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位于臺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里,地處海拔高度為2,216米。
山區(qū)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林木蔥翠。
阿里山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和著名的旅游風(fēng)景區(qū)。
阿里山實際上并不是一座山的名稱,只是特定范圍的統(tǒng)稱。
正確說法應(yīng)是“阿里山區(qū)”,地理上屬于阿里山山脈主山脈的一部份,東鄰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
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最為著名,合稱阿里山五奇。
阿里山景區(qū)因地形、氣候的影響,森林自山下而上呈熱、暖、溫三帶垂直分布,林相清晰可辨,資源富而不竭。
在阿里山蓊郁俊美的大片森林中,以已逝的舊神木最負盛名。
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于玉山山脈的支脈,隔陳有蘭溪與玉山主峰相望,總面積為1,400公頃。
群峰環(huán)繞、山巒疊翠、巨木參天,非常雄偉壯觀。
相傳有兩位山地姑娘在此為愛而雙雙殉情,故名。姊潭呈長方形,中央設(shè)立有雅致的木造亭臺與岸邊相連,四周林木蔥蘢,百花盛開,令人向往。
妹潭較小,僅為姊潭的八分之一,略呈圓形,終年不涸,水清平如鏡。潭邊還有三兄弟樹及四姐妹樹等小風(fēng)景點。
阿里山云海,通常出現(xiàn)于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云時;
層層云霧波浪起伏,掩蓋附近山峰,有如小島自浩瀚大海中露出。
‘阿里山曙光’:白色象征熱情太陽,灰色象征孕育萬物的大地,從石頭的孔洞引現(xiàn)希望之光。
風(fēng)從孔洞自由流動,如同阿里山美景映入眼簾。
沼平車站2009年整修,在地下室開挖時,發(fā)現(xiàn)臺灣紅檜柏(2.50米*1.08米*1.42米),經(jīng)木雕藝術(shù)家整理后,立于車站。
世界稱奇的阿里山森林鐵道,全長71.4公里,鐵道大都穿山越嶺、沿著山壁或架空而筑,自海拔30公尺上升到2216公尺,回旋于獨立山間,為世界現(xiàn)今碩果僅存的三大高山鐵道之一。
《南鄉(xiāng)子--初夏沐晨風(fēng)》
初夏沐晨風(fēng),
日日面拂拂面同。
花里花外花尋覓,
相逢。
悠哉游哉香溢蜂。
旅途路朦朧,
淅淅雨滴滴雨中。
云卷云舒云飄逸,
誰同。
自得其樂花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