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棠,自古深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著名的觀賞樹種。海棠栽種歷史悠久,早在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就有記載。上至天子,下到黎民,雅俗共賞,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又有“國艷”之譽。更是備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與推崇。 【唐】吳融·《海棠》:雪綻霞鋪錦水頭,占春顏色最風流。若教更近天街種,馬上多逢醉五侯。 當年,詩人看到江邊盛開的海棠,紅白交織如“雪綻霞鋪”,不由發(fā)出倘若此花開在京城的街衢,既使是王公貴族也會心醉神迷的感嘆…… 【唐】崔德符·《海棠》:混是華清出浴初,碧紗斜掩見紅膚。便教桃李能言語,西子嬌妍比得無? 詩人更是將海棠比作“楊貴妃出浴”,膚如凝脂,光滑紅潤。既使花中桃李能言,在海棠面前也無話可說。即便是人中美女西施嬌艷,和海棠相比也略顯遜色。 【唐】齊己·《海棠花》: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開。半月暄和留艷態(tài),兩時風雨免傷摧。人憐格異詩重賦,蝶戀香多夜更來。猶得殘紅向春暮,牡丹相繼發(fā)池臺。 每到清明時節(jié),京城海棠盛開,公園郊野、庭院街邊,到處是一團團、一簇簇的海棠花,裝點著迷人的京城春色。 【唐】劉兼·《海棠花》:淡淡微紅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煙輕虢國顰歌黛,露重長門斂淚襟。低傍繡簾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難尋。良宵更有多情處,月下芬芳伴醉吟。 【宋】蘇軾·《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一是不忍離花而去,二是秉燭賞花,卻也別有一番情趣。如今,街邊路燈,為夜間欣賞海棠提供了方便,秉燭之手,拿起了手機,輕按快門,留下一張張海棠花顏。 【清】袁枚·《海棠下作》:堆滿萬重云,西窗日漸曛。海棠香自有,只要靜中聞。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其一)》: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夜間欣賞海棠可以平添幾分情趣,而欣賞初生的海棠則會生出幾分愛憐。她小蕾深藏,含嬌帶羞,春意纏綿,又有幾分堅強,絲毫不在乎此時的桃李正“鬧春風”……正如詩人鄭谷所云“妖嬈全在欲開時”。 【唐】鄭谷·《海棠》:春風用意勻顏色,消得攜觴與賦詩。艷麗最宜新著雨,妖嬈全在欲開時。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宋】劉克莊·《再和十首(選一》:色深乍搗守宮紅,片細俄隨蛺蝶風。到得離披無意緒,精神全在半開中。 “到得離披無意緒,精神全在半開中”,半開的海棠,嬌嫩欲滴,我見猶憐。紅紅的蕾,粉粉的花,黃黃的蕊,嵌在枝干之上,微風輕撫,散發(fā)出陣陣清香,使人不忍離去。 【清】龔自珍·《海棠》:黃金華發(fā)兩飄蕭,六九童心尚未消?;鸷<t簾底月,西廂花影怒廣潮。 海棠花清秀而大氣,艷麗而不俗媚,不與桃李爭春,不與世俗為伍?;ㄅc葉相襯相扶,葉因花而美,花因葉而雅,難怪贏得“花尊貴”之美譽。 【清】曹雪芹·《詠白海棠》: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海棠花,家族龐大,品種繁多。除西府、垂絲外,我還十分喜愛白海棠。初開時,粉蕾白花,含羞帶俏。盛開時,滿樹潔白,一團團,一簇簇,好似千堆雪。 【唐】劉長卿·《見海紅一花獨開》:何事一花殘,閑庭百草闌。綠滋經(jīng)雨發(fā),紅艷隔林看。竟日余香在,過時獨秀難。供憐芳意晚,秋露未須團。 海棠花好,終有落時。沒有遺憾,沒有沮喪?;浠耗?,來年更護花。她上承桃李,下啟牡丹,當她乘著春風離去的時候,有著“國色天香”之稱的牡丹已漸入佳境,接力“花尊貴”,回饋賞花人。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海棠西府垂絲貼梗木瓜梨花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