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悉《詩經(jīng)》的人也許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十五國風(fēng)都以國名地名命名,唯獨開篇的“周南”,“召南”,不是國名,也不是地名。 此二者,人們習(xí)慣謂之為“二南”。那么,《詩經(jīng)》“二南”到底是哪里的民歌呢?“二南”又指的是什么地方呢?《詩經(jīng)》里還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十五國風(fēng)里沒有楚國。這是為什么呢? 大多數(shù)詩家認(rèn)為,這里的“周”是周公旦的代稱,“召”是召公奭(音:shì)的別名。而“二南”就在今天陜南和湖北交界處的地帶。胡適就曾指出,詩經(jīng)里不是沒有楚國的國風(fēng),而是以另外的名稱出現(xiàn)。它就是周南,召南。 有學(xué)者研究發(fā)現(xiàn),所謂詩經(jīng)“二南”,就是周人原都鎬京(在今陜西西安東)。滅殷以后,又建立了東都,稱為雒邑(在今河南洛陽)。周初,為了便于統(tǒng)治,召公奭常駐西都鎬京,統(tǒng)治西方諸侯。周公旦長駐東都洛邑,統(tǒng)治東方諸侯。這就是著名的分陜而治,亦即以今河南省陜縣為分界線。具體地說,以西周時河南陜縣為界,周公在東面、召公在西面。 因此,產(chǎn)生于陜西以東的河南南陽、鄂西北(襄陽、枝江以東地區(qū)的)詩歌歸入周南;以河南陜縣以西,岐山之陽,漢水流域上游的漢中、安康、商洛等地為召南。 周召公,姬姓,名奭,是周武王的同姓宗室。食邑于召(今陜西岐山西南),謂之召公。又稱周召公、召康公或召伯。又因其受封于燕國,也稱燕召公。召公奭是后來燕國和召國的始祖。召公奭曾輔助武王伐殷,被封于燕(今河北北部),都城在薊(今北京)。但召公本人并未前往,由長子姬克前往就任。而他自己則留在召國(今陜西岐山西南)。 召公奭是周初活躍時間最長的政治家,歷經(jīng)文武成康四世。周成王時,位列三公,擔(dān)任太保的職務(wù)。他和周公旦把周朝一分為二:陜東(今河南省陜縣以東)由周公管理為東伯侯,陜西由召公奭管理為西伯侯。而陜西省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 全國三十四個省份行政區(qū),論起省名的歷史淵源,陜西省的名字源自西周初年,無人能出其右,應(yīng)該是最古老的省名了。傳說召公奭曾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聽訟,后世思其人而敬其樹?!对娊?jīng)·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俨?。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就是描述這個故事,成語典故“甘棠遺愛”說的就是這件事。 湖北房縣古為彭國,屬“二南”之地。房縣地處漢水中上游,秦巴武當(dāng)交匯,鄂、渝、陜毗鄰,十堰市及房縣地處漢水中上游。房縣地處周公、召公所分“陜原”之正南方,其毗鄰地域以東屬“周南”,以西屬“召南”,房縣界于“二南”交匯地。詩經(jīng)開篇的《關(guān)雎》是《周南》中的頭一首?!爸苣稀碑a(chǎn)生于江漢一帶,從字面上理解“江”是長江,“漢”是漢水,而房縣恰在長江之北、漢水之南的江漢之間。以此看來,房縣應(yīng)該就是《國風(fēng)·周南》的發(fā)源地。 近代學(xué)者錢穆也曾指出,余觀《詩》與《楚辭》于“江漢”、“江湘”每每連舉,此多不得專指長江言。如“江漢浮浮”、“江漢之滸”以及“滔滔江漢,南國之紀(jì)”,大率多指漢不指江(錢穆《古史地理論叢》)。這個結(jié)論說明,房縣乃至整個渝東、陜南、鄂西北都是《詩經(jīng)》的發(fā)源地之一。 房縣當(dāng)?shù)睾芏嗳硕紩娊?jīng)里的民歌。據(jù)傳,他們中很多人根本不識字,僅是祖輩口口相傳,歷史悠久。比如,門古寺鎮(zhèn)草池村六十多歲的村民鄧發(fā)鼎唱的“姐兒歌”: 關(guān)關(guān)雎鳩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攏繡,姐兒見了低下頭。 另外,房縣一些鄉(xiāng)鎮(zhèn)的村民們,不僅傳唱《詩經(jīng)》里的民歌,還用唱誦《詩經(jīng)》里的《蓼莪》一詩來哀悼已去世的父母。這個應(yīng)該算得上是一個高雅的風(fēng)俗了。比當(dāng)年英國王室艾爾頓莊悼戴妃高雅多了! 至于另一個問題,為什么《詩經(jīng)》十五國風(fēng)中為何沒有楚風(fēng)的原因,有人猜測可能與西周的“歧視”政策有關(guān)。 史載,周成王時,封楚人首領(lǐng)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到了他兒子周康王時的一次諸侯大會盟,由于西周王朝歷來歧視南方少數(shù)民族,視楚國為“南蠻”,熊繹并沒有受到一個諸侯該有的禮遇,反而與當(dāng)時的狄夷鮮卑一起為康王守燎,負(fù)責(zé)茅蕝縮酒,根本就是仆役干的差事。 再則,從下圖可見,《詩經(jīng)》明顯是一部我國北方的民歌總集。十五國里的十三國全部位于黃河中下游: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讀bīn)。僅僅周南、召南是位于漢水和長江中游。 《詩經(jīng)》十五國風(fēng)大體上分為五區(qū): 西區(qū):《秦風(fēng)》、《豳風(fēng)》 北區(qū):《魏風(fēng)》、《唐風(fēng)》 中區(qū):《鄭風(fēng)》、《衛(wèi)風(fēng)》、《邶風(fēng)》、《鄘風(fēng)》、《王風(fēng)》、《檜風(fēng)》、《曹風(fēng)》 東區(qū):《齊風(fēng)》、《魯頌》 南區(qū):《周南》、《召南》、《陳風(fēng)》 很明顯,國風(fēng)把周南,召南排列在第一、第二位,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因為周公、召公代表的是西周王室。而其后的國風(fēng),僅僅代表的是諸侯國。在那個講究“周禮”的時代,王先侯后,再自然不過。 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直講究對稱,如,山東-山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為何沒有“陜東”流傳下來?有人猜測可能是:黃河在陜縣附近拐了個彎,南北流變成了東西流,把“陜東”一分為二:黃河以北,不久就被成王封給了他的弟弟唐叔虞,這就是后來的晉國,今天的山西。黃河以南也封了許多小諸侯國,后來叫作河南,而陜西則一直保留至今成為最古老的省名。 |
|
|
來自: 關(guān)東老圃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