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yeyizhihua 七葉一枝花清熱解毒,消腫散瘀 ![]() 七葉一枝花的功效與作用可清熱,解毒,鎮(zhèn)咳,止痛,消腫,散瘀,涼血,抗癌,熄風(fēng),定驚;用于哮喘,癌癥,瘡瘍腫毒,乙型腦炎,肺癆久咳,多種熱毒癥,毒蛇咬傷,流行性腮腺炎,外傷出血,跌打傷痛等癥。 1.清熱解毒(癰腫疔瘡,咽喉腫痛,毒蛇咬傷) 用治癰腫疔毒,可單取細(xì)末,醋調(diào)外敷,亦可與黃連、金銀花等同用;若咽喉腫痛、痄腮、喉痹等,則常與牛蒡子、板藍根等同用。將其鮮根搗爛外敷患處,用治毒蛇咬傷、紅腫疼痛,療效頗佳。本品為用治毒蛇咬傷的常用藥物。 2.活血止痛(跌打損傷) 用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可配三七、血竭等同用;也可單取研末沖服。 3.涼肝定驚(驚風(fēng)抽搐) 用治小兒熱極生風(fēng)、手足抽搐等,皆有良效。單取本品研末沖服,或與鉤藤、蟬蛻等配伍為用。 展開更多相關(guān)疾病七葉一枝花主治七葉一枝花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七葉一枝花食用方法日常用量:干品10~18.5g,水煎服。過量用會引起嘔吐、頭痛等癥狀。 展開更多七葉一枝花禁忌七葉一枝花選方1、癌腫 組成:七葉一枝花18.8克,半枝蓮37.5克,夏枯草37.5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分2次服。 2、毒蛇咬傷 組成:七葉一枝花11.3克,夏枯草37.5克,半邊蓮37.5克,兩面針18.8克 用法:水1碗,酒4碗,煎2碗,分2次服。并將渣搗爛,外敷傷口周圍。 3、疔瘡癰癤 組成:七葉一枝花根18.8克(研末),面粉、醋各適量 用法:將面粉加入七葉一枝花根末,以食醋調(diào)和,外敷患處。并以鮮根7.5克,加水搗汁服用。 4、流行性腦炎、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 組成:七葉一枝花9.4克,白菊花9.4克,忍冬花9.4克,麥門冬5.6克,青木香3.8克(后煎) 用法:水煎,2次服之。(小兒適量) 備注:中暑、昏迷抽搐、小兒高燒、瘧疾等亦可治。 5、毒蛇咬傷引起血液中毒 組成:七葉一枝花(根狀莖)15.0克,紫花地丁18.8克,半邊蓮9.4克,八角蓮9.4克,蒲公英15.0克,野菊花18.8克,炒梔子9.4克,連翹11.3克,枳殼9.4克,王瓜根15.0克,寮刁竹15.0克 用法:水8碗煎2碗,分2次服之。 6、帶狀皰疹 組成:鮮七葉一枝花塊莖1塊(洗凈) 用法:切片外擦患部。 7、腮腺炎、疔瘡癰癤 外用方:七葉一枝花11.3克(干品),食醋少許 用法:將干品七葉一枝花研末,以醋調(diào)和外涂患處。 內(nèi)服方:七葉一枝花11.3克,蒲公英37.5克,雙面刺18.8克,紅花虱母子頭18.8克 用法:水煎服。 展開更多七葉一枝花怎么吃七葉一枝花古籍摘要七葉一枝花藥用部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莖。 形態(tài)特征與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約80厘米。根狀莖棕褐色,橫走,肥厚,結(jié)節(jié)明顯,須根多。莖單一,直立,光滑,基部常帶紫紅色。葉輪生莖頂,通常為7片,亦有五六片或八九片者,狀如傘,其上生花1朵,故稱“七葉一枝花”;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3?5厘米,全緣,主脈3條基出?;▎紊敹耍üG嘧仙蜃霞t色,萼片5?6,葉狀;花瓣5?6,細(xì)線形,寬約1.5毫米;雄蕊金黃色,子房具棱。蒴果球形,黃褐色,種子鮮紅色。根莖入藥,秋末采集,曬干。 分布于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云南、四川、陜西等地。生長于山坡、林下或溪邊濕地。可栽培。 展開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