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3 【原文】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導(dǎo)讀】 無訟,人類文明社會的最高理想。一個無訟的社會才是人類真正的民主社會。 本則可和《禮記·大學(xué)》“‘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詞。大畏民智”合參。 【雅蘭讀經(jīng)】 聽,察是非也。 《書·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聽曰聰,思曰睿。……”孔傳:“聽,察是非?!?/span> 《戰(zhàn)國策·秦策一》:“且軫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聽乎?”高誘注:“聽,察也。” 聽訟:聽其訟辭以判是非曲直。 聽訟,同理心很重要。 “聽訟”的關(guān)鍵是如何聽,聽訟者心不在焉則不能進入訴訟人訟詞描繪的場景,就不能察其隱微之情,就不會把糾紛處理好;聽,是了知訴訟原委,人不具備明德則不能善聽。善聽 ,不是維聽而聽,而是聽的同時就能洞察事情原委。所以老子曰:學(xué)問不精,聽道不深。可見,聽松是一門綜合性大學(xué)問。善聽訟之能探知訴訟本源,使無實不良之人內(nèi)心畏懼,從而不敢滿堂扯一些虛誕混亂之詞。善聽松者善斷訴訟之是非曲直,從而因為維護善良百姓的利益成為他們愛戴的包青天。 吾猶人也 孔子說,在公堂審理案件的時候,我和司法人員沒有什么兩樣,會站在訴訟人立場考量其訟詞。 必也使無訟乎! 聽松是治末塞流,要想無訟則需要正本清源。 此,正孔門儒家“為政以德”及“詩禮”之教的作用。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span> 子曰: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開篇這三則,說的就是孔門儒家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天下無訟的本末之論。 《易·訟》曰:君子以作事謀始 。 孔子聽訟則與人同, 使人無訟 則與人異。故曰聽訟吾猶人也 必也使無訟乎 。 【參考譯文】 孔子說:“在公堂審理案件的時候,我會站在訴訟人立場考量其訟詞。我一直努力做的是,盡量避免訴訟案件的發(fā)生。 計771字 傳承經(jīng)典 傳播美與安寧 盡在雅蘭在世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