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并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橫219.2厘米,全文29行,共計153字。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松風閣》尾不署涪翁(庭堅)名字。宋朝為向民收藏,后歸賈似道,又迭經(jīng)明項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內(nèi)府。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晚年作品。黃庭堅一生創(chuàng)作了數(shù)以千百的行書精品,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松風閣詩帖》。 宋代史料《獨醒雜志》有載:“東坡曰:‘魯直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二公大笑,以為深中其病。” 從兩人的相互調(diào)侃,可以看出蘇軾的書法偏肥扁,黃庭堅的書法偏瘦。 有好事者說:“魯直書法奇窮多變,提頓轉(zhuǎn)腕,收發(fā)自如,行字若波頭過灘,順勢曲迴,動靜之間,應(yīng)若空谷回音,給人余響,實乃書中老辣?!必M能為臺北《松風閣詩帖》所累其名,是挫其筆力也。 不怕貨比貨,就怕不識貨。在此示以,供好者品鑒。黃庭堅《松風閣詩帖》真跡之宋代拓本 《松風閣》譯文: 【依山筑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 我來名意適然 老松魁梧數(shù)百年,斧斤所赦令參天。 風鳴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須菩薩泉。 嘉三二子甚好賢,力貧買酒醉此筵。 夜雨鳴廊到曉懸,相看不歸臥僧氈。 泉枯石燥復(fù)潺湲,山川光暉為我妍。 野僧早旱饑不能饘,曉見寒溪有炊煙。 東坡道人已沉泉,張侯何時到眼前。 釣臺驚濤可晝眠,怡亭看篆蛟龍纏。 安得此身脫拘攣,舟載諸友長周旋。 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松風閣詩帖》之比對: ![]() ![]() ![]() 此網(wǎng)頁由易有料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