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 瀉下清稀,甚至如水樣,有時如鶩溏,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兼有惡寒發(fā)熱,鼻塞頭痛,肢體酸痛,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 證機概要: 寒濕之邪,困脾傷腸。 治法: 芳香化濕,疏表散寒。 代表方: 藿香正氣散加減。 本方功能疏風散寒,化濕除滿,健脾寬中,調(diào)理脾胃,適用于寒濕泄瀉腹痛腸鳴,脘悶食少者。 常用藥: 藿香辛溫散寒,芳香化濕;白術(shù)、茯苓、陳皮、半夏健脾除濕;厚樸、大腹皮理氣消滿,疏利氣機;紫蘇、白芷解表散寒。 隨證加減: 若表邪較重,周身困重而骨節(jié)酸楚者,可加荊芥、防風以增疏風散寒之力。 如濕邪偏重,胸悶腹脹尿少,肢體倦怠,苔白膩者,應(yīng)著重化濕利濕,可用胃苓湯以健脾燥濕,淡滲分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