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代戰(zhàn)神,李靖善于用兵,有勇有謀,戰(zhàn)場逢敵,深知進退之道,從不為“不克之為慮”,“雖愚夫愚婦亦知其可以必勝矣(歐陽澈《歐陽修撰集》言)。” 而四海夷平該享高官厚祿的時候,李靖更知道當(dāng)避功高震主之嫌,深明“鳥盡弓藏”、應(yīng)急流勇退的道理。李靖能得千古美名,真正實至名歸。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十月,因居功至偉,且兼資文武而身處高位的李靖,主動上表向太宗李世民提出辭職。 李靖表文用意深遠,言辭懇切,以自己位高才淺又身患腳疾為名,極力要避位讓賢,以不辜負帝王厚愛,不耽誤皇朝振興。 李世民看后大為感慨,派人轉(zhuǎn)告李靖:“我看古今歷史名人中,真正知道富貴而知足的人實在太少了,他們之中也有很多有才華有智慧的人,但就是沒有自知之明,即使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為了貪圖權(quán)利富貴,也要勉勵爭取,極盡手段抓住權(quán)力不放手。你能夠如此識大體,實在是難能可貴。我現(xiàn)在不僅要成全你的美德,還要讓你成為后世楷模!” 不成想,剛辭職幾個月后,便發(fā)生了吐谷渾之亂。已經(jīng)65歲、稱病在家的李靖聽說后,主動向太宗請戰(zhàn),并且再次顯示出他超強的領(lǐng)兵作戰(zhàn)能力,只用兩個月左右時間便完功而返。
從此之后,李靖更加謹小慎微,為了避嫌,干脆“乃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span> 從這過程來看,太宗李世民號稱一代明君,但是 “功以懋賞,震主則危!”況且雖然逢盛世明主,畢竟天威難測,而且朝堂之上政治爭斗即使不至風(fēng)起云涌,也總難免暗流涌動,稍有不慎,功名利祿甚至性命難保,李靖能夠及時辭祿避位,真可算得上大智慧、識時務(wù)。 李靖在此時因腳疾辭職,太宗絕世明主,豈能不知道他怕功高震主,而以此來除猜破疑的真實想法?以李靖的文韜武略,正值盛年功成隱退,太宗能夠御準(zhǔn),可見也隱合李世民之意。 也就是說李世民一直也在提防著能力太強、名氣太大的李靖。前面三國兩晉南北朝之亂,畢竟相隔不遠。李靖的主動辭職,也正好祛除了自己一塊心病。
《新唐書》宋祁評說:蓋君臣之際,固有以感之,獨推期運,非也。若靖闔門稱疾,畏遠權(quán)逼,功大而主不疑,雖古哲人,何以尚茲?
太宗李世民也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边@句話雖然說的是魏征,但是放在近1500年后的當(dāng)今,仍是響亮的至理名言,值得我們深思。 關(guān)于李靖的事跡,主要見于《二十四史》中《舊唐書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新唐書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抖氖贰?,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tǒng)的史書,故又稱“正史”。有時間和余錢的朋友們不妨去買來一套鎮(zhèn)宅傳家~~~ 讀經(jīng)典書,悟?qū)嵲诶恚鰹⒚撊?/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