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孩子入園時間推遲,呆在家里的時間越來越長,每天跟家長大眼瞪小眼。 相看兩生厭,一點小問題都容易不耐煩,最后可能都會以家長一頓打和一頓吼收場。 都知道打罵教育不對,可長期生活在吼叫之下,會對孩子產(chǎn)生多么嚴重的影響,家長可能還沒意識到。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 · 特洛尼克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靜止臉實驗中,當媽媽面無表情時,寶寶會崩潰大哭;而一旦媽媽充滿微笑,他馬上開心起來。 這還只是被忽略,如果孩子經(jīng)常被吼叫呢? 他們會用一些行為來自我安撫,比如吃手指,抓自己,然后不再理睬父母。 情況嚴重,會變得自卑、孤僻、膽小的,甚至影響大腦發(fā)育。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道理我都懂,可為什么還是忍不住吼孩子呢? 湘雅二醫(yī)院臨床心理學博士托德老師總結(jié)了以下 3 個原因,只要你找到自己的「 焦慮源頭」,就可以打破吼叫的惡性循環(huán),形成良性的育兒方式。 原因一 不了解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 育兒之痛的根本在于,你不懂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孩子的正常發(fā)展過程,你卻當成了嚴重問題。 比如,你急著帶孩子出門,可他磨磨蹭蹭,非要把兩只鞋一左一右擺得整整齊齊才肯罷休。 你又急又躁,忍不住吼了起來:強迫癥啊你!快走?。?/strong> 可是,如果你了解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就不會急著糾正他。 因為你知道:不是他不聽話,而是他處于秩序敏感期。1 歲開始,2 、3 歲發(fā)展到高峰期,直到 4 歲才會慢慢消退。 秩序感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粗暴的糾正他們的行為,是對他們心靈的一種傷害。 除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的成長階段還有第一逆反期、占有欲等等規(guī)律。只有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才能清楚知道,孩子哪些行為是可以不用去刻意糾正的,更用不著生氣。 原因二 自身壓力太大,轉(zhuǎn)嫁給孩子? 很多人有這樣的感受: 當媽之前,輕松愉快,跟陌生孩子都能玩到一起;可當媽之后,身體越來越疲倦,帶孩子越來越?jīng)]耐心。 明知吼叫不好,但只要能讓孩子立馬聽話,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難道媽媽就只能圍著孩子轉(zhuǎn),不配擁有自己的生活嗎? 當然不是。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過: 不要做完美媽媽,做一個足夠好的媽媽就可以了。 什么是「足夠好的媽媽」? 半歲前,最好全身心滿足孩子的需求。 半歲以后,既不過度關(guān)注他,也不忽視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說,我們愛著孩子的同時,也要給他自我選擇的空間。 這樣,既能在孩子需要時出現(xiàn)在他身邊,也能在孩子自我探索、向外發(fā)展時適當后退,減少對媽媽的依賴。 原因三 童年經(jīng)歷傷害,吼叫教育代代傳 第一次做父母,沒有老師教,沒有父母上崗證,多數(shù)人只能從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中獲取育兒經(jīng)驗。 也就是說, 我們的父母怎么教育我們,我們就會傾向于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經(jīng)常大吼大叫,很有可能,你小時候也曾被父母以同樣方式對待過。 這就是心理學上定義的「 創(chuàng)傷的代際傳遞」。 
 圖片來源:電影《狗十三》 比如,經(jīng)常有媽媽抱怨:我的孩子老是哭,太難帶了! 可是,孩子哭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由此,媽媽很可能回憶起自己三四歲的時候,只要一哭,就招來自己媽媽的責備:這么大人了。老是哭,不害臊嗎?我像你這么大,都能做家務(wù)了! 如果你能寫下自己的吼叫記錄,會容易找到,哪些是自己童年不良養(yǎng)育帶來的創(chuàng)傷,找到適合自己的戒吼辦法。 告別吼叫,幸福三代人 一個情緒穩(wěn)定、充滿笑容的媽媽,即便不用任何早教方法。也能輕松養(yǎng)育一個情緒穩(wěn)定、安全感充足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媽媽能提升自身幸福感,幸福三代人。 這也就是心理學家常說的: 情緒示范作用。 但是,問題來了! 誰來教父母應(yīng)對之法呢? 學校嗎?我們學了那么多年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但沒有一門課是教我們?nèi)绾芜m應(yīng)「有娃生活」! 看書嗎?太多關(guān)于帶娃技巧的書,卻很少為了照顧媽媽情緒為目標而寫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丁香媽媽邀請 「托德學院」創(chuàng)始人、湘雅附二臨床心理學博士托德老師,推出了適合 0~8 歲孩子父母的 《告別吼叫,從容做媽媽》。 欠我們的這堂「父母情緒課」,終于可以補回來了。 24 節(jié)音頻課程 20個課后答疑 不用吼也能教好孩子 4月 10日~4月 12日 只要 89 元 ▼ 為什么你需要這門課? 1. 分步戒除吼叫,治標更治本 吼叫場景多、原因多,不能一概而論。然而大多數(shù)吼叫背后,都離不開 4 個開關(guān)。 課程圍繞這最關(guān)鍵的 4 個吼叫開關(guān)出發(fā),幫你詳細分析、逐步解決。 
 2. 場景案例 + 應(yīng)對步驟,結(jié)合教學,不怕學不會 別看這門課出現(xiàn)了一些專業(yè)名詞,實際上講解非常接地氣。每一節(jié)都會給到具體的場景和解決方法,讓你學起來輕松、用起來有效。 在「為什么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這節(jié)課里,舉例指出了爸媽一些常見的錯誤應(yīng)對方式: 威脅——「再哭我就打你了」 說教——「哭不能解決問題」 賄賂——「不哭就帶你去買冰激淋」 最后提供了最佳處理方式:接納、等待、撫慰——「告訴媽媽,你為什么哭呢?」,讓孩子主動說出感受,再幫助疏導,這樣才是好的「情緒教導型」父母。 每一小點的講解都像這樣結(jié)合具體例子,讓你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3. 理論扎實 + 經(jīng)驗豐富,懂孩子,更懂你 這門課由托德老師來主講。 作為一名兒童心理醫(yī)生和科普人,3000 多個咨詢案例的積累,他非常了解爸媽們在育兒中的各種困難。 每一個讓你日夜頭疼的育兒問題,他基本都發(fā)展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應(yīng)對方法, 這些方法都濃縮在這門課中,希望能幫你走出困境。 同時還請到了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專注于兒童情緒管理方向的董一諾老師,作為課程顧問。 希望我們一起努力, 媽媽溫柔,寶寶懂事,獲得雙贏。 | 
|  | 
來自: 博采簡納 > 《教育--職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