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 注釋1.詩中原序:“庚辰(1040年,即康定元年)詔書,凡民三丁籍一,立校與長,號弓箭手,用備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責(zé)郡吏;郡吏畏,不敢辯,遂以屬縣令?;ニ衙窨冢m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豈助圣上撫育之意耶?因錄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采詩者?!?br>2.里胥(xū):地保一類的公差。 賞析這首詩前原有一篇序,說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下詔百姓三丁抽一,編成隊伍,稱弓箭手,用以備戰(zhàn)。各路主管官員,為迎合上旨,征集得十分緊迫,層層下壓,百姓中連老人及未成年人也免不了。人民怨聲沖天,天因此而久雨不停。梅堯臣于是記錄下田家之言編成這首詩,等待有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朝臣來詢問,也就是要以此詩反映民間疾苦,為民請命。 1040年(康定元年)六月,為了防御西夏,宋仁宗匆匆忙忙地下詔征集鄉(xiāng)兵,加強(qiáng)戒備。而官吏們借此胡作非為,致使人民未遭外患,先遇內(nèi)殃,上下愁怨,情景凄慘。作者滿含同情地紀(jì)錄了田家的語言,該詩是繼杜甫、元結(jié)、白居易等詩人之后產(chǎn)生的深刻地揭示民生疾苦的詩篇。 開頭四句是說,誰講田家快樂呢?春天的租稅,到秋天還未能交足。地保、里長敲打我家的門,正沒早沒晚地催迫交稅呢。這四句寫租稅的繁重,田家感嘆春稅到秋都未能交完,而催促又急,痛苦可知。 次四句寫在水災(zāi)、蝗災(zāi)的侵襲下,秋收難有指望。盛夏五、六月,內(nèi)澇成災(zāi),白水比住房還高,豆類、谷類都受到嚴(yán)重的災(zāi)害。作者此時在河南襄城縣做縣令,這里靠近許昌,池臨汝河。河水漲時,河岸里面即就形成內(nèi)澇;河中之水常常高過堤岸下的人家居屋。這四句寫災(zāi)禍頻仍,因而田家處境更加悲慘。接著“前月詔書來”以下八句,是訴說除了租稅剝奪和天災(zāi)威脅之外,兵役又帶來嚴(yán)重的災(zāi)難。就在1040年夏天,西夏攻宋,朝廷增置河北、河?xùn)|、京東西諸路弓手,襄城地處京西路,之前朝廷詔書下來登記人口,三丁抽一壯?。ā叭〖粔选?,即指三丁抽一),強(qiáng)迫人民操持弓箭。當(dāng)時州里又下了公文,嚴(yán)緊地催迫,老吏拿著鞭子和敲樸,到鄉(xiāng)下來搜索,連老年和幼年,也都在抽兵之列。幸免于役的,只有跛子和瞎子。這八句寫官吏變本加厲地為非作歹,抽丁太濫,造成田家都無壯丁在室,情況倍加凄慘。 下面“田閭敢怨嗟”以后八句,寫在兵役、租稅、水災(zāi)等災(zāi)難的煎逼下,田家生活艱難,欲訴無門,走投無路。詩中先寫:面臨重重追迫,田家哪敢怨嗟,只有父子相持悲哭。種田地哪還再有指望,為了買下弓箭,只好把牛犢賣掉。次寫淫雨不止,天意愁怨,鍋子里、罐子里連稀粥都裝不上了。瞎子和跛子都沒有勞動力,不能耕種,死亡只在早晚之間了。這八句總寫人禍、天災(zāi)給田家?guī)淼目嚯y。以上各節(jié),全是田家自訴之語。是詩的第一部分。 結(jié)尾四句,是作者聽了田家語所興的感慨。也是詩的第二部分?!拔衣?wù)\所慚,徒爾叨君祿。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作者是地方官,聽完田家悲酸的訴說,感到內(nèi)心的慚愧。他自己身為縣令,徒然受到從人民身上剝奪來的官俸的供養(yǎng),卻不能為人民解除憂患,拯救民眾于水火之中,只好吟誦《歸去來辭》,學(xué)陶淵明棄官歸田,回到深山幽谷,砍伐薪柴,自食其力。全詩樸質(zhì)無華,感情深厚。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作者為詩,正是繼承了這樣的光輝傳統(tǒng)。作者論詩以平淡自勵,力挽北宋初期西昆體所形成的華而不實的詩風(fēng),對于轉(zhuǎn)移詩壇風(fēng)氣,起了積極的作用。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詩說:“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作者這首詩的結(jié)尾四句,和韋詩同樣感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