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壁鳩魯說:“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時候,往往是最應該自守孤獨的時候?!?/p> 在生活中,我們的身邊總是有一些人,對待別人的時候非常的友善,但是卻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 其實這樣的人,都是喜歡獨處的人,享受著獨處帶來的安靜.不用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擔心自己的一些言語或是行為傷害了別人。可以專心的學習自己想要學的東西,不用被別人說打擾。 這樣的人懂得自己沒辦法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所以與其活在別人的情緒下,還不如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不用刻意的去討好別人。而獨來獨往的人其實也不是不會社交,而是沒遇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罷了。 一、獨來獨往,是一種內心強大的表現(xiàn)塞內加說過:“只要持續(xù)地努力,不懈地奮斗,就沒有征服不了的東西?!?/p> 在生活中,那些獨來獨往的人,總是會被人扣上“孤僻”的帽子,認為是不合群的表現(xiàn)。但是人只有在變得成熟后,才會懂得其實這就是內心強大的表現(xiàn)。 曾在學校的時候,班里就有一個同學總是獨來獨往的。不管是上下課,去圖書館,還是去食堂吃飯都是一個人。平常的時候,也從來不會主動的去跟別人說話。 但是平時在路上的遇到的時候,還是會象征性的點個頭,打個招呼。班里的很多人,都覺得他就是一個非常孤僻的人,不善于跟別人交往。 但是直到期末,班里舉辦說課比賽的時候,他才讓人大吃一驚。在上到講臺上說課的時候,每個人都顯得有些緊張,害羞。說話的時候都斷斷續(xù)續(xù)的,甚至有些人還伴隨著顫抖的聲音。 但是輪到他的時候,不僅說話的聲音洪亮,而且氣勢如虹,一點也不會感到緊張。說的內容也非常的生動,一下就讓老師記住了他。 而經(jīng)過那次后,我也非常的敬佩他,他內心的強大,是很多人都沒有的。 其實人的內心都是不敢面對孤獨的,想通過身邊的人,來讓自己不至于孤獨。因此常常委屈了自己,去迎合別人。而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就不需要通過去迎合別人,讓自己變成一個所謂合群的人。 而往往獨來獨往的人,都是內心強大的人。 二、獨來獨往并不是孤僻,而是有屬于自己的圈子彌爾頓說:“學會以最簡單的方式生活,不要讓復雜的思想破壞生活的甜美。” 有的時候表面上看一個獨來獨往的人沒有什么朋友,只是可能自己沒有發(fā)現(xiàn)罷了。往往這樣的人所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有句話說的好:“朋友不在于數(shù)量,而是在于質量”。 可能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跟對這個社會經(jīng)歷的多了。才會慢慢的懂得雖然自己的朋友很多,但是可能才有寥寥無幾的幾個人可以說一些真心的話時,才會懂得去舍去一些沒有意義的社交。 而那些獨來獨往的人,其實早就已經(jīng)明白了這樣的道理。知道與其把時間浪費在一些沒用的社交上,還不如讓自己獨處,讓自己去學習自己想要學的東西。 以前的宿友小澤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平時很少待在宿舍,總是往圖書館跑。一方面是由于宿舍比較吵,一方面是跟宿舍的人合不來。 但是除了讀書學習之外,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就是跟他的朋友通電話,或是一起玩下游戲。有的時候,說著說著還笑出了聲。 有句話說的好:“一切交往的前提都取決于周圍的人是否對你的胃口”。對于跟自己合不來的人,其實也沒有必要強求自己去迎合別人,有的時候獨來獨往才能夠活的自在。 三、獨來獨往的人,其實也是一個內向的人易卜生說過:“世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自忍受一切的人。” 內向在現(xiàn)在的社會就是一個貶義詞,人們常常把內向跟自卑混為一談。但是事實上內向根本就不等于自卑。 內向的人,通常都是不喜歡過多的與別人相處,不喜歡過多的社交。而會更加喜歡一個人獨處著,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忍受一切,自己默默地一個人思考著 有句話說的好:“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往往一個內向的人獨處的時候,更能發(fā)揮出自身的優(yōu)勢。 現(xiàn)在的社會,很多的人都認為內向是一個缺點。其實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有各自的好處。而通常內向的人更能夠靜下心來做好每一件事,不會輕易的被外界所打擾。 其實不管性格是怎樣的,都是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自己的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獨來獨往本就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表現(xiàn),不必為了旁人的眼光而生活,為了所謂的合群而隱藏一個真實的自己。讓自己過得并不快樂,并不灑脫。整天讓自己躲在一個虛假的皮囊下生活,不是多此一舉嗎。 因此,就印證了這句:“待人友善是修養(yǎng),獨來獨往是性格?!?/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