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馬慶峰 羅其彬 單位: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肥城醫(yī)院(肥城市人民醫(yī)院) 血常規(guī)的檢測不能完全依賴儀器,認真執(zhí)行血細胞分析復檢規(guī)則,從大量的送檢標本中找出異常,通過鏡檢確認異常的性質,可減少漏診、誤診,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1] 緊張的血常規(guī)審核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手、眼、腦緊密配合,一份份報告被快速瀏覽、審核。手點鼠標,一份報告呈現眼前,患者為皮膚科門診中年女性,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 快速瀏覽,白細胞略低,其他似乎沒有什么問題。不過,還是要看一下分類。中性粒細胞比例減低,單核細胞比例高達24%!有問題。 看散點圖: 提示四種異常信息,原始?異淋?觸發(fā)國際血液學復檢專家組推薦的41條復檢規(guī)則其中的(5)WBC首次結果<4.0×109/L或>30.0×109/L(19)單核細胞絕對計數(37)原始細胞報警。攤上事兒了,推片復檢! 鏡下可見大量異型淋巴細胞: Ⅰ型(泡沫型又稱漿細胞型):最為多見,胞體比淋巴細胞大,核多呈圓形,染色質呈粗網狀或小塊狀不規(guī)則排列,有縫隙感,胞質較豐富,深藍色,因具有多數小空泡而呈泡沫狀。 Ⅱ型(不規(guī)則型又稱單核細胞型):胞體較大,核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染色質較細致,胞質豐富,似單核細胞,外形不規(guī)則,多為淺藍色或藍色,有透明感,邊緣處著色較深,可有少量嗜天青顆粒。 Ⅲ型(幼稚型):細胞胞體較大,核圓形或橢圓形,染色質呈細致粒網狀,隱約可見1~2個核仁,胞質深藍色,有時見少許空泡。[2] 鏡檢已明確增加的并不是單核細胞,而是異型淋巴細胞。這一型號儀器分類白細胞的原理為激光流式細胞技術:低角前向散射光反映細胞大小,高角前向散射光反映細胞內部精細結構和顆粒物質。異型淋巴細胞胞體增大,進入了單核細胞的分布區(qū)域,被計數為單核細胞。 既已找到原因,解決方法也有了:換另一原理型號儀器復查。 散點圖: 提示異常、異型淋巴細胞,單核、淋巴細胞分類與鏡下基本一致。備注異型淋巴細胞,審核、發(fā)出報告: 這一型號儀器原理同為使用半導體激光的流式細胞術,前向散射光(FSC)和側向散射光(SSC)反映細胞大小、表面構造、顆粒形狀、核形等。增加了側向熒光(SFL)反映細胞內核酸和細胞器的種類和多少。通過這三種信號,對白細胞計數分類并檢出幼稚白細胞及異型淋巴細胞等異常細胞。 單核細胞增多見于:感染、結締組織病、血液病、惡性疾病、胃腸道疾病等。 異型淋巴細胞增多主要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濕疹等病毒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另外,EBV、巨細胞病毒、HIV、β-鏈球菌、梅毒螺旋體、弓形蟲等感染和接種疫苗,也可引起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增多。[3] 血細胞儀器分析結果中單核細胞增多,無論是絕對值的增多還是比例增高,都應引起重視。因為現有儀器的原理并不能完全分類正確,一些異常細胞因胞體大經常被分入單核細胞。這就要求我們認真鏡檢復核,避免漏檢重要疾病。 參考文獻: [1]尚紅,王毓三,申子瑜主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 [2]王建中,臨床檢驗診斷學圖譜,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3]劉成玉,羅春麗主編,臨床檢驗基礎,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 ![]() 說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投稿,不代表檢驗醫(yī)學新媒體觀點。轉載時請注明來源及原創(chuàng)作者姓名和單位。 編輯:唐強虎 審校:而 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