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5月4日)是五四青年節(jié),晚上8時,外交部和衛(wèi)健委聯合邀請鐘南山院士與海外留學生視頻連線。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 “四早”是關鍵 鐘南山表示,對我們中國來說,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四早”,即早防護,早發(fā)現,早診斷,早隔離。 他說“早防護”的意識實際上是自我防護,最關鍵的是自我防護,包括保持距離,戴口罩等等;早發(fā)現,有不舒服就去看病;早診斷;早隔離,這個實際上是中國跟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我們一直到社區(qū),所以我們叫社區(qū)的聯防聯控,最關鍵是這個,從各方面督促,互相提醒幫助。我們知道,這個病主要還是通過飛沫和接觸來感染,我們只要避免了這個,就能避免絕大多數的感染。 留學生出門購物需要注意什么? 正在居家隔離的留學生們,偶爾需要外出購買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資,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對此,鐘南山為留學生們作出了解答:在家里或宿舍都很安全,但出去的時候,戴口罩非常重要。大家知道,我們平常戴的不是N95口罩,也不需要。普通的口罩不能防這個病毒,因為病毒太小,會穿到口罩里。但病毒極少是在空氣中自由流動的,它們附著在一些東西上,最多的就是飛沫,粘在上頭后再傳染給別人。一般的口罩能夠預防飛沫,所以我們能夠預防大部分的病毒,戴口罩相當有用。飛沫不會跑太遠,咳嗽以后大概不超過2米,超過這個距離就掉在地上,因為它不可能一直在空氣中飛,飛沫重量比較大。所以到現在為止,空氣里的病毒不可能單獨自由地在空氣中存在,它們總是附著在一些物質上。 以前在歐洲甚至美國,你戴口罩人家會歧視你,說你有病。但現在絕大多數國家已經意識到,戴口罩是怕別人傳染給自己,這是很大的變化。有的國家甚至出臺了規(guī)定。歐洲很多國家要解封了,但是規(guī)定出去一定要戴口罩,所以大家都接受了這么一個規(guī)律,這么一個事實。 如何區(qū)分流感和新冠肺炎? 今年年初,美國暴發(fā)了流感。流感和新冠肺炎有一些癥狀是很相似的,那么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區(qū)分流感和新冠肺炎呢? 鐘南山說,中國國內GDC報告,在三個多月里流感患病率減少了90%。因為大家都注意保持距離、戴口罩,流感也少了。流感跟新冠病毒出現的癥狀很相似,首先它是全身的,一開始發(fā)燒可能占50%以上,不是每個人都發(fā)燒;流感也有這個情況,一開始全身不舒服,鼻塞,輕咳嗽,特別是疲勞,所以單純靠癥狀鑒別很難,如果沒有檢測很難進行鑒別診斷。 在中國大陸,一般發(fā)燒去會給你檢測核酸病毒,而美國用深部的口水、鼻拭子和咽拭子都可以。我建議用一些感冒藥,像布洛芬等等這類的都可以用,而且用這些對新冠病毒沒害處。所以這個時候只能夠通過檢測來鑒別診斷,而不能夠靠癥狀來進行鑒別。 單純干咳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干咳一定就是感染新冠肺炎么?是否可自檢?對此鐘南山答疑:建議到醫(yī)院門診做核酸檢測,單純干咳癥狀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鐘南山介紹,咳嗽是很多疾病的一個共同的癥狀,干咳一般是急性支氣管炎的癥狀,它不是流感最早出現的癥狀。 同時他提醒在外留學生最好找醫(yī)院門診來做抗體檢測,由于核酸檢測的要求比較高,自己不可能在家中做。不要把干咳作為唯一的考慮,干咳應該分析一下,在莫斯科的同學可以找學醫(yī)的同學互相問一問,哮喘的一種表現就是干咳,單純干咳的癥狀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一般流感傳染指數是1 鐘南山介紹,對新的病毒,一開始完全不知道,特別是對很高的傳染性,是始料未及的。從傳染性的指數來講,一般流感是1,SARS是接近2,中東呼吸綜合征是1.5,新冠是3。 對待傳染病的觀點和做法,中西方是不一樣,但是在這一條是一致,大家都認識到傳染性非常強。對于新冠病毒的治療,沒有很大的突破,但已經發(fā)展了很多輔助治療方法。這么短的時間有重大藥物發(fā)現,是不太容易的。最好的防治辦法是上面說的,保持距離、戴口罩。他提到,這個世紀已經有三次冠狀病毒暴發(fā),2003年、2015年,還有2019年的新冠病毒。這提醒人類,對冠狀病毒要非常重視。 沒有任何證據 鐘南山表示,病毒在高溫下的存活率以及活動率較差,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能夠通過蚊蟲傳播。 一般來說,病毒在高溫下的存活率以及活動率比較差,所以隨著夏季的到來,病毒的活動會下降,疫情一般也會下降。紫外線雖然沒強到紫外光消毒那么強,但是溫度高對病毒的活動是不利的,對病毒的傳播是不利的。我們知道蚊子可以傳播很多病毒,比較突出的是兩個例子,一個是瘧疾,另一個是登革熱,在非洲還是很多見的。但是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會通過蚊蟲感染,所以我不認為新冠病毒能夠通過蚊蟲傳播。 鐘南山特別提到 鐘南山提醒國外留學生,假如說有點發(fā)燒,就要多多喝水,吃點帶過去的藥物,比如日夜百服靈、布洛芬這一類藥物,這些都是有效的,或者用連花清瘟。 他特別提到,我們剛剛做完一個實驗很快就要發(fā)表了,第一次在世界上用非常充足的證據證實連花清瘟有效,幫助病人的恢復。 鐘南山介紹,連花清瘟膠囊的成分包括麻杏石甘湯,再加上紅花。這次實驗做得比較認真。離體實驗發(fā)現,連花清瘟膠囊對病毒抑制作用有一些,但是很弱。但是它的好處是,連花清瘟對病毒引起的細胞損傷、炎癥有很好的修復作用。 連花清瘟膠囊有以下作用:第一,服用后患者癥狀改善得比較快,比對照組早兩天。第二,患者CT片子的恢復得比對照組快。第三,患者體溫下降有顯著性差異,發(fā)熱有時間縮短。 但是,服用后能否使病毒轉陰,實驗組與對照組有縮短,但是沒有顯著性差異。80%以上患者都屬于普通型新冠患者,連花清瘟膠囊比較適合普通的新冠肺炎患者。鐘南山說:“進行實驗后,我有底氣、有證據來說,連花清瘟真的有效。” 新冠肺炎有無后遺癥? 直播中有留學生問到:若外出不幸被感染,病癥有無后遺癥?對肺部有什么影響?對此鐘南山答疑:新冠肺炎對肺部損害不會太大,后遺癥不會很明顯。 鐘南山介紹,若外出不幸被感染,應注意:年輕人一般抗體比較強,若沒有多病癥(比如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病等),一般恢復的比較快,多喝水吃些藥會自己康復。 他補充到,看過的病人很多,總的來說恢復的不錯,包括肺部。新冠肺炎比非典要好一些,除非特別危重的病人才會影響造血系統(tǒng)、影響出血、影響肝臟腎臟肺臟。新冠肺炎病例恢復以后肺部纖維化不太重,看起來是可逆的。 現已給一百多病人做了肺功能檢查,還未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損害應該不會太大,會慢慢恢復,后遺癥并不大。 面對出現無癥狀感染者怎么辦? 有留學生向鐘南山院士提問,針對無癥狀感染者,留學生如何防護? 鐘南山說,中國大陸現在遇到大部分的輸入患者都是無癥狀感染者,無癥狀感染者這個詞不見得是非常的準確,其實有這么幾種情況,一種是他主動接受了檢測,檢測以后發(fā)現核酸陽性但是他沒癥狀,這才叫無癥狀,要是他已經有癥狀就不叫無癥狀了。 針對無癥狀感染者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實際上有一類型,他是這個病的前驅期,或者潛伏期,一般是三到七天,這個時間內,他沒有癥狀,但是他已經感染了,過了三到七天以后出現發(fā)燒咳嗽,實際上他這個叫潛伏期,或者叫前驅期。這個肯定是一個新冠肺炎感染的一種類型,這是第一種類型。 第二種類型是你特別注意一下,所謂無癥狀的感染者,實際上有一些他自己有一些不舒服,我們也發(fā)現有一些,他自己沒什么不舒服,但是他因為進來了到了中國大陸要檢測,檢測出來了在病房詳細跟他談。他覺得最近這一段因為要趕回國,這個那個很累,肌肉也疼,而且覺得疲勞,還有燒了吃點藥就過去了,這個也屬于這種類型。實際上他做檢測核酸陽性,實際上他屬于癥狀非常輕的感染者,這種類型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感受。例如,近期不見得很高燒,但是特別疲勞,想睡覺,肌肉酸痛,鼻子咽喉也不太好,這種就是癥狀,這種情況也占了相當一部分。 第三種,確實有可能存在一種,檢測出來是陽性,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這種病人還是沒癥狀,但是中國大陸一般還是注意要做隔離,要到定點醫(yī)院去隨訪。要再做一做是不是還是有。另外,還要做血清的抗體,用兩個共同檢測。假如說這個第二次檢測變成陰性了,做了抗體也是陰性,根本就不是。假如說做了第二次還是陽性,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這個就是所謂的無癥狀感染者。這三種都有存在,比例是多少正在做統(tǒng)計。 第四種,非常個別的,少數的檢測出來核酸是陽性的,但是始終給他做核酸都是陽性,做了一個月都是陽性,沒有產生抗體,這種我們管他叫病毒攜帶者,這種個別情況也會存在。 總的來說,凡是檢查到的無癥狀感染者,人們需要“寧愿信其有不要信其無”,對他們還要適當的有一定距離,適當有些隔離還是需要。這樣的話避免以后出現,因為無癥狀的感染者,他在發(fā)展為癥狀這個前期五天內有傳染性。據了解,新冠病毒得了癥狀前五天和后五天,是病毒最容易傳染人的時候,得了病以后過了五天,他的病毒傳染性就下來了,除非很重的病人,一般都下來了。另外無癥狀感染者他真感染這個了,他也是前五天有一定感染性,所以這個現在還沒有得到非常明確的解答。鐘南山認為,現在大陸的做法,凡是核酸陽性都先到定點醫(yī)院隔離一下,過一個階段再查是陰性的,那就出去了,這種情況不要靠一次,還要靠有個重復,才能得到比較好的結論。 狂風暴雪會加速病毒傳播嗎? 針對有留學生提出,狂風和暴雪是否對病毒傳播有加速作用問題,鐘南山表示,降雪或者狂風,不單不會加速而且會減速。 鐘南山說,病毒要附著在一些東西上來傳播的,最突出的就是通過飛沫,如降雪或者狂風,不單不會加速而且會減速。就是要有大風或者降雪,我想對病毒本身它的傳播,不會起到加速作用。 同時他表示,下大雪了大家都在屋里,在屋里增加了傳播的可能性。而狂風絕對不會增加它的傳播,風大病毒很快就稀釋了,稀釋了以后在空氣里達不到一定濃度不會傳播。 海外防疫不要“人云亦云” 現在疫情在全球暴發(fā),留學生們在海外應該如何提高免疫力防止感染呢? 鐘南山說,我個人的看法是,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入鄉(xiāng)隨俗”,我們有自己的做法,不要不好意思。一開始國外很多人對中國人戴口罩都投向異樣的眼光,說你一定是有病。現在完全變了,甚至以前非常反對我們戴口罩的一些國家都一起戴了。要出去可以,開放可以,但是必須戴口罩。所以我有我的主意,我有我的做法,我認為這樣防疫是最好的,就堅持做,不要看人家的看法。不要人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這個是不需要“入鄉(xiāng)隨俗”的,而是我們的正確做法帶動他們?,F在實際上就是中國一些正確的做法帶動了其他國家。 勉勵海外青年留學生 一些留學生,非常關心疫情發(fā)展。有些同學因此心理負擔比較重,怎么辦? 鐘南山院士以自身經歷為例,勉勵海外青年留學生,把這次疫情當成對自己心理的一次測試,不僅要做好身體上的防護,更要做好心理上的防護。他提醒留學生們,對于學生來說,目前有兩個最重要的事情,一個是疫情,一個是學業(yè),鼓勵留學生們將這次疫情當做一次對自己難得的、重大的考驗,通過留學生組織,更好地與其他留學生以及當地同學進行交流,在做好科學防護的基礎上,堅持學業(yè),錘煉意志力。 來源: 新聞聯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