著國民,對國內隱瞞真相,最終導致了美國進入了惡性通貨膨脹時期。 這樣兩位自滿自負的總統(tǒng)給美國帶來的都是弊大于利的局面。位高權重的人若是自滿帶來的惡果自然更大,但落實到我們每一個人,自滿也能讓我們的人生愈行愈艱。 因為自滿讓你遠離真相,自滿讓你盲目武斷,自然你就逐漸偏離了正軌。 2.無畏無懼,方得始終 胡佛讓他的繼任者,羅斯福只能在經濟凋敝,人心渙散不安中走馬上任。 羅斯福有著和胡佛截然不同的個性,他即講道德又務實。他從不懼怕各種困難,前路越是布滿荊棘,他越是信念堅定,勇敢果決。像他自己在就職演講中說的一樣:“他唯一恐懼的是只是恐懼本身?!背?,別無所懼。 羅斯福上任第一天,國家金融中心心臟停搏,全國各州銀行完全或部分停止營業(yè)。而他完全沒有休于現(xiàn)狀,也沒有焦躁不安。演講完畢之后,羅斯福一步步的開始了他的羅斯福新政。 新政執(zhí)行的過程中他一直和同僚并肩協(xié)作,坦誠自己內心的想法,也接受廣大的意見。仍舊會有民眾因為不解而反對,對此,他親身來到廣播公司面前,開誠布公的和人民談全國銀行停業(yè)問題。他用人人都能明白的句子和表達方式將復雜的工業(yè)經濟表述清楚,一步步的解釋,讓大眾都能夠明白個中道理,調動人民積極性,打消他們大擠兌的想法。 肯定還是有反對勢力,例如最高法院,羅斯福盡力的與他們無理的施壓周旋,等到發(fā)現(xiàn)無力回旋之時,他也不懼怕各方勢力,劃清界限頂著壓力堅持正確到底。 因為他始終只是想為挨餓的窮人做實事。其他困難或聲音都不足以羈絆他。 羅斯福在任期間還恰逢二戰(zhàn),但他自始至終保持著勇敢的斗志和清醒的頭腦,恒久忍耐,持續(xù)付出。到了后期,他身體欠佳,卻仍舊與病魔斗爭以國家利益為重,他帶病參加雅爾塔會議,改變了日后世界的局勢。 對于羅斯福而言,他的政治生涯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無畏的心態(tài),無私的行為感動和激勵了日后一代代的美國人。當時的國會議員稱他為耶穌,紐約小學生的民意調查中他排第一,上帝排第二。他的勇氣將美國人民從低谷中拉回了現(xiàn)實。 日后的那些美國總統(tǒng)里,也不乏這樣不畏困難,迎頭直上的勇士。艾森豪威爾,在蘇聯(lián)已經發(fā)射衛(wèi)星,美國落后被奚落的,人民認為他領導不力的情況下,即不懼挑戰(zhàn),積極應對調動力量研究導彈。又懂得有所取舍不求虛名,寧可發(fā)展經濟也不陷入和蘇聯(lián)比賽造火箭的無用競爭中??夏岬?,在古巴導彈事件持續(xù)發(fā)酵,千鉤一發(fā)的時刻,抗住重壓,抽絲剝繭的處理各方事務,最終避免了更大的爭端與戰(zhàn)爭。這些都體現(xiàn)了美國總統(tǒng)在困難面前尤為驚人的膽識和英勇的魄力。 人總不能被困難嚇倒,或者被困難唬住了腳步。像羅斯福說的:“無以名狀,未加思索,沒有理由的恐懼會麻木我們的思想,阻礙我們的進步?!蔽覀兌家獙W會放下內心的恐懼,然后乘風破浪。 3.牽一發(fā)動全身,孤膽英雄難成功 《光榮與夢想》其實也在告訴我們,如今的世界早就是唇齒相依的整體,我們必須學會顧忌周遭人事,因為很多時候,這個社會真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對于個人來說,孤膽英雄夢也是不切實際的。 30年代的美國還不如當下這么重視外交。羅斯福的上任演說中只字未提外交政策,二戰(zhàn)戰(zhàn)火剛燃起時,美國也一直處在觀戰(zhàn)狀態(tài),中立的不溫不火就是他們的態(tài)度。但是隨著戰(zhàn)事越加緊張,英國蘇聯(lián)等國不斷的求助,羅斯福開始重新考慮現(xiàn)狀。最終他決定出兵,人民還是不理解的,各方面勢力也是反對聲此起彼伏。 羅斯福就很形象的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服大家,如果我的鄰居著火了問我借水管滅火,我不會在這個時候問他要15美元再給他水管,我只會盡快借給他,然后希望火快熄滅,水管無恙還給我。大家似乎都明白了個中深意,唇亡齒寒,如果納粹勝利,那美國也無法自保。羅斯福出兵看似是卷入了無謂的紛爭,其實是為了日后美國的安全。 戰(zhàn)后,已經是杜魯門執(zhí)政時期,雖然納粹被打敗,但是歐洲已經彈盡糧絕,各個國家都沒有能力再恢復生產生活。杜魯門也明白歐洲的發(fā)展和美國的發(fā)展息息相關,所以開始推行馬歇爾計劃,在經濟上援助歐洲國家,幫助歐洲復興。以維護世界和平,自然,美國也能獲得和平和發(fā)展。 羅斯福和杜魯門這樣懂得高瞻遠矚的領導人,即成全了他人之美,又成全了美國自己。羅斯福在對待自己的工作時也從不唱獨角戲。 他和胡佛等人不一樣,他特別懂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抓住群眾的心。他雖然在白宮,但想和他通電話太容易,大概有100人可以不通過秘書轉接直接和他通話,困難群眾打來電話必須有人接聽,羅斯福和民眾溝通頻繁,是歷代總統(tǒng)中表現(xiàn)最好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羅斯福一定深諳其理。他明白如果處理不好和人民的關系,他不可能做好美國總統(tǒng)。他更清楚如果處理不好國際關系,美國無法談夢想。 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中都不可能是特立獨行的獨行俠,我們與身邊人相互聯(lián)系,互相作用,在生活中,職場中,如果我們只懂得攫取他人資源滿足自己,或者只愿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懂得共情,我們都不能夠真正的求得發(fā)展的。只有懂得照顧大局,周全他人,才能夠獲得自己人生中的進步。 總結 好了,總結一下,今天我們分享的三個內容是: 1.滿招損,謙受益 2.無畏無懼,方得始終 3.牽一發(fā)動全身,孤膽英雄難成功 《光榮與夢想》是一部美國近現(xiàn)代生活側影,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側影。在每個細微處,我們都能找到生存發(fā)展的智慧。他無疑是一本改變思想觀念的寶典書籍。 五官同感思維導圖:引發(fā)思考 XMind豎屏導圖:內容層層剝繭 Tips:今天必讀經典《光榮與夢想》的分享就這里,如果給你帶來啟發(fā),不妨翻開這本書,開始遇見更好的自己。 思維導圖102本書系列: 0.開營:102本經典的正確打開方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