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千人海里,幸好遇見你。 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心事有我愿意聽。 01 前天,朋友夏潔給我抱怨說,她和閨蜜小雨鬧別扭了,兩人已經(jīng)幾天都沒說話了。起因是,上周末,夏潔和小雨聊天時,說到了自己的男朋友,不是很關心體貼她。 結(jié)果,小雨聽了后就埋怨起夏潔:“我早就說過,那個男人不靠譜,你還對他那么上心,我看你就是犯傻?!毙∮赀@一句話,把夏潔說的面紅耳赤,心里很不舒服。 心想,自己是來找小雨訴苦求安慰的,沒想到她竟然這樣說自己。感到自尊心嚴重受了傷害的夏潔,想都沒想就頂了小雨一句:“我就是犯賤傻行了吧,我的事不用你管?!?/p> 看夏潔生氣了,小雨不但沒有絲毫歉意,又接著說了句:“不管就不管,我這不是替你著急嘛,你真不知道好歹。”說完,轉(zhuǎn)身就走了。 從那天起,兩人誰也沒找過誰。夏潔說,她到現(xiàn)在想想小雨那樣對她,還是覺得余怒未消,不想理她。 02 事實上,類似夏潔和小雨這樣的事,可能在我們生活中,也經(jīng)常發(fā)生。本來是一對很好的朋友,本來是心里有苦悶向?qū)Ψ皆V苦,或者是有難題想要求助對方。 結(jié)果,本來的目的沒有達到,卻被對方一頓批評,甚至到了貶損和人身攻擊的程度。想要解決的事沒有解決,平白無故的又添了一樁新事,想想就心塞。 實際上,這種現(xiàn)象,就是一種溝通障礙。 與其說是聽話方不懂得溝通交流技巧,更不如說是情商太低,而造成這樣后果的罪魁禍首,就是“評判”。評論對方的為人,或者做事的方式。 從心理學上來說,喜歡評判別人的心理機制,實際上是自我表現(xiàn),也可以說是自戀。 評判別人的時候,話外的意思,無非就是告訴別人“你這樣不對,而我就不會這樣!”表面是批評別人,實際是在抬高自己,證明自己在某方面要強于對方。 但是,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尊重對方,沒有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沒有和對方同感共情。 這么做,很容易因為評判對方,給對方心理造成傷害,啟動對方的自我防御機制,回懟、攻擊和怨恨的情緒,自然而然就會出現(xiàn),結(jié)局當然不會美妙。 03 心理學家李松蔚曾經(jīng)說過:評判對方是接近于一種定義性的表達。你只有接受和不接受兩種選擇,特別是面對面的交流,很容易陷入冷場。 被評判的人,很容易在心里想:“你都這么說我了,我還能說什么?” 在人際交往中,這種方式,很可能會把關系變得更糟糕,甚至會對一些,本來心里就有委屈、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的人,造成心理的二次傷害。 所以,不評判對方,學會“閉嘴”,才是做人最高的情商,也是對人最善意的理解和接納。 但事實上,很多人在人際交往中,最喜歡的就是評判別人,而且越是和自己關系親近的人,評判時語言越犀利,越?jīng)]有邊界。 就拿小雨對夏潔這件事來說,小雨的心意本來是好的,她是想讓夏潔離開現(xiàn)在的男友。但是,她在夏潔向她訴苦的時候,卻用了貶低,或者近似于侮辱性的語言,對夏潔的為人,做出了不客觀的評判。 而夏潔需要的是小雨的安慰,并不是對自己為人處世的品頭論足。所以,導致夏潔對她不滿,是自然而然的結(jié)果。 04 可惜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喜歡評判別人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語,實際上是在傷害別人,也是不理性的行為。 往往在遭遇對方不領情時,不去反省自己,還會給對方繼續(xù)追加評判詞語。比如:“你這人真不知好歹”,“你的脾氣就是太犟”。 言下之意,是對方聽了他的話,就是知道好歹,就是不犟。但是,誰又會喜歡聽別人說自己不好呢? 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yōu)扮演的黎叔說過一句話:“知我心者,謂我何憂?不知我心者,謂我何求?” 這句話就深刻的說明了,人際交往中,理解和跟對方共情的重要性。只有理解對方的苦衷,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內(nèi)心,和他達到情感的共鳴,才不會只是簡單而隨意的評判對方。 這是一種同理心,也是一種做人處事的智慧。 05 一個人不會說話不要緊,但要學會“閉嘴”。 懂得給對方留體面,也是給自己留臺階。 所以,想要成為一個高情商的,討人喜歡的人,就要記住,不要輕易就用你的道德標準,為人處世的原則,去評判別人,指責別人。 “子非魚,安知魚之苦?”做不到同感共情,不會安慰別人不要緊,最起碼,別去雪上加霜、火上澆油,給人添堵。 有時候,不會說話,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也是一種善意的非語言表達藝術。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