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目】 【作品介紹】 【注釋】 【譯文】 【作者介紹】 【賞析一~~賞析五】 【古風泊客一席談】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盛唐·李白·歌行體】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海內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 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不忍別,還相隨。 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 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 銀鞍金絡倒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 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 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 分飛楚關山水遙。 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 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 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 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 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 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 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 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 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 問余別恨知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 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極。 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 拼音版: yì xī luò yáng dǒng zāo qiū ,wéi yú tiān jīn qiáo nán zào jiǔ lóu 。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huáng jīn bái bì mǎi gē xiào ,yī zuì lèi yuè qīng wáng hóu 。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hǎi nèi xián háo qīng yún kè ,jiù zhōng yǔ jun1 xīn mò nì 。 海內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 huí shān zhuǎn hǎi bú zuò nán ,qīng qíng dǎo yì wú suǒ xī 。 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wǒ xiàng huái nán pān guì zhī ,jun1 liú luò běi chóu mèng sī 。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bú rěn bié ,hái xiàng suí 。不忍別,還相隨。 xiàng suí tiáo tiáo fǎng xiān chéng ,sān shí liù qǔ shuǐ huí yíng 。 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 yī xī chū rù qiān huā míng ,wàn hè dù jìn sōng fēng shēng 。 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 yín ān jīn luò dào píng dì ,hàn dōng tài shǒu lái xiàng yíng 。 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 zǐ yáng zhī zhēn rén ,yāo wǒ chuī yù shēng 。 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cān xiá lóu shàng dòng xiān lè ,cáo rán wǎn sì luán fèng míng 。 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xiù cháng guǎn cuī yù qīng jǔ ,hàn dōng tài shǒu zuì qǐ wǔ 。 袖長管催欲輕舉,漢東太守醉起舞。 shǒu chí jǐn páo fù wǒ shēn ,wǒ zuì héng mián zhěn qí gǔ 。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 dāng yàn yì qì líng jiǔ xiāo ,xīng lí yǔ sàn bú zhōng cháo ,fèn fēi chǔ guān shān shuǐ yáo 。 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 yú jì hái shān xún gù cháo ,jun1 yì guī jiā dù wèi qiáo 。 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 jun1 jiā yán jun1 yǒng pí hǔ ,zuò yǐn bìng zhōu è róng lǔ 。 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 wǔ yuè xiàng hū dù tài háng ,cuī lún bú dào yáng cháng kǔ 。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 háng lái běi liáng suì yuè shēn ,gǎn jun1 guì yì qīng huáng jīn 。 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 qióng bēi qǐ shí qīng yù àn ,shǐ wǒ zuì bǎo wú guī xīn 。 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shí shí chū xiàng chéng xī qǔ ,jìn cí liú shuǐ rú bì yù 。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fú zhōu nòng shuǐ xiāo gǔ míng ,wēi bō lóng lín shā cǎo lǜ 。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xìng lái xié jì zì jīng guò ,qí ruò yáng huā sì xuě hé ! 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 hóng zhuāng yù zuì yí xié rì ,bǎi chǐ qīng tán xiě cuì é 。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 cuì é chán juān chū yuè huī ,měi rén gèng chàng wǔ luó yī 。 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 qīng fēng chuī gē rù kōng qù ,gē qǔ zì rào háng yún fēi 。 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 cǐ shí háng lè nán zài yù ,xī yóu yīn xiàn 《cháng yáng fù 》。 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 běi què qīng yún bú kě qī ,dōng shān bái shǒu hái guī qù 。 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 wèi qiáo nán tóu yī yù jun1 ,zàn tái zhī běi yòu lí qún 。 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 wèn yú bié hèn jīn duō shǎo ,luò huā chūn mù zhēng fēn fēn 。 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 yán yì bú kě jìn ,qíng yì bú kě jí 。 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 hū ér cháng guì jiān cǐ cí ,jì jun1 qiān lǐ yáo xiàng yì 。 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 [作品介紹]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首詩詳細敘述了作者自己和譙郡元參軍元演歷次聚散的經過情況,以與元演的離合為經緯,共分四段。第一段追憶詩人在洛陽時的放誕生活及與元演的第一番聚散,第二段追憶偕元演同游漢東郡與漢東太守及道士胡紫陽游樂情事,第三段追憶詩人在并州受元演及其父親熱情款待的情況,第四段寫詩人長安失意時與元又一度相逢。這是了解李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全詩既有李詩縱橫奔放的優(yōu)點,又兼有深沉含蓄的特點,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寫法極富變化,藝術水平較高。 [注釋] ⑴譙郡:今安徽毫縣。元參軍:名演。 ⑵君家嚴君:指元參軍的父親。貔(pi)虎:猛獸。這句喻元參軍的父親是勇猛的將軍。 ⑶“作尹”句:并州:泛指今山西太原一帶,開元十一年(723)已改為府。尹:官名。《新唐書·百官志》:(開元)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為留守,少尹為副留守,既是地方長官,同時兼管軍事。遏:阻止。戎虜:強敵。 ⑷“五月”二句:這年五月李白與元參軍翻越太行山到太原游玩。摧輪: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贝葺啠赫蹟嘬囕啠魈猩铰窂澢M窄難行。 ⑸北涼:似誤,應作北京,唐代稱太原為北京。 ⑹“瓊杯”句:喻酒菜和食具的精美。案:有足的托盤。 ⑺“時時”句:晉祠在唐太原城之西南,故云出向城西曲。 ⑻龍鱗:形容波紋的細碎。莎(suō):河邊水草。 ⑼宜:適應。在斜日的映照下,容貌更加美麗。 ⑽“百尺”句:寫:畫,這里作映照。翠娥:美女,這句說美人的影子照在水中。 ⑾嬋娟:美好的樣子。初月輝:形容臉容像新月一般皎潔。 ⑿更唱:輪流唱。 ⒀行:一作“歡”。 ⒁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此處用為宮禁或朝廷的別稱。 ⒂東山:指隱居或游憩之地。據(jù)《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早年曾辭官隱居 會稽之東山,經朝廷屢次征聘,方從東山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東晉重臣。又,臨安、金陵亦有東山,也曾是謝安的游憩之地。后因以“東山”為典。 ⒃渭橋:漢唐時代長安附近渭水上的橋梁。 ⒄酂(cuó)臺:酂縣之臺,即造律臺,位于永城市酂城鎮(zhèn),相傳蕭何曾在此造律。 ⒅長跪:直身而跪。古時席地而坐,坐時兩膝據(jù)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則伸直腰股,以示莊敬。 [譯文] 回憶昔日洛陽酒商呈糟丘,為我在天津橋南頭造酒樓。 花黃金白璧買來宴飲與歡歌笑語時光,一次酣醉使我數(shù)月輕蔑王侯將相。 天下多少賢士豪杰與立德立言高尚之人,我只與您是心心相印成莫逆之交。 這種友情在山回海轉前也不會為難或改變,為此獻出全部心血傾瀉全部情感也在所不惜。 我到淮南去隱居待仕,您留在洛陽愁苦生夢相思不已。您我不忍相別,依舊相隨而行。 相隨而行迢迢萬里,訪問隨州仙城山,那兒有三十六案溪流回環(huán)縈繞,走向每一案溪流都見千萬朵鮮花盛開,千條萬條山望都松樹聳立輕風吹拂。 登銀鞍挽金絡來到平川大地,漢東太守親來相迎。 紫陽真人,邀您我吹笙作樂。餐霞樓上仙樂鳴響,嘈然宛轉如同鳳凰啼鳴。 長袖善舞管樂吹奏催人輕舉起舞,漢東太守乘醉手舞足蹈跳起來。 他手持錦袍披及到我身上,我酒醉枕在他的大腿上酣眠。 意氣風發(fā)上凌九霄,整天飲酒之后便又如星離似的兩地分別了。 您我相隔關山分手山遙水遠。我回到故山尋找舊日家園,您也歸家渡過了渭橋。 您家父輩勇武如狼如虎,任并州長史遏制戎虜?shù)倪M犯。 您我五月間相約穿越太行山,羊腸小道上車花催人困乏卻不言苦。 來到北都太原之地歲月久長,為您的貴信義輕黃金深受感動。 豪華之筵青玉盤上盛放瓊杯美食,使我既醉且飽暫無歸心。 時常出游來到城西彎曲之路,晉祠之旁流水長淌如同穆玉。 乘用劃水鳴響簫鼓,微波蕩漾如龍鱗閃閃萬草碧綠。 情興一來攜歌伎帶舞女來到此處,那紛紛揚揚的楊花如似雪花飄灑。 傍晚日斜之時紅妝歌舞女個個欲醉,來到水邊那百尺清潭映出她們姣好的容顏。 初月升起輝映翠娥與嬋娟,美人們換唱新曲羅衣舞動。 清風徐來歡歌飛上空中,歌聲嘹亮宛轉繞云而飛。 如此時光的世間行樂難以再遇,我又西游向朝廷獻上《長楊賦》。 朝堂中青云直上難以期望,于是辭歸回還東山。 渭南橋頭又與您相遇一面,即刻在酂臺之北又相離分手。 您問我離愁別恨今有多少,請看那暮春時節(jié)落花紛紛最為相似。 說也說不盡滿懷心緒難以表述。呼兒伏跪封上信函結束此書,寄給您千里之外的遙遙相思與祝福。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ń袼拇ń停┣嗌忇l(xiāng)。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并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游,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懷著平亂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于當涂(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壹/ 這首“憶舊游”的詩是作者寫寄給好友元演的,元演時為亳州(即譙郡,州治在今安徽亳州)參軍。此詩曾收入《河岳英靈集》,其中又提到長安失意之事,故當作于天寶三載(744年)至天寶十二載(753年)間。詩中歷敘與元演四番聚散的經過,于入京前游蹤最為詳明,是了解作者生平及思想的重要作品。 文學賞析此詩詳細敘述了詩人與好友元參軍的交往。乍看來,此詩不過寫作者青年時代裘馬輕狂的生活,至涉及縱酒挾妓、與道士交游等內容,似乎并無多少積極的思想意義。其實不然。須知它是寫于作者“曳裾王門不稱情”政治遭遇失意,對于社會現(xiàn)實與世態(tài)人情均有深入的體驗之后。因此,“憶舊游”便不僅有懷舊而且有非今的意味。詩人筆下那恣意行樂的生活,是作為“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污濁官場生活的對立面來寫的;其筆下那脫略形跡的人物,又是作為上層社會虛偽與勢利的對立面來寫的,自有言外之意在。 詩篇的組織,以與元演的離合為經緯,共分四段。前三段依次給讀者展現(xiàn)出許多美好的情事。 第一段從“憶昔洛陽董糟丘”到“君留洛北愁夢思”,追憶詩人在洛陽時的放誕生活及與元演的第一番聚散。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詩人鮮明的自我形象。從洛陽一酒家(“董糟丘”)說起,這個引子就是李白個性特征的表現(xiàn)。“為余天津橋(在洛陽西南之洛水上)南造酒樓”,是一個何等主觀的夸張!在自稱“酒中仙”的詩人面前,簡直就沒有一個配稱能飲酒的人。少年李白生活豪縱,充滿進取精神,飲酒是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解放:“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薄耙蛔怼倍劣凇袄墼隆?,又是一個令人驚訝、令人叫絕的夸張,在這樣的人面前真正是“萬戶侯何足道哉!”至于他的交游,盡是“海內賢豪青云客”,而其中最稱“莫逆”之交的又是誰呢?以下自然帶出元參軍。隨即只用簡短兩句形容其交誼:彼此“傾情倒意”到可以為對方犧牲一切(“無所惜”)的地步,以至“回山轉?!币菜悴坏檬裁矗ā安粸殡y”)了。既敘得峻潔,又深蘊真情篤意。剛開這樣一個頭,以下就說分手了,那時李白旋赴淮南(“攀桂枝”指隱居訪道事,語出淮南小山《招隱士》,而元“留洛北”。不過這開頭已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二段之間有兩個過渡句?!安蝗虅e”承上“君留洛北愁夢思”,寫二人分手的依依不舍:“還相隨”又引起下文第二番相會。有此二句上下銜接極為自然。 第二段從“相隨迢迢訪仙城”到“君亦歸家渡渭橋”,追憶偕元演同游漢東郡即隨州(州治在今湖北隨縣),與漢東太守及道士胡紫陽游樂情事。先寫二人訪仙城山,泛舟賞景,后換馬陸行來到漢東?!跋嚯S”六句寫風光,寫行程,簡潔入妙,路“迢迢”、“水回縈”、“初入”、“度盡”,使人應接不暇。然后,與遠道出迎的漢東太守見面了。漢東太守的形象在此段中最生動可愛,他沒有半點專城而居的官架子。他與紫陽真人固然是老朋友,對李白也是傾蓋如故。這幾位忘形之交在隨州苦竹院──“餐霞樓”飲酒作樂,道士與詩人一同伴奏,漢東太守則起舞弄影。沒有尊卑,毫無拘束,本來就灑脫的詩人舉措更隨便了,不但喝得爛醉,甚而忘形到“我醉橫眠枕其股”了。然而太守對此則不以為忤,還脫下錦袍給他蓋上。這一幕“解衣衣我”的場面寫來感人肺腑。此段環(huán)境氛圍描寫亦妙,與道院相稱?!安拖肌钡臉敲?,如“鳳鳴”的仙樂,都造成一種飄飄然非人世間的感覺。歡會如此高興(“當筵意氣凌九霄”),而分手又顯得多么容易?。ā靶请x雨散不終朝”)。詩人與元演又作勞燕分飛,“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真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至此,詩情出現(xiàn)一個跳躍,直接進入第三段從“君家嚴君勇貔虎”到“歌曲自繞行云飛”,追憶詩人在并州受元演及其父親熱情款待的情況。從“五月相呼”句看,詩人是應元演的盛意邀請,離開安陸,同經太行山到太原府(并州)去的。曹操詩云:“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苦寒行》)然而詩人興致很高,時令也很好,所以“摧輪不道羊腸苦”。這一段寫人,以元參軍為主。先從其“嚴君”(父親)寫起,不僅引進一個陪襯人物,同時也在于顯示元演將家子的身份。李白在元演那里真是愜意爽心極了:“行來北京(太原)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他們還時常光顧城西的名勝古跡晉祠。晉水從這兒發(fā)源,風光極美。浮舟弄水,擊鼓吹簫,真是快樂。以下六句專寫欣賞女伎的歌舞,“其若楊花似雪何”一句大有“行樂須及春”(《月下獨酌》)之慨。玩樂直到傍晚,他們還不想歸去。“斜日”的紅光與歌女們的紅妝醉顏相亂,特別迷人;美人的倩影倒映清清的潭水中,風光綺麗。這時新月初上,美人的面容象月色般皎潔,她們輪番歌唱、起舞;歌聲悠揚,隨風遠去,追逐行云。這里,“黃金白璧買歌笑”已化為生動鮮明的圖景,可謂盡態(tài)極妍了。 第四段從“此時行樂難再遇”到篇末。一句收束前文,然后寫到長安失意時與元又一度相逢。與前三段都不同,這里沒有情事的追憶,只用“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在譙郡)之北又離群”一筆帶過,是說關中一面,元即赴譙郡,似乎是握手已違。大約那時詩人身不自由,心亦不自在吧!關于詩人在長安的境遇,也只有含蓄的兩句話:“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比欢嗌偃耸赂锌?。一向曠達的詩人,竟也發(fā)出了“問余別恨今多少”的感喟,而暮春落花景象更增添了這種別恨。這種心境是“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詩人只有通過懷舊(“遙相憶”)的方式來排遣了。當其“呼兒長跪緘此辭”擬以寄遠時,心頭該是怎樣一種滋味! 此詩提到“北闕青云不可期”,是含著牢騷的。但它在寫法上與《行路難》、《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等等直抒旨意、嘻笑怒罵的長篇不同。它對現(xiàn)實的憤懣幾乎沒有正面的敘寫,而對往日舊夢重溫卻寫得恣肆快暢、筆酣墨飽。通過對故人往事的理想化、浪漫化,突出了現(xiàn)實的缺恨。因此它既有李白歌行通常所有的縱橫奔放的優(yōu)點,又兼有深沉含蓄的特點。這是此詩藝術上的優(yōu)長之一。 在結構上,此詩與李白七古通常那種“縱逸”的、無法而法的作風不同,而是按實有的經歷如實寫出,娓娓道來,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寫法卻又極富變化,頗多淋漓興會之筆。通篇以七言句為主,間出三、五、九字句,且偶爾出現(xiàn)奇數(shù)句(如“當筵意氣”以下三句成一意群),于整飭中見參差,終能“神氣自暢”。這是此詩藝術上另一個優(yōu)長。 名家點評《唐詩品匯》:劉云:當時人,當時語。不知太白援“糟丘”為重耶?而使千載知其人如此(“憶昔洛陽”二句下)。劉云:清景逼人,終不刻意(“相隨迢迢”四句下)。劉云:起語如此,豈非人豪(“袖長管催”四句下)。劉云:清麗動人(“興來攜妓”四句下)。劉云:攜妓褻景,寫入天際,宛轉清徹(“翠娥嬋娟”四句下)。劉云:卻只如此結去。讀起句,便使人驚倒(“言亦不可盡”四句下)。 《唐詩解》:歷敘舊游之事,凡合而離者四焉:在洛,則我就君游;適淮,則君隨我往;并州,戎馬之地,而攜妓相過:西游,落魄之余,而不忘晤對。此篇敘事四轉,語若貫珠,絕非初唐牽合之比,長篇當以此為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縱橫華藻,如鼉宮蜃市出沒變怪于其中。應是胸有日月,筆有風雨,古篇長調絕技。 《唐詩別裁》:此只作引,引入(“憶昔洛陽”二句下)。以下言元參軍(“海內賢豪”句下)。此言合(“就中與君”句下)。此言欲離仍合(“不忍別”二句下)。此賓(“漢東太守”句下)。此言離(“分飛楚關”句下)。此又合(“行來北京”句下)。此又離(“此時行樂”二句下)。此兩合兩離,語從其略(“渭橋南頭”二句下)。敘與參軍情事,離離合合,結構分明,才情動蕩,不止以縱逸見長也。老杜外,誰堪與敵? 《網師園唐詩箋》:此又一離一合,只以二語括之,前后敘法,詳簡錯綜(“渭橋南頭”四句下)。 《唐宋詩醇》:白詩天才縱逸。至于七言長古,往往風雨爭飛,魚龍百變,又如大江無風,波浪自涌,白云從空,隨風變滅,可謂怪作奇絕者矣。此篇最有紀律可循。歷數(shù)舊游,純用敘事之法。以離合為經緯,以轉折為節(jié)奏,結構極嚴,而神氣自暢。至于奇情勝致,使覽者應接不暇,又其才之獨擅者耳。吳昌棋曰:長篇步步奇崛蒼勁,亦天然筆力也。 《歷代詩法》:滔滔莽莽,浩瀚無極,才分絕人,不容追步。 《老生常談》:《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以董糟丘陪起入題,先用“回山轉海不作難”二句一頓,方能引起下文如許熱鬧?!耙幌跞肭Щ鳌痹圃疲瑬|坡每能效此種句。前段入漢東太守,主中之賓也。插入紫陽真人,又賓中之賓也。又復折回漢東太守“手持錦袍”云云,不特氣力橫絕,而用筆回環(huán),亦極奇幻不測?!爱旙垡鈿狻蔽寰?,用單句作過脈,有峰回嶺斷之妙?!熬覈谰痹圃疲x起一波,引起下半首,便不更添一人,只以美人歌曲略作點綴,與前面文字虛實相生恰好。末路回映渭橋,章法完密。一首長歌,以驚艷絕世之筆,寫舊游朋從之歡,乍讀去令人目炫心搖,不知從何得來?細心繹之,中之離離合合,一絲不亂。 《求闕齋讀書錄》:“君留洛北”以上,洛陽相會,旋即相別?!拔易頇M眠”以上,漢陽(應作漢東)相會,旋又相別?!案枨岳@”以上,晉州相會,旋又相別。“酂臺之北”以上,關中相會,旋又相別。四會四別,統(tǒng)名曰“憶舊游”。 佚名 貳/ 從開頭到“君留洛北愁夢思”是第一部分,追憶在洛陽時結交豪俊、縱情行樂的情景。在這里,詩人的形象極為鮮明:豪飲,詩人自稱“酒中仙”。酒,是詩人一生須臾不可缺少的東西;飲酒,則是追求精神解放的一種表現(xiàn)?!皯浳袈尻柖闱穑瑸橛嗵旖驑蚰显炀茦恰?,這是何等的夸張!在洛陽城內,除詩人以外,簡直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是喝酒的人。放誕,“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秉S金白璧,一擲千金;“一醉”,而至“累月”,在他面前“王侯”又何足道哉!俠義,“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痹娙私Y交的盡是“海內賢豪青云客”,而其中最稱“莫逆”的自然是元演了。為了朋友,“回山轉?!彼悴涣耸裁?,甚至到了“傾情倒意”不惜犧牲一切的地步。這是何等的俠肝義膽!多么豪邁的氣概!寫到這里,詩人突然煞住筆,交待二人分手后的去向,一個赴準南,一個“留洛北”。不需要再多說了,詩人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了讀者的心中。 從“不忍別”到“君亦歸家渡渭橋”是第二部分,追憶同元演同游漢東的情形?!安蝗虅e,還相隨”是兩個過渡句,承上啟下,引出第二番相會,上下銜接極為自然。先寫仙城山的迷人景色:“水回縈”、“千花明”、“松風聲”,真是勝似仙境,接著寫與漢東太守及道士胡紫陽飲酒作樂的情狀。其中太守“乘醉起舞”、詩人“醉臥枕其股”、太守“解衣覆其身”三個細節(jié)是最為動人的一幕。好友性格相合,不分尊卑,無拘無束,傾心相交,這與上層社會的虛偽、勢利形成鮮明的對照。最后寫眾人分手,“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詩人與元演也各奔東西,勞燕分飛。 從“君家嚴君勇貔虎”到“歌曲自繞行云飛”是第三部分,追憶在并州受到元演熱情款待的情景。先從元演的父親寫起,意在介紹元演將門之子的尊貴身份,以突出元演“貴義輕黃金”的深厚情意。詩人在那里過得舒心愜意:既有“瓊杯綺食”的盛情款待,又有晉祠“浮舟弄水簫鼓鳴”的游賞之樂,更可以欣賞到歌女們精彩的歌舞。其中對歌女的刻劃極為細致動人:“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备枧畟兊募t妝醉顏與晚霞相輝映,美人的倩影倒映在清清的潭水中,這情景十分迷人。在明月初上時,歌女的面容象月色般皎潔,她們輕舒歌喉,翩翩起舞。歌聲悠揚,隨風遠去,追逐行云。……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時刻呵!難怪詩人“無歸心” 了。 從“此時行樂難再遇”到篇末是第四部分,寫詩人長安失意后與元演的又一次相逢。并州分手后,詩人西赴長安。“西游因獻《長楊賦》”,滿懷建功立業(yè)的熱望,可是由于朝廷昏聵,奸邪當?shù)?,詩人屢遭讒毀,終于被排擠出京,失望而歸?!氨标I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雖然說得很含蓄,然而其中所包含的強烈的悲憤感情,我們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在長安與元演相逢,詩人沒有細說,只用“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一筆帶過。大約是由于詩人當時心境不佳吧!因而一向曠達的詩人,竟也發(fā)出了 “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的慨嘆。這種心境是“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只有通過“遙相憶”的方式來排遣了。所以當其“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時,心里多少得到了一點寬慰吧! 《唐宋詩醇》云:“此篇最有紀律可循。歷數(shù)舊游,純用敘事之法。以離合為經緯,以轉折為節(jié)奏。結構極嚴而神氣自暢。至于奇情勝致,使覽者應接不暇,又其才之獨擅者耳?!本褪钦f,這首詩采用的是敘事的方法,以詩人與元演的四次交往為線索,追憶了當時的情景,在結構上既上下銜接,又層次分明,極為嚴謹。但在各次交往的具體寫法上卻又極富于變化:極度的夸張、細節(jié)的刻劃、生動的描寫、概括的敘述,……信筆揮灑,恣肆暢快,頗多淋漓興會之筆。在句法上以七言為主,雜用三、五、九字句,于整飭中見參差。因此,“結構極嚴而神氣自暢”是這首詩的一個鮮明特色。 佚名 叁/ 此歌行據(jù)安旗、薛天緯 《李白年譜》 考證,作于天寶十年 (751年)暮春:天寶九年(750年)秋李白途經譙郡訪問了元演;次年暮春作此詩。當時李白家居任城 (今濟寧),有子女在身邊。譙 (qiao) 郡即亳 (bo) 州,州治在今安徽亳縣。元參軍,即元演,生平不詳,為李白之摯友。 這首詩通過對于元演五次交往暢會的回憶,謳歌了與元演至誠的、親密無間的友誼和令人難忘的歡會情景,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的人生的憧憬與追求和對長安二年官場生活的失意與缺恨。這是了解李白前期思想與經歷的重要作品。按與元演的五次會面,全詩可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開頭至“君留洛北愁夢思”。此寫與元演的第一次暢會,即洛陽之會,開篇首先點出暢會地點:洛陽天津橋南一酒樓。詩人說這酒樓是 “黃糟丘”(可能是洛陽一酒館老板的別號)“為余”所造。這當然是夸張的說法;大約是說李白常去此家酒樓飲酒吧。這次歡會的情景是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是用重金買歌妓之“歌笑”,在這里喝得爛醉如泥,“累月”不醒,這種生活最是令人歡快和愜意的了,那王侯的爵位與生活又算得了什么呢?!袄墼隆?當然也是夸張之辭。這里不過是寫了與元演歡會的盡興(“買歌笑”)和暢懷而談(“輕王侯”)。第三句寫與元演交情之深。無論是賢者、豪杰、高官達人,在這些人中 “我”與“君”的交情可謂是“莫逆” 了?!澳妗钡绞裁闯潭?,“回山轉海不作難”,“回山轉?!笔翘齑蟮碾y事,但為了友誼,這也不算什么難事;“傾情倒意無所惜”、“傾情倒意”,“我” 也是愿意把一切獻給友誼,沒有什么值得顧惜??墒沁@一歡會最終也要分別:“我”去淮南“攀桂枝”,“攀桂枝”化淮南王劉安《招隱士》 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指隱居深山,求仙訪道。而元演卻滯留洛北了。全章由寫歡會地點、情景、交情、分別,著意表現(xiàn)歡會的盡興和對與元演友誼的珍重,為全詩定了格調,做好了鋪墊。 第二部分從“不忍別”至“君亦歸家渡渭橋”,寫與元演的第二次歡會,即隨州之會?!安蝗虅e,還相隨”,是承上啟下之句,是說第一次告別不久又相見了;二人一起去訪仙城(李白有詩 《冬夜于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此仙城山約即仙城)?!叭乜M”,是說去仙城的路迂回曲折?!币幌跞肭Щ?,萬壑度盡松風聲”是寫一路柳暗花明、松聲過壑的山間美景。此三句寫一路景觀。次寫與紫陽真人 (即胡紫陽,真人是對道士的敬稱)、漢東太守、元參軍等相聚的生動情景?!安拖紭恰?胡紫陽在隨州苦竹院中建造的居所)的玉笙之音如仙樂,似鳳鳴;漢中太守的“醉起舞”也是長袖飄舉,冉冉欲仙的樣子;醉后漢東太守以錦衣 “覆我身”,而“我”則 “橫眠枕其股”。歡會的仙道氛圍和朋友間的無尊卑上下的,“人相善”的融洽氛圍寫得極其真切而具體;這些描寫實際隱含著詩人對天闕、官場“人相惡”的人際關系的反感與抱恨。最后寫分別。這次歡會,盡管也十分盡興,然而“星離雨散不終朝”(《詩經》 毛傳:“自旦及食時為終朝”,“不終朝”,謂不滿一個早上,喻時間短),大家就在隨州(隨州古為楚地,故稱“楚關”)分手了,“我”亦回到東魯家中,而您卻也過長安的渭橋(長安有中渭橋、東渭橋、西渭橋,此指長安城北之中渭橋,還家了。 第三部分自 “君家嚴君勇貔虎”至“歌曲自繞行云飛”句。寫與元演第三次歡會,即并(bing)州之會。為寫第三次歡會,詩人先從元演之父寫起。“君家嚴君勇貔虎”是說元演之父是一員勇猛的武將?!白饕⒅荨笔侵杆翁?開元十一年(723年)并州已改為太原府。此處詩人仍沿用舊稱)。“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是寫詩人與元演相約一起經太行山入太原。所謂“羊腸”即羊腸坂,太行山上的羊腸山道。曹操《苦寒行》有詩云:“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詘,車輪為之摧?!边@不過是說太行山路很不好走。然后寫元演的盛情款待?!碍偙_(qi)食青玉案”,是寫酒器、食器、味肴之精美,“案”是一種有足的托盤。元演之盛情已使詩人 “無歸心”。以下重點寫晉祠之游?!皶x祠”是周代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的祠廟,位太原西南。晉水從這里發(fā)源,風景優(yōu)美,是當?shù)匾幻麆?。詩人以其生花之妙筆,為我們再現(xiàn)了唐代人游晉祠的美好而風雅的盛況和景觀:晉水如染似碧玉;晉水之波是“微波龍鱗”;水邊之莎 (suo)翠綠欲滴;所攜之妓潔如楊花白似雪,紅艷的時裝斜陽相映生輝,相襯成趣,百尺清潭也倒映(“寫”)著美人的倩影;美女之艷如初月,歌舞令人心癡神迷,那美妙的歌聲竟可以 “響遏行云”,這幅美妙而明艷的唐人游晉祠風俗圖,是最生動的古人游晉祠風光的歷史記錄,是我們研究唐代旅游的第一手資料。 余下的是第四部分,寫詩人與元演的第四、五次會面,即長安之會與譙郡之會?!按藭r行樂”等四句寫詩人對于長安“待詔翰林”時期的抱恨?!拔饔巍敝笐t入長安?!堕L楊賦》是指漢代詩人楊雄獻給成帝的賦。此寫詩人想以詩賦獲得君王的青睞。可是“北闕”(指朝廷。蕭何為漢高祖建未央宮,立東闕、北闕。臣子奏事及謁見皆在北闕,故以北闕指代朝廷) 不可期,為官(“青云”)亦無望,只得再回東山隱居。這里,詩人對朝廷的不滿已不再是暗點,而是直陳了?!拔紭蚰项^一遇君”是寫長安之面?!班?zan,一音cao)臺之北又離群”是寫譙郡(酂臺在譙郡) 之面。這兩次會面都是一筆帶過。而從酂臺一別,離恨知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以暮春落花的紛紛形容離恨之多,這是以有形寫無形,以具體寫抽象,抒發(fā)了詩人對元演喜聚恨別之深情,極為感人。 這首詩的最明顯的特點是描摹如畫而盡態(tài)極妍。詩中有的場面,詩人以酣暢的筆墨,濃艷的色彩,細致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極盡渲染、鋪排,以聲色奪人之能事。餐霞樓中的如梵音之音樂,如手足之親情,寫得十分具體,有聲色;晉祠之游中之歌妓的時妝與舞姿也寫得如映如畫,歷歷在目。描摹如真,渲染如畫,這是此詩的藝術真髓所在。其次是它的風格豪縱而言近旨遠。這首詩一方面體現(xiàn)了詩人詩風的主要方面:氣勢如江河,走筆如行云,恣肆豪邁,清峻灑脫。而在這熱情奔放的文字背面,詩人又時時透露著他的政治上的無以排遣的失落感與抱恨?!拜p王侯”已微露這一心音;與元演之深情,枕太守股更是他在長安時期 “使我不得開心顏”官場生活的對照;寫此時的開心,正是反襯了彼時的不開心;此時的開心寫得越是盡致,愈反襯了彼時不開心之濃重。這首詩章法謹嚴而錯落有致也很值得注意。全詩以與元演的五次會面為框架,五次分手為轉折,“以離合為經緯,以轉折為節(jié)奏”( 《唐宋詩醇》),不是李白詩中通常使用的“縱逸”的,“無法而法”的章法。而在這四片樂章中,所重又自不同:五次會面,一會寫情,二會寫境,三會寫興,所寫內容各有側重,無一雷同,這是內容的錯落;五次會面,二、三次會面細寫,一次會面略寫,四、五次會面則一筆帶過,這是筆法的錯落;四個段落,第一段抒情,第二、三段均為描寫,這是手法的錯落;在整篇七言句和偶數(shù)句的優(yōu)勢中間出三、五、九字句和奇數(shù)句 (如“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句),這是句式的錯落,給讀者以整飭中見參差的藝術美感。 佚名 肆/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是一首較長的敘事詩。題目本身就明白如話,是作者追憶過去與舊友交往,幾番聚散的經過,并寫寄給他的好友元演的。元演當時任譙郡參軍。 乍一看來,“憶舊游”不過是追憶往事罷了。具體寫詩人自己青年時代裘馬輕狂的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對縱酒,攜妓,與道士交游,恣意行樂生活的顧念,似乎沒有多少積極的思想意義,其實,在顧念 “憶舊”之中卻反映了作者李白政治失意后的苦悶。 原詩一氣貫下,沒有分段。為理解方便,姑且按李白與元演的四番聚散經過分為四段。 第一段是詩人追憶在洛陽時的放誕生活及與元演的第一番聚散。李白自稱“酒中仙”,從洛陽酒家 “董糟丘”說起,也符合作者的個性特征。李白少年時充滿進取精神,飲酒也是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解放。他認為天下沒有一個人能夠配稱他這樣的“酒中仙”了。連洛陽的酒家也專為他造起酒樓。為求得一快,他可以“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竟至于“累月”,萬戶王侯當然不在他的話下。是李白孤芳自賞,目空一切嗎?不是。李白是善于交游的人,且交游的對象盡是“海內豪杰”,有青云之志的賢士。而其中最稱“莫逆”的就是詩人所要寄贈的元參軍一人。因為他們之間的友誼已到了“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的地步??墒窃娙艘啊盎茨稀?,元演要“留洛北”,不得不分手,只有在夢里相見了。“愁夢思”就是第一番相會留下的結果。 下邊兩句詩實為過渡搭橋?!安蝗虅e”承上依依分手之情,“還相隨”又啟下二番相會之境。 第二段就是追憶跟元演同游隨州的情景。從“相隨迢迢訪仙城”句起,到“君亦歸家到渭橋”止。這一段游樂新添了漢東太守和紫陽真人,又是一番情景?!霸L仙城”是路“迢迢”、“水回縈”; 泛舟賞景,“三十六曲” 盡是情。舉目望,“一溪初入千花明”; 側耳聽,“萬壑度盡松風聲”。真是目不暇顧,耳不勝收。換馬陸行來到漢東,太守即刻出迎。道士胡紫陽首先就邀請詩人吹笙。不是至交故友,哪會有如此舉動?他們在餐霞樓上開懷暢飲,伴之以歌舞。什么太守與道士,什么尊貴與卑賤,全然沒有這種概念。有的卻是推杯換盞,奏樂吹笙,起舞弄影。大家無拘無束,灑脫歡快,自由之極,以至于達到忘形的地步。太守也不顧什么莊重,而是酩酊踉蹌“醉起舞”,詩人自己更是“我醉橫眠枕其股”,太守沒有介意,像待親兄弟一樣“手持錦袍復我身”。這該是多么歡快自由的場景呀! 這里的“樓”是“餐霞樓”,鼓動的“樂”是“仙樂” ,“嘈然宛似鸞鳳鳴”。他們怎能不飄飄然如入仙境呢?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當著他們歡會“當筵”,“意氣”風發(fā)“凌九霄”之時,又要作“星離雨散不終朝”之別了! 詩人“還山尋故巢”,元演亦“歸家渡渭橋”,不得不又受山水阻隔之遙分了。 第三段突兀其來,跳躍出一個新的鏡頭。即從“君家嚴君勇貔虎”起,至“歌曲 自繞行云飛”句止。這一段是追敘詩人在山西太原受元演及其父親款待的情景。從“五月相呼渡太行”一句看,詩人是應元參軍之邀到并州去的。他途經太行山,一路本來是很艱辛的。曹操詩云:“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但是由于詩人此時興致正高,適逢時令也好,因此有“車輪不道羊腸苦”的感受。對曹操《苦寒行》一詩李白反其意而用典,完全是在情理之中。元演的父親是一員虎將,元演自然是將門之后。李白在元演家受到熱情款待,真是爽心愜意。他贊嘆這次作客是“行來北京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他們還常常光顧城西的名勝古跡——晉祠。碧玉似的晉水就是從這兒流出的。詩人與元演“浮舟弄水”,吹蕭擊鼓。這里的“微波”、“龍鱗”、綠“莎草”,風光美麗,使他們盡飽眼福。尤其是“興來攜妓恣經過”等六句,更寫活了歌妓舞女的千姿百態(tài)。那翩翩舞女如楊花兒飛、雪花兒飄,令人眼花繚亂。他們盡情地玩樂,直到傍晚還不歸去?!靶比铡毕φ盏募t光與歌妓舞女的紅妝醉顏相輝映,特別迷人。美人的倩影倒映在清清的潭水中,越發(fā)顯得秀麗。不一會兒,新月初上,美人的臉兒在月光下是那樣的柔和白嫩,簡直分不出是月色還是顏面。她們輪番起舞歌唱,聲韻悠揚、隨風飄遠,簡直是 “歌曲自繞行云飛”,遠不是 “余音繞梁”所能比擬。這一段,詩人用生動鮮明的動態(tài)圖象再現(xiàn)了 “黃金白璧買歌笑”的場景,無不令人心醉神往。 然而,人世間常常是樂極生悲,好景不長。第四段從 “此時行樂難再遇”句直到篇末,情調一落千丈。詩人以揚雄自喻。楊雄作 《長楊賦》 極盡其隨帝觀獵之情; 李白也有 “此時行樂難再遇”之嘆,在 “憶相游”中直抒了胸中之情。他在長安失意后又和元參軍相遇了,他沒有直接在詩中發(fā)牢騷,而是從“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的敘事中含蓄地表現(xiàn)出來。詩人最后和元參軍的一 “遇”一 “別”,也只是用 “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 (譙郡) 之北又離群”一筆帶過。關中一晤,元參軍即赴譙郡。為什么如此匆匆相 “離”?原來詩人對此盡管心里不安卻也是身不由己呀! 自稱 “酒中仙子”,一貫曠達的詩人李白,此時也禁不住發(fā)出了 “問余別恨今多少”的慨嘆! 而 “春暮”花落 “爭紛紛”的景象,更增添了這種離愁別恨。那愁緒離腸,真是 “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詩人實在無法擺脫,只有通過懷舊、憶故的方式來排遣了。當他 “呼兒長跪緘此辭”擬詩 “寄君千里”時,心頭的憤激苦悶之情怎能不傾吐而出呢? 全詩歷數(shù)舊游,純用敘事之法,以跟至友元演的離合為經緯,以詩人情緒的轉折為節(jié)奏,通過對故人往事的理想化浪漫化的回顧,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憤懣之情。寫重溫舊夢,裘馬輕狂,縱酒挾妓,交游忘返,筆意恣肆快暢,思緒奔放馳騁。那奇情勝致,簡直使讀者目不暇接。而面對官場失意,詩人卻深沉含蓄地自問自答,自嘲自解,“別恨今多少? “花落紛紛下,怨情似水流。“寄君千里遙相憶”,在 “相憶”中求平安,溫舊夢中尋解脫吧!讀者也隨詩人一起而惆悵添愁。品嘗這首 “憶舊游”詩,懷舊之情真,非今之味濃,不愧為憶舊寄懷的佳作。 佚名 伍/ 古詩提要: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此詩當作于天寶四、五載(745、746)間。這首“憶舊游”的詩是作者寫寄給好友元演的,元演時為亳州(即譙郡,州治在今安徽亳州)參軍。此詩曾收入《河岳英靈集》,其中又提到長安失意之事,故當作于天寶三載(744年)至天寶十二載(753年)間。詩中歷敘與元演四番聚散的經過,于入京前游蹤最為詳明,是了解作者生平及思想的重要作品。 這首詩詳細敘述了作者自己和譙郡元參軍元演歷次聚散的經過情況,以與元演的離合為經緯,共分四段。第一段追憶詩人在洛陽時的放誕生活及與元演的第一番聚散,第二段追憶偕元演同游漢東郡與漢東太守及道士胡紫陽游樂情事,第三段追憶詩人在并州受元演及其父親熱情款待的情況,第四段寫詩人長安失意時與元又一度相逢。這是了解李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全詩既有李詩縱橫奔放的優(yōu)點,又兼有深沉含蓄的特點,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寫法極富變化,藝術水平較高。詩中詳細敘述了與元演四次聚散的經過。 《求闕齋讀書錄》云:“‘君留洛北’以上,洛陽相會,旋即相別;‘我醉橫眠’以上,漢陽(東)相會,旋又相別;‘歌曲自繞’以上,并州相會,旋又相別;‘酂臺之北’以上,關中相會,旋又相別?!痹娭谐錆M深情厚誼。前人評價此詩都以為結構分明,語若貫珠,絕非初唐牽合者可比。 《唐宋詩醇》云:“白詩天才縱逸。至于七言長古,往往風雨爭飛,魚龍百變。又如大江無風,波浪自涌,白云從空,隨風變滅,可謂怪偉奇絕者矣。此篇最有紀律可循。歷數(shù)舊游,純用敘事之法。以離合為經緯,以轉折為節(jié)奏,結構極嚴而神氣自暢。至于奇情勝致,使覽者應接不暇,又其才之獨擅者耳?!?/span> 詩中人物地名: 元演,因任譙郡參軍,故又稱“元參軍”。李白好友,曾與李白、元丹丘同往隨州見道士胡紫陽,一度隱仙城山,見李白《冬夜于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又曾為李白于洛陽天津橋邊造酒樓,相處甚歡。約開元二十三年(735)其父為太原尹,邀李白同游太原。后又幾度分別和相會。見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 譙郡,即亳州,今安徽毫縣。元參軍,名演,李白道友。 天津橋,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舊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之洛水上。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有“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太行,指太行山,又名五行山、太形山。綿亙于今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界。李白《北上行》有“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span>行路難》(其一)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span>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有“壯士或未達,十步九太行”?!稇浥f游寄譙郡元參軍》有“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span>擬古》(其七)有“世路今太行,回車竟何托”?!?/span>空城雀》有“恥涉太行險,羞營覆車粟”。 東山,東晉謝安隱居東山,其址一在今江蘇南京市江寧縣城東山鎮(zhèn)土山,一在今浙江上虞縣西南。李白《梁園吟》有“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永王東巡歌》(其二)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span>贈常侍御》有“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稇浥f游寄譙郡元參軍》有“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span>留別西河劉少府》有“東山春酒綠,歸隱謝浮名”?!?/span>送侄良攜二妓赴會稽戲有此贈》有“攜妓東山去,春光半道催”。《送韓侍御之廣德令》有“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有“綠蘿長不厭,卻欲還東山”?!?/span>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有“想象東山姿,緬懷右軍言”?!?/span>憶東山》(其一)有“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洞簻湎嬗袘焉街小酚小八笟w東山,寸心于此足”?!?/span>題元丹丘山居》有“故人棲東山,自愛丘壑美”?!?/span>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一)有“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其二)有“南國新豐酒,東山小妓歌”?!稇洊|山》(其二)有“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云”。《宣城送劉副使入秦》有“君攜東山妓,我詠北門詩”?!?/span>攜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有“謝公自有東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span>示金陵子》有“謝公正要東山妓,攜于林泉處處行”?!?/span>書情贈蔡舍人雄》有“嘗高謝太傅,攜妓東山門”?!?/span>送梁四歸東平》有“莫學東山臥,參差老謝安”。另有《東山吟》、《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云:“謝安四十臥白云于東山”。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為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之處。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有“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薄缎撬蛣⒏笔谷肭亍酚小胺鄽w北闕,鳴騶忽西馳。”《流夜郎聞酺不預》有“北闕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竄遐荒。”《宮中行樂詞》(其八)有“水綠南薰殿,花紅北闕樓?!?/span> 仙城山,又名善光山。在今湖北隨縣東南。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有“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绷碛小?/span>冬夜于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漢中,漢中郡即梁州,州治在今陜西漢中市。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有“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币蛔鳌皾h東”,漢東郡即隨州,今湖北隨縣。 漢東,漢東郡,即隨州,治所在今湖北省隨縣。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有“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督?/span>夏送倩公歸漢東序》云“言歸漢東”?!胺驖h東之國”“彼美漢東國”。另有《漢東紫陽先生碑銘》。 并州,州治在今山西太原市。開元十一年(723)于太原置北都,改并州為太原府,長官稱尹,兼北都留守。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有“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span>少年行》(其一)有“結托并州兒,少年負壯氣”。 洛北,指今河南洛陽之北。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有“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洛陽,今河南洛陽市。唐為東都。李白《洛陽陌》有“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侗鄙闲小酚小氨荐L夾黃河,鑿齒屯洛陽”?!?/span>猛虎行》有“秦人半作楚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span>扶風豪士歌》有“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贈崔侍御》有“洛陽因劇孟,托宿話胸襟”,《贈張相鎬》(其二)有“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span>經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有“雙鵝飛洛陽,五馬渡江徼”?!稇浥f游寄譙郡元參軍》有“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魏郡別蘇少府因》有“洛陽蘇季子,劍戟森詞鋒”?!兜屈S山陵歊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有“相思在何許? 杳在洛陽西”。《金陵三首》(其三)有“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span>代贈遠》有“妾本洛陽人,狂夫幽燕客”?!?/span>古風》(西上蓮花山)有“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span>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有“胡沙驚北海,電掃洛陽川”?!?/span>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才》有“左掃因右拂,旋收洛陽宮”?!斗藕笥龆鞑徽础酚小昂螘r入宣室,更問洛陽才”?!?/span>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其三)有“洛陽才子謫湘川,元禮同舟月下仙”?!?/span>君馬黃》有“共作游冶盤,雙行洛陽陌”?!?/span>聞丹丘子于城北山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群遠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有“長劍復歸來,相逢洛陽陌”?!?/span>送岑征君歸鳴皋山》有“雖登洛陽殿,不屈巢由身”?!?/span>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有“客星動太微,朝去洛陽殿”。 晉祠,指西周初晉開國諸侯唐叔虞的祠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懸甕山下。晉水發(fā)源于此,為當?shù)孛麆?。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有“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淮南,唐開元十五道之一,轄境相當今淮河以南,長江以北,東至海,西至湖北應山、漢陽一帶。其治所在今江蘇揚州市。李白《少年行》有“君不見淮南少年游俠客,白日毬獵夜擁擲?!薄?/span>贈從弟宣州長史昭》有“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對?!薄稇浥f游寄譙郡元參軍》有“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薄?/span>寄淮南友人》有“復作淮南客,因逢桂樹留”。另有《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冬日于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 渭橋,又名橫橋、石柱橋、中渭橋。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北渭水上。李白《塞下曲》(其三)有“駿馬似風飚,鳴鞭出渭橋”。《塞上曲》有“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span>陌上桑》有“美女渭橋東,春還事蠶作”?!稇浥f游寄譙郡元參軍》有“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度渭橋”?!拔紭蚰项^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 楚關,泛指楚地,今湖北、江西、安徽一帶。李白《永王東巡歌》(其十)有“帝寵賢王入楚關,掃清江漢始應還”?!稇浥f游寄譙郡元參軍》有“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禪房懷友人岑倫南游羅浮兼泛桂海自春徂秋不返仆旅江外書情寄之》有“春氣變楚關,秋聲落吳山”?!?/span>江南春懷》有“心飛秦塞云,影滯楚關月”。《別內赴征三首》(其三)有“夜泣寒燈連曉月,行行淚盡楚關西”?!?/span>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有“霜朽楚關木,始知殺氣嚴”。 譙郡,即亳州,天寶元年改為譙郡,唐屬河南道,治所在今安徽毫縣。李白有《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餐霞樓,李白友人道士胡紫陽的住所。李白《漢東紫陽先生碑銘》:“所居苦竹院,置餐霞之樓,手植雙桂,棲遲其下”。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有“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酂臺,故址在今河南永城縣西酂城鎮(zhèn)。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有“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 佚名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盛唐·李白·歌行體]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回憶昔日洛陽酒商董糟丘,為我在天津橋南頭造酒樓。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花黃金白璧買來宴飲與歡歌笑語時光,一次酣醉使我數(shù)月輕蔑王侯將相。 海內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 天下多少賢士豪杰與立德立言高尚之人,我只與您是心心相印成莫逆之交。 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這種友情在山回海轉前也不會為難或改變,為此獻出全部心血傾瀉全部情感也在所不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我到淮南去隱居待仕,您留在洛陽愁苦生夢相思不已。 不忍別,還相隨。 您我不忍相別,依舊相隨而行。 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 相隨而行迢迢萬里,訪問隨州仙城山,那兒有三十六案溪流回環(huán)縈繞。 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 走向每一案溪流都見干萬朵鮮花盛開,干條萬條山望都松樹聳立輕風吹拂。 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 登銀鞍挽金絡來到平川大地,漢東太守親來相迎。 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紫陽真人,邀您我吹笙作樂。 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餐霞樓上仙樂鳴響,嘈然宛轉如同鳳凰啼鳴。 袖長管催欲輕舉,漢東太守醉起舞。 長袖善舞管樂吹奏催人輕舉起舞,漢東太守乘醉手舞足蹈跳起來。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 他手持錦袍披及到我身上,我酒醉枕在他的大腿上酣眠。 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 意氣風發(fā)上凌九霄,整天飲酒之后便又如星離似的兩地分別了。您我相隔關山分手山遙水遠。 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 我回到故山尋找舊日家園,您也歸家渡過了渭橋。 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 您家父輩勇武如狼如虎,任并州長史遏制戎虜?shù)倪M犯。 君家嚴君:指元參軍的父親。貔(pi)虎:猛獸。這句喻元參軍的父親是勇猛的將軍。“作尹”句:并州:泛指今山西太原一帶,開元十一年已改為府。尹:官名?!缎绿茣ぐ俟僦尽罚海ㄩ_元)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為留守,少尹為副留守,既是地方長官,同時兼管軍事。遏:阻止。戎虜:強敵。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 您我五月間相約穿越太行山,羊腸小道上車花催人困乏卻不言苦。 “五月”二句:這年五月李白與元參軍翻越太行山到太原游玩。摧輪: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贝葺啠赫蹟嘬囕?,喻太行山路彎曲狹窄難行。 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 來到北都太原之地歲月久長,為您的貴信義輕黃金深受感動。 北涼:似誤,應作北京,唐代稱太原為北京。 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豪華之筵青玉盤上盛放瓊杯美食,使我既醉且飽暫無歸心。 “瓊杯”句:喻酒菜和食具的精美。案:有足的托盤。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時常出游來到城西彎曲之路,晉祠之旁流水長淌如同穆玉。 “時時”句:晉祠在唐太原城之西南,故云出向城西曲。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乘用劃水鳴響簫鼓,微波蕩漾如龍鱗閃閃萬草碧綠。 龍鱗:形容波紋的細碎。莎(suō):河邊水草。 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 情興一來攜歌伎帶舞女來到此處,那紛紛揚揚的楊花如似雪花飄灑。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 傍晚日斜之時紅妝歌舞女個個欲醉,來到水邊那百尺清潭映出她們效好的容顏。 宜:適應。在斜日的映照下,容貌更加美麗?!鞍俪摺本洌簩懀寒?,這里作映照。翠娥:美女,這句說美人的影子照在水中。 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 初月升起輝映翠娥與嬋娟,美人們換唱新曲羅衣舞動。 蟬娟:美好的樣子。初月輝:形容臉容象新月一般皎潔。更唱:輪流唱。 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 清風徐來歡歌飛上空中,歌聲嘹亮宛轉繞云而飛。 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 如此時光的世間行樂難以再遇,我又西游向朝廷獻上《長楊賦》。 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 朝堂中青云直上難以期望,于是辭歸回還東山。 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 渭南橋頭又與您相遇一面,即刻在酂臺之北又相離分手。 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 您問我離愁別恨今有多少,請看那暮春時節(jié)落花紛紛最為相似。 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 說也說不盡滿懷心緒難以表述。 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 呼兒伏跪封上信函結束此書,寄給您千里之外的遙遙相思與祝福。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這是一首依舊寄懷的詩作。是大詩人李白者寫寄給好友元演的,元演時為亳州(即譙郡,州治在今安徽亳州)參軍(即參軍事。參軍或參軍事,本參謀軍務之稱。唐參軍一般為七品或八品,也有低至從九品下的)。此詩曾收入《河岳英靈集》,其中又提到長安失意之事,故當作于天寶三載(744年)至天寶十二載(753年)間。正是詩人政治上遭受挫折,第二次離開長安之后。 全詩是以與元演的交往為線索展開描寫的,據(jù)此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段:洛陽結交。從詩首到“君留洛北愁夢思”。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回憶昔日洛陽酒商董糟丘,為我在天津橋南頭造酒樓。 董糟丘:可能是當時經營酒樓的一個商人。天津橋:在河南洛陽西南洛水上。 想當年,洛陽酒商董糟丘知道“我”嗜酒,特意在天津橋南頭造酒樓。 此句詩文有夸張之意,突出大詩人豪爽愛酒的特點。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花黃金白璧買來宴飲與歡歌笑語時光,一次酣醉使我數(shù)月輕蔑王侯將相。 累月:接連幾個月。 在洛陽天津橋旁的酒樓,大詩人只愿歡歌笑語飲酒作樂,卻接連數(shù)月輕慢王侯將相也無所謂。 “海內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天下多少賢士豪杰與立德立言高尚之人,我只與您是心心相印成莫逆之交。 青云客:指品格清高,有聲譽的人。莫逆:《莊子·大宗師》:“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意思是彼此心意相通,無所違逆。后因稱意氣相投,友誼深厚為莫逆。 就在洛陽,結識了“您”元君。雖然天下多少賢士豪杰,但“我”只與“您“心心相印。 此聯(lián)大詩人點出與友人的一見如故,從此成為莫逆之交。 “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這種友情在山回海轉前也不會為難或改變,為此獻出全部心血傾瀉全部情感也在所不惜。 這種友情深厚到何種程度?“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我到淮南去隱居待仕,您留在洛陽愁苦生夢相思不已。 攀桂枝:指自己到淮南去隱居訪道的事。語出淮南小山《招隱士》:“攀援桂枝號聊淹留。” 交待二人分手后的去向,一個赴準南,一個“留洛北”。 第二部分:隨州之會。從“不忍別”到“君亦歸家渡渭橋”。 “不忍別,還相隨。”您我不忍相別,依舊相隨而行。 承上啟下之句,是說第一次告別不久又相見了。 “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相隨而行迢迢萬里,訪問隨州仙城山,那兒有三十六案溪流回環(huán)縈繞。走向每一案溪流都見干萬朵鮮花盛開,干條萬條山望都松樹聳立輕風吹拂。 仙城:山名,在今湖北隨縣東南,元參軍曾在此隱居,李白有《冬夜于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一文。 二次相會,是大詩人到隨州拜訪友人,一路景色怡人。 “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袖長管催欲輕舉,漢東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登銀鞍挽金絡來到平川大地,漢東太守親來相迎。紫陽真人,邀您我吹笙作樂。餐霞樓上仙樂鳴響,嘈然宛轉如同鳳凰啼鳴。長袖善舞管樂吹奏催人輕舉起舞,漢東太守乘醉手舞足蹈跳起來。他手持錦袍披及到我身上,我酒醉枕在他的大腿上酣眠。 漢東太守:漢東,郡名,即隨州,州治在今湖北隨縣。紫陽:指道士胡紫陽。餐霞樓:胡紫陽的住所,在隨州(今湖北隨縣)苦竹院中。嘈:眾聲相應。袖長管催:隨著管樂器的樂聲,揮著長袖跳舞。 此數(shù)聯(lián)詳細寫歡聚場面。大詩人不僅見到了還有元參軍,還和漢東太守、紫陽真人一起歡聚。相聚十分快樂,歌舞升平,長袖善舞,最后大詩人竟醉眠太守腿上,其樂融融。 “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意氣風發(fā)上凌九霄,整天飲酒之后便又如星離似的兩地分別了。您我相隔關山分手山遙水遠。我回到故山尋找舊日家園,您也歸家渡過了渭橋。 星離雨散:比喻分別。不終朝:不滿一個早晨,即時間很短的意思。楚關:指隨州,其地先秦時屬楚。渭橋(長安有中渭橋、東渭橋、西渭橋,此指長安城北之中渭橋,還家了。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哪怕隨州相會再快樂,也不得不各自東西。 第三部分:并州之會。從“君家嚴君勇貔虎”到“歌曲自繞行云飛”。 “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您家父輩勇武如狼如虎,任并州長史遏制戎虜?shù)倪M犯。 君家嚴君:指元參軍的父親。貔(pi)虎:猛獸。這句喻元參軍的父親是勇猛的將軍。尹:官名。既是地方長官,同時兼管軍事。并州:泛指今山西太原一帶,開元十一年已改為府。遏:阻止。戎虜:強敵。 恭頌友人之父。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您我五月間相約穿越太行山,羊腸小道上車花催人困乏卻不言苦。 摧輪: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贝葺啠赫蹟嘬囕啠魈猩铰窂澢M窄難行。 這年五月李白與元參軍翻越太行山到太原游玩。但太行山路很不好走。 “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來到北都太原之地歲月久長,為您的貴信義輕黃金深受感動。豪華之筵青玉盤上盛放瓊杯美食,使我既醉且飽暫無歸心。 北涼:似誤,應作北京,唐代稱太原為北京。瓊杯綺食青玉案:形容精美的酒菜及餐具。案,有足的托盤。 到了太原,大詩人受到了元參軍父子的盛情款待,讓大詩人都無歸心了。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時常出游來到城西彎曲之路,晉祠之旁流水長淌如同穆玉。乘用劃水鳴響簫鼓,微波蕩漾如龍鱗閃閃萬草碧綠。情興一來攜歌伎帶舞女來到此處,那紛紛揚揚的楊花如似雪花飄灑。傍晚日斜之時紅妝歌舞女個個欲醉,來到水邊那百尺清潭映出她們效好的容顏。初月升起輝映翠娥與嬋娟,美人們換唱新曲羅衣舞動。清風徐來歡歌飛上空中,歌聲嘹亮宛轉繞云而飛。 晉祠在唐太原城之西南,故云出向城西曲。“晉祠”是周代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的祠廟。唐叔虞,亦稱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因封在唐國,史稱唐叔虞。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fā)之子,周成王姬誦同母弟,母王后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 ),周朝諸侯國晉國始祖。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繼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攝政。周公旦滅亡唐國后,把唐地封給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繼位。燮繼位后遷居晉水之旁,改國號為晉,是為晉侯燮。 晉水從這里發(fā)源,風景優(yōu)美,是當?shù)匾幻麆佟?/span>龍鱗:形容波紋的細碎。莎(suō):河邊水草。宜:適應。在斜日的映照下,容貌更加美麗。寫:畫,這里作映照。翠娥:美女,這句說美人的影子照在水中。蟬娟:美好的樣子。初月輝:形容臉容象新月一般皎潔。更唱:輪流唱。 此部分詩文重點寫晉祠之游。風景如畫,美女如云,歌舞神迷。猶如一幅唐人游晉祠風俗圖。 第四部分:長安之會與譙郡之會?!?strong>此時行樂難再遇”到詩末。 “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如此時光的世間行樂難以再遇,我又西游向朝廷獻上《長楊賦》。 《長楊賦》:西漢著名辭賦家揚雄的作品,獻于成帝。 大詩人在并州與友人分手后,就西赴長安,向朝廷獻上《長楊賦》。 這里借用揚雄獻賦的典故說明大詩人自己曾到長安,企圖以文章獲得皇帝的賞識。大詩人以揚雄獻賦的典故,還說明自己的才華不在揚雄之下。 “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朝堂中青云直上難以期望,于是辭歸回還東山。 北闕:漢初未央宮有東闕、北闕,上書奏事及謁見時,皆至北闕,故北闕是中央政權機構的象征。青云:顯要的地位。東山,東晉政治家、名士謝安隱居東山。 大詩人先后以揚雄和謝安自比,就是滿懷建功立業(yè)的熱情,期望為國效力。到了長安,經過賀知章等人的推薦,大詩人也確實得到了唐玄宗的垂青,成為“待詔翰林”但唐玄宗只把大詩人視為文臣尤其是屢遭高力士、楊貴妃等人的讒毀,終于被排擠出京,“賜金還山”,失望而歸。 此聯(lián)雖語氣平緩,實則心中極其憤懣。 “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渭南橋頭又與您相遇一面,即刻在酂臺之北又相離分手。 略寫長安、譙郡(酂臺在譙郡)兩次相會之事。 “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您問我離愁別恨今有多少,請看那暮春時節(jié)落花紛紛最為相似。說也說不盡滿懷心緒難以表述。 與其說是傷離別,毋寧說是大詩人對于懷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無奈、郁悶和憤懣。均如這“落花春暮爭紛紛”之中。 “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呼兒伏跪封上信函結束此書,寄給您千里之外的遙遙相思與祝福。 所有的傷感、所有的郁悶,也只有先“您”傾吐??!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歌行體詩作。這首詩詳細敘述了大詩人自己和譙郡元參軍元演歷次聚散的經過情況,歡樂回憶了與元演至誠的、親密無間的友誼和令人難忘的歡會情景,同時表達了大詩人對人生理想破滅的失意與缺恨。 ![]() 點擊輯期圖標,暢游古詩文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