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的一個晚上,當走到迎賓路東側(cè)刻有蘇東坡《水調(diào)歌頭》詞牌的一塊石碑時,我突然有一種穿越的感覺。當時我就設(shè)想,1000多年前的蘇東坡會在都城哪里?是在家還是在皇宮?是和友人談?wù)撛娫~還是書寫書法長卷?那一刻,我真想把蘇東坡從北宋的燈火里請出來,來到這里,看看后人對他的紀念和這個灑滿皎潔月光的晚上。
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想尋找一下蘇府,尋找一下蘇東坡在開封住過的地方,可是又感覺無從下手。時光過了一年又一年,在開封一直沒聽人說起過此事,也沒見媒體留下任何文字。我有些納悶,甚至有些不能理解。比如,在杭州人都以“蘇市長”為榮的時候,我們這邊卻無動于衷。我當時的感覺,仿佛蘇東坡不是北宋人,也從未在開封居住過似的?
這兩年,政府在搞“兩改一建”,改善市民居住環(huán)境,很多以前我不知道、不熟悉的街巷胡同還有一些古建筑浮出水面。于是,我就想把有故事的街巷胡同都走一走,把所有遺存的古建筑都拍一拍、寫一寫。開封畢竟是歷史深厚的城市,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可以說都有故事和傳說。
我曾把這個想法告訴我的好友河南大學檔案館王學春副館長,他對此非常肯定。為了能找到一些有價值的街巷胡同,他還借給我一本《開封市地名志》。我如獲至寶,并根據(jù)此行走了大量的街巷胡同。繡球胡同就是我從《開封市地名志》中發(fā)現(xiàn)的。這一發(fā)現(xiàn),對于我不亞于一聲驚雷。原來,我日思夜想的蘇府竟在這里。
《開封市地名志》上是這樣說的:“繡球胡同在市區(qū)東部,呈‘’形。東起內(nèi)環(huán)東路中段北端,向西折向北至平等街,全長113米,寬3米,瀝青路面。相傳有二說:一是該街原住一富戶,用拋繡球方式為其女擇婿,故名。二是北宋時此處為蘇府,因院中有繡球花,蘇小妹愛此花,凡來求婚者皆先以此花賦詩對答,后該街稱繡球胡同。清代屬第三隅,名稱沿用至今。”《開封市地名志》上的文字很簡單,但要考證蘇府究竟是不是在這里卻非常艱難。因為沒有實證,有的只是這簡單的文字。
從內(nèi)容上分析,傳說一信任價值不高。因為古代很多地方、很多富戶都采用拋繡球的方法招婿。如果以拋繡球這種方式命名地名,古代的很多街道都應(yīng)該叫繡球街、繡球胡同。古代命名地名多是以官家、大戶以及有影響力的大事、美好傳說來命名的。根據(jù)這一條,就可以斷定《開封市地名志》上的傳說二似乎是可信的。宋朝蘇家是名門大戶,且不說他們做多大的官,僅憑蘇洵、蘇軾、蘇轍的才氣和地位,就可以傲視天下,更何況還有一個聰明靈秀的蘇小妹呢!
歷史上有很多關(guān)于蘇小妹的傳說,一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方流到嘴邊”讓其有曠世奇才哥哥蘇東坡的長臉天下皆知。民間傳說蘇小妹三難新郎秦觀的故事等,都充滿蘇小妹式的古靈精怪。據(jù)此,盛名在外的蘇小妹在家以繡球花為題讓來求婚的人賦詩作對是完全做得出的,這也符合蘇小妹的性格。根據(jù)我的揣測,這應(yīng)該在蘇小妹還未碰到秦觀之前。也就是說,這是蘇小姐剛開始有求婚者的時候的事。否則,就不會有以后的蘇小妹三難秦觀入洞房的事了。所以,從文字上分析,繡球胡同以蘇小妹的繡球花命名的成分大些。
我曾不止一次尋訪過繡球胡同,因為我實在太喜歡蘇府和蘇家的才氣了??墒牵胰螌ふ胰谓月淇?。因為繡球胡同和太白胡同都不存在了。我反復問附近的居民,繡球胡同究竟在哪里,很多居民指著平等街南沿的小區(qū)說:“繡球胡同就在這里?!?/p>
原來,不知什么時候,大名鼎鼎的蘇府和美好寓意的繡球胡同被一小區(qū)占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