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朝鮮街頭,你會發(fā)現小賣部非常多。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必需品,在朝鮮居民小區(qū)門口的小賣部里你都可以買到,但是,價格就是市場價了,不便宜。人們來這里,更多是買點飲料、零食什么的。
朝鮮的這種小賣部設置是有講究的,是改善民生的一個重要舉措。一般來說,根據居民人數,每兩三百戶人家就會設置一個。平時的時候,它們是生活的補充,不定時的,這里也會承擔憑票購物的任務,以保證物質及時發(fā)放到老百姓手中。遇到特殊情況,如糧荒、醫(yī)療、暴雨等,這里就是救助點。
這些設在小區(qū)門口的售貨亭,也是統(tǒng)一配備的,門臉、款式基本一致,里面的工作人員定時上下班,是國營單位的職工。很多工作人員就是小區(qū)里的居民,兼有打掃衛(wèi)生,協(xié)調鄰里關系的社區(qū)職能。
一般來說,幾個居民區(qū)附近,會有一個中檔的商店里,商品種類非常多,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很多地方延續(xù)了我們7080年代的柜臺銷售方式,你看好了哪樣,招呼服務員拿過來,如果太挑三揀四了,服務員會給你白眼的。畢竟,能在這里上班的都是有門路的國營職工。
朝鮮也有大型超市的,除了以前的和中國合資的老品牌光復商場,目前更有平壤未來商店、紅日商場等新開張的。這些地方既對當地人開放,也允許外國游客前來購買,不過,價格也是奇高。一般當地來百姓不會來。
近年來,朝鮮陸續(xù)出現了一些個體戶攤點,他們一般在較為偏僻的居民小區(qū)經營,很少去平壤中心區(qū)。不要小看鋪面不大,收入非??陀^,能占到家庭收入的七八成。很多經營者也有學歷,更有大學教授的家屬。錢比面子重要已經逐漸深入人心。
在平壤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定期有大集,附近的農民會把自己家里的農產品拿來售賣,價格很便宜,甚至可以用家里的衣物、小家電來交換。于是一些精明的家庭主婦,會經常來這里淘換。這些集市,也是城里擺攤人員上貨的地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