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子居:安大簡《邦風·召南·草蟲》解析 | 中國先秦史

 先秦子居 2020-04-10

安大簡《邦風·召南·草蟲》解析

子居

  《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一)》所收《草蟲》篇,據(jù)整理者言:“簡本《草蟲》首章殘,第二章前六句殘,第三章后三句殘缺。《毛詩》三章,章七句。[1]可見全詩殘損頗嚴重,并且由殘存部分來看,其能體現(xiàn)出的異文也較少,很多目前已知的異文內(nèi)容多在安大簡殘失部分,因此本文并不準備討論這些內(nèi)容,而只是主要分析一下《草蟲》的成文背景。

  《毛傳》稱“《草蟲》,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然此說于漢代并非唯一之說,更是與先秦詩說全然不合,清代范家相《三家詩拾遺》即言:“劉向曰:‘孔子曰: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悅。詩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矗簞⒁运季訛楹蒙频?,則非大夫妻所作矣。”對此,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則認為:“說者又以《左傳》襄二十七年,子展與趙武賦草蟲實之;此皆當時人斷章取義,不可從也。”言先秦詩說是“當時人斷章取義”,但翟相君先生《〈詩經(jīng)·草蟲〉新解》就指出:“子展賦的是全詩, 并非某章, 趙孟評譯的也是全詩,井非某章, 不屬于斷章取義。[2]所說是,比較《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的后文“子西賦《黍苗》之四章”即可知,“子展賦《草蟲》”自然是賦全詩,因此并不存在任何斷章取義的問題,蓋因為姚說存在如此明顯的錯誤,故其后仍多有支持先秦詩說者,如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卷二:“注:魯說曰:‘孔子對魯哀公曰:惡惡道不能甚,則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則百姓親之也亦不能甚。《詩》云: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詩人之好善道也如此?!瑁骸睹颉罚骸蛉似弈芤远Y自防也?!鬃印痢绱恕?,劉向《說苑·君道篇》文,與《毛序》異?!蹲蟆は宥吣陚鳌粪嵠咦酉碲w孟,子展賦《草蟲》,趙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當之。’杜注:‘子展以趙孟為君子。’又曰:‘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抛ⅲ骸?,《詩》我心則降也?!c《說苑》‘好善道’義合,是詩為‘好善’作,故趙孟聞子展之賦,即美為‘民之主’,又自謙不足以當君子也。在民上之人好善,見君子而心降,故以‘不忘降’為美德。若妻見君子而心降,禮固當然,何足稱美?且與‘在上’義亦不合,以此知魯說最古?!段倪x》劉孝標《廣絕交論》:‘夫草蟲鳴則阜螽躍,雕虎嘯而清風起?!韵x之同類相從,喻友之同道相合,正用魯說。徐幹《中論·法象篇》:‘良霄以《鶉奔》喪年,子展以《草蟲》昌族。君子慼兇德之如彼,見吉德之如此。故立必磬折,坐必抱鼓。周旋中規(guī),折旋中矩。’又就‘好善’推演其義也。”翟相君先生《〈詩經(jīng)·草蟲〉新解》也言:“總之, 《草蟲》詩中找不出任何言情詩的依據(jù), 考之以《詩經(jīng)》, 證之以帛書《古佚書》和《左傳》, 《草蟲》是一篇歌詠樂見君子的詩。”所說皆是。《草蟲》約成文于春秋前期,去魯襄公二十七年最多不過約一百多年,縱然其詩本旨發(fā)生理解上的變化,仍是遠較漢代詩說為近,因此若“子展賦《草蟲》”之事屬實,則子展與趙武顯然都很清楚《草蟲》并非“大夫妻能以禮自防”,即使以《左傳》成編的戰(zhàn)國后期為準,也仍可說明《左傳》的編者并不認為《草蟲》是“大夫妻能以禮自防”,否則以《毛序》說則當推出“子展賦《草蟲》”是以大夫妻自比,趙武無論如何不能因此言“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當之。”此情況還可比較于《詩經(jīng)·小雅·出車》,《出車》中的“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這幾句詩與《草蟲》全同,所言“君子”很明確是指南仲,《出車》也顯然當是周王室卿大夫而非南仲夫人的作品,因此《出車》的語境實際上與子展為趙武賦《草蟲》基本吻合,可證先秦詩說皆不與《毛詩序》所說“大夫妻能以禮自防”相應。由此反觀《毛傳》所說,則其言“大夫妻”蓋只是因為《草蟲》中稱“言采其蕨”、“言采其薇”,這種判斷的基點自然并無任何必然性且無證可據(jù),因此《毛詩序》顯然沒有條件與先秦詩說相提并論。

  由《草蟲》與《出車》所用詩句全同,還可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即《出車》是何時詩篇,詩中南仲是何時之人?!对娊?jīng)·小雅·出車》:“王命南仲,往城于方。”毛傳:“王,殷王也。南仲,文王之屬。方,朔方,近玁狁之國也。”此說今已基本無人采信。先秦文獻言及南仲的內(nèi)容,僅《詩經(jīng)》中的《常武》、《出車》二詩,《毛傳》于《常武》稱“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然。”而《潛夫論·敘錄》:“宣王中興,南仲征邊。”蔡邕《難夏育上言鮮卑仍犯諸郡》:“周宣王命南仲、吉甫攘獫狁,威蠻荊。”皆以南仲為周宣王時人,推考以“南仲”為周宣王時人的文獻線索,則《常武》中“南仲”與“大師皇父”、“程伯休父”同見,《國語·楚語下》:“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當宣王時,失其官守,而為司馬氏。”既然言“程伯休父”為宣王時,自然定“南仲”為宣王時不為無據(jù)。然而另一方面,先秦文字通假情況很多,桓、宣雖然古文字中往往有別,但相通的情況也不乏其例[3],若從這個角度考慮,則《常武》中的“大師皇父”、“程伯休父”、“南仲”由此也完全可能都實為周桓王時人,因為桓、宣之訛,才被誤解為周宣王時人,《逸周書·謚法》:“辟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國曰桓?!坡勚苓_曰宣。”從謚法角度講,顯然周桓王時勤于戰(zhàn)事、四方征伐應較周宣王時更為顯著。關(guān)于“南仲”,金文中則有《無叀鼎》(《集成》2814):“隹九月既朢甲戌,王各于周廟,述于圖室,??徒南仲右無叀,入門,立中廷,王乎史翏冊令無叀,曰:官??穆王遉側(cè)虎臣。”《駒父盨蓋》(《集成》4464):“唯王十又八年正月,南仲邦父命駒父即南者矦,率高父見南淮夷。”《集成》中以二者皆為西周晚期器,但二者皆非考古發(fā)掘出土,故定為西周晚期實無確據(jù)。筆者《清華簡八〈攝命〉末簡解析》曾提到:“理論上講,正月與元年都是非常值得作為吉時作器紀念的,由此推論,元年器應較其他年份器更多才是。所以,元年器很少這個情況,或是反映了西周時人很可能有省略元年的習慣,也即西周、春秋金文中不稱王年且又不以大事系年而僅記月日的金文,很可能多屬時王元年(或時王即位之年)。[4]因此可推知《無叀鼎》很可能當為某周王元年器,查周宣王元年,歷日與《無叀鼎》完全不合,而儒略歷公元前719年8月21日(合今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正為甲戌,為周桓王元年,筆者《清華簡八〈攝命〉末簡解析》還曾提到:“又據(jù)張培瑜先生《中國古代歷法》所述‘《左傳》有用周歷解說《春秋》的痕跡’[5]‘以上《左傳》所書6例朔日中,5例先天1日,1例與天合’[6]”故若周桓王元年時周歷是建子且先天一日,則儒略歷公元前719年8月21日甲戌正為既望,故相較于學界認為《無叀鼎》為西周晚期器,《無叀鼎》實際上更可能是周桓王元年器,由此連及的《駒父盨蓋》自然也同樣更可能是周桓王時器。與南仲同見于《無叀鼎》的史翏,又見于《此鼎》(《集成》2821~2823)、《此簋》(《集成》4303~4310),歷日皆為“隹十又七年十又二月既生霸乙卯”,因為此鼎、此簋皆為窖藏器,所以同樣缺乏明確的考古年代判斷依據(jù),《集成》歸為西周晚期器,只是學界一種并無確證的“共識”。按前文分析,若《無叀鼎》為周桓王元年器,以此推考此鼎、此簋歷日,則可對應于儒略歷公元前703年11月6日(合今農(nóng)歷九月二十九日),以周歷該年建子且先天一日計,則合于周桓王十七年十二月初一,《說文·月部》:“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聲。《周書》曰:哉生霸。”因此既生霸當本是月初,而月初由月始見發(fā)展到朔日,自然當存在一個既生霸由月始見移到每月初一的過程,春秋初期的既生霸指每月初一完全可以想見,所以由歷法角度推考,則無叀鼎與此鼎、此簋同可兼容于周桓王時期,而與周宣王時期歷日不合??傊鞣N證據(jù)皆表明,后世記述中的周宣王事,非??赡懿簧贋橹芑竿跏碌恼`置。這樣的話,則《詩經(jīng)·小雅·出車》當成文于春秋初期之末段,正與《草蟲》的成文時間相近。由后文解析內(nèi)容還可見,《召南》的《草蟲》篇,很可能是成文于春秋前期初段的公元前684年九月,其作者當為蔡大夫,所記則很可能就是楚師敗蔡后釋放蔡哀侯,蔡大夫迎歸蔡哀侯事。


【寬式釋文】

……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亦既見……


【釋文注釋[7]

□我心則敚(説)〔一〕。

  《召南·草蟲》前面的“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部分,安大簡缺失,以字數(shù)計,前面所失兩支簡約每簡三十字左右。

  整理者注〔一〕:“我心則敚:《毛詩》作「我心則說」?!竸t」,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卷八:「猶乃也?!箺顦溥_《詞詮》卷六:「則,承接連詞,于始為一事時用之。與『乃』『于是』義同?!埂笖!埂刚f」諧聲可通,楚文字常見。如《上博一·孔》簡六「??敚之」、《上博一·孔》簡一四「以琴瑟之?!沟摹笖!菇宰x為「說」。《說文·言部》:「說釋也。從言、兌。一曰談說。」段注:「說釋即悅懌說、悅,釋、懌,皆古今字。許書無『悅懌』二字也說釋者,開解之意,故為喜悅?!埂墩f苑》引《詩》「說」即作「悅」。[8]“我心某某”句式,西周金文未見,當是標準的春秋時期句式,且該句式多數(shù)皆見于《詩經(jīng)》,《詩經(jīng)》之外可見于《尚書·秦誓》:“我心之憂,日月逾邁。”《周易·旅卦》:“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清華簡三《芮良夫毖》:“民多艱難,我心憂思。”《秦誓》的成文時間不能早于春秋前期末段,這是非常明確的。筆者在《先秦文獻分期分域研究之一 虛詞篇》中已提到“《周易》的經(jīng)文部分,《卦辭》是春秋前期成文的。[9]筆者的《清華簡〈芮良夫毖〉解析》也已提到:“清華簡《芮良夫毖》一篇的成文時間當是不早于春秋末期的。[10]因此可證,《召南·草蟲》也只會是春秋時期的作品。由于這一句式未見戰(zhàn)國用例,戰(zhàn)國文獻中只有在引用《詩》句時涉及,還可說明《詩經(jīng)》在戰(zhàn)國的影響力相當有限,遠非貴族必修教材這種級別。

◎陟皮(彼)南山,〔二〕言采亓(其)??(薇)〔三〕。

  整理者注〔二〕:“陟皮南山:《毛詩》作「陟彼南山」?!钙ぁ棺x為「彼」。[11]由筆者《先秦文獻分期分域研究之一 虛詞篇》的分析可見,虛詞“彼”約出現(xiàn)于春秋初期,因此由“陟皮南山”可知,《召南·草蟲》的成文時間很可能當不早于春秋初期?!睹珎鳌费浴?span style="color:blue">南山,周南山也。”未言是宗周之南還是成周之南,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則明言“南山,山之在南者,與《采蘋》‘南澗’同,即目興懷,非有指實。毛謂是‘周南山’,說者遂以終南太一山當之,非也。”所說甚是,筆者《安大簡〈邦風·召南·鵲巢〉解析》已指出“召南地當即在召陵之南的蔡國及其周邊地區(qū)。[12]故《草蟲》的南山當在河南上蔡之南。

  整理者注〔三〕:“言采亓??:《毛詩》作「言采其薇」。「??」,「薇」之異體?!墩f文·艸部》:「薇,菜也,似藿。從艸,微聲。,籀文薇省?!购單淖中闻c籀文同。[13]在《草蟲》前面的“言采其蕨”句,鄭箋云:“言,我也。我采者,在涂而見采鱉,采者得其所欲得,猶己今之行者欲得禮以自喻也。”孔疏:“毛以為,言有人升彼南山之上,云我欲采其鱉菜,然此采鱉者欲得此鱉,以興己在涂路之上,欲歸于夫家,然我今歸嫁,亦欲得夫待己以禮也。已嫁之欲禮,似采菜之人欲得鱉。鄭唯以在涂之時因見采鱉為異耳,毛以秋冬為正昏,不得有在涂因見之義故也?!{‘言我’至‘采鱉’。此婦人歸嫁,必不自采鱉,故以在涂見之,因興。知者,以大夫之妻待禮而嫁,明及仲春采蕨之時故也。”“我采”不能理解為“在涂而見采”應該是非常清楚的,孔疏為了解釋毛傳鄭箋的差異,不得不言“此婦人歸嫁,必不自采鱉,故以在涂見之,因興。”這種牽強無比的回護,只能說明注疏相對于原文,會因意識形態(tài)而至扭曲到什么程度。實際上非常明顯,“言采其薇”并不關(guān)涉性別,作為起興的詩句,是否屬于實景也并不必然。故“言采其蕨”、“言采其薇”顯然都不能按鄭箋孔疏理解,《詩經(jīng)》中多諧音寓意,此點例證甚多,“薇”與“歸”的關(guān)系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孔疏所稱“婦人歸嫁”則屬全無實證。除《草蟲》外,《詩經(jīng)》中提到“薇”的詩篇還有《小雅》的《采薇》、《四月》,二者也都是以“薇”為“歸”的起興?!恫赊薄返膬?nèi)容“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就可以說明其與“婦人歸嫁”必然無關(guān)?!端脑隆返膬?nèi)容“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同樣說明與“婦人歸嫁”必然無關(guān)。前文提到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的“子展賦《草蟲》”不能套以《詩序》推論子展是以大夫妻自比,也可以說明《草蟲》不是“婦人歸嫁”之詩。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四〕。

  用為否定義的“未”,甲骨文作“妹”,二者的寫法區(qū)別明顯,西周金文則罕有用為否定義的“妹”字用例,否定義的“未”更是不見一例,因此可知這是一個源自殷商文化的詞匯,而《詩》、《書》中否定義的“未”辭例甚多,故這也可證明《詩》、《書》各篇的成文時間基本皆不早于春秋時期,《草蟲》篇自然也屬于這一情況。

  筆者在《清華簡〈芮良夫毖〉解析》中曾提到:“用于泛指并且其使用頻率在先秦復音實詞榜上高居第二位的‘君子’一詞,實際上在殷商、西周時期都是未見于任何材料的。眾所周知,該詞在《尚書》、《逸周書》、《易經(jīng)》、《詩經(jīng)》中皆已可頻繁見到,故筆者認為,這實際上已無可辯駁地證明,泛指的‘君子’一詞必是始流行于春秋時期的,而《詩》、《書》、《易》中往往被人視為出自西周的內(nèi)容,也實屬多為成文于春秋時期。[14]因此“君子”一稱也可證《草蟲》的成文時間當不早于春秋時期。關(guān)于《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趙武所謙稱的“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當之”,對比《左傳·文公十七年》:“齊君之語偷,臧文仲有言曰:民主偷必死。”《左傳·宣公二年》:“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鋤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子展廢良而立大叔,曰:國卿,君之貳也,民之主也,不可以茍。請舍子明之類。”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春,王正月,穆叔至自會,見孟孝伯,語之曰:趙孟將死矣。其語偷,不似民主。”《左傳·昭公五年》:“鄭罕虎如齊,娶于子尾氏。晏子驟見之,陳桓子問其故,對曰:能用善人,民之主也。”可知,“民之主”往往是指邦君或邦國重臣,因此《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鄭伯享趙孟于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產(chǎn)、子大叔、二子石從。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以觀七子之志。”時,子展才賦《草蟲》以贈趙武。由此推測,則《草蟲》所言“君子”,或是蔡國國君,或是蔡國重臣。

  整理者注〔四〕:“我心悲:《毛詩》作「我心傷悲」?!?strong>」,從「心」,「昜」聲,又見于《上博七·武》簡八、《清華叁·芮良夫》簡七,「傷」之異體。[15]“傷”、“悲”二字,甲骨、西周金文皆未見,自然也無殷商、西周時期“傷悲”一詞的用例,先秦傳世文獻中,除《楚辭·九辯》外,“傷悲”一詞皆見于《詩經(jīng)》的《國風》、《小雅》,可知《九辯》使用該詞當是學習《詩經(jīng)》的結(jié)果,且由此也可知《草蟲》篇的成文時間很可能不會早于春秋前期。前文既已分析《草蟲》的作者不會是《毛序》所言“大夫妻”而當是一位蔡國的卿大夫,《草蟲》篇中的“君子”當是蔡國國君或重臣,那么“我心傷悲”自然不會是夫妻之思,對比《出車》篇中是周王室的某位卿大夫因南仲的戰(zhàn)事而“未見君子,憂心忡忡”可知,《草蟲》篇作者所稱“未見君子,憂心忡忡?!匆娋樱瑧n心惙惙。……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很可能也是因為戰(zhàn)事。復據(jù)《草蟲》篇中稱“喓喓草蟲”而《出車》篇鄭箋:“草蟲鳴,晚秋之時也。”可推知,若是戰(zhàn)事,則此戰(zhàn)事當是發(fā)生在晚秋。由《草蟲》篇稱“陟彼南山”更可推知,所記若是戰(zhàn)事,則此戰(zhàn)事當是發(fā)生在蔡國之南。春秋前期在蔡地之南,晚秋時發(fā)生戰(zhàn)事,可知者即著名的因息媯而引發(fā)的楚敗蔡事,清華簡二《系年》第五章:“蔡哀侯取妻于陳,息侯亦取妻于陳,是息媯。息媯將歸于息,過蔡,蔡哀侯命止之,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息媯乃入于蔡,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順,乃使人于楚文王曰:君來伐我,我將求救于蔡,君焉敗之。文王起師伐息,息侯求救于蔡,蔡哀侯率師以救息,文王敗之于莘,獲哀侯以歸。”《左傳·莊公十年》:“蔡哀侯娶于陳,息侯亦娶焉。息媯將歸,過蔡。蔡侯曰:‘吾姨也?!苟娭ベe。息侯聞之,怒,使謂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從之。秋,九月,楚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舞歸。”筆者《清華簡〈系年〉5~7章解析》:“‘新’(莘)指古之瀙水地區(qū),瀙水即今河南泌陽、遂平境內(nèi)南汝河?!渡胶=?jīng)·中次十一經(jīng)》:‘葴山,視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汝水?!弊ⅲ骸蛟灰曇藶闉p,瀙水今在南陽也?!稘h書·地理志上》:‘“中陰山,瀙水所出,東至蔡入汝?!端?jīng)注·瀙水》:‘瀙水出潕陰縣東上界山?!渡胶=?jīng)》謂之視水也。郭景純《注》:‘或曰:視宜為瀙’,出葴山,許慎云:‘出中陽山’,皆山之殊目也。而東與此水合,水出潕陰縣旱山,東北流注瀙。瀙水又東北,殺水出西南大熟之山,東北流入于瀙。瀙水又東,淪水注之,水出宣山,東北流注瀙水。瀙水又東得奧水口,水西出奧山,東入于瀙水也。東過吳房縣南,又東過灈陽縣南。應劭曰:‘灈水出吳房縣,東入瀙’,縣之西北,即兩川之交會也。又東過上蔡縣南,東入汝?!T書所記即此水,故楚敗蔡師蓋即在今遂平、上蔡、汝南三縣交界處,今黃埠鎮(zhèn)新莊一帶。[16]莘地正在蔡南,戰(zhàn)事發(fā)生在九月,也正合于晚秋。此戰(zhàn)之后,楚王為客于息侯,歸師途中將蔡侯放歸,清華簡二《系年》第五章:“文王為客于息,蔡侯與從,息侯以文王飲酒,蔡侯知息侯之誘己也,亦告文王曰:息侯之妻甚美,君必命見之。文王命見之,息侯辭,王固命見之。既見之,還。明歲,起師伐息,克之,殺息侯,取息媯以歸,是生堵敖及成王。”筆者《清華簡〈系年〉5~7章解析》繼續(xù)分析言:“觀《系年》所記‘文王為客于息,蔡侯與從’可知,楚文王在新(莘)地擊敗蔡師,俘獲蔡哀侯之后,即順路南下作客于息,所以此時‘蔡侯與從’。息侯既獲楚師之助,自然是要致謝,故與楚文王飲酒。蔡侯則怨恨息侯之誆己,因此在楚文王面前稱譽息媯甚美。而實際上,楚文王既然作客于息,本即有伐息之意,息媯的美貌只是使得楚文王的伐息計劃更多了一個緣故而已。至此,《系年》所記與《左傳》略有差異,《系年》稱‘既見之,還。明歲,起師伐息,克之,殺息侯,取息媯以歸,是生堵敖及成王?!蹲髠鳌でf公十四年》則記載為:‘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驗椤蹲髠鳌愤@個記載的緣故,后世多有依杜預注所稱“偽設(shè)享食之具’而理解為滅息即在‘以食入享’之時,現(xiàn)在由《系年》的記載明確可知,實際上滅息是在會息侯的次年,《左傳》在這個事件上的記載,文字多較《系年》簡略,故容易引發(fā)誤解。蓋楚文王作客于息之后,即還師并釋放了蔡哀侯,這也就是《史記·楚世家》所記:‘六年,伐蔡,虜蔡哀侯以歸,已而釋之?!文?,楚文王伐息,殺息侯,擄息媯而還。此后,蓋楚文王八年,息媯生堵敖;楚文王九年,息媯生成王。楚文王十年,因為息媯的緣故而伐蔡。推測此次伐蔡時,楚文王再次俘獲蔡哀侯,以后就一直扣押蔡哀侯至其死亡,故《史記·管蔡世家》有‘楚文王從之,虜蔡哀侯以歸。哀侯留九歲,死于楚’的記載,或因蔡哀侯死于楚,所以才產(chǎn)生了‘留九歲’的異說。”基于“蓋楚文王作客于息之后,即還師并釋放了蔡哀侯”,因此《草蟲》所記,非??赡芫褪遣贪Ш畋环艢w時迎接蔡哀侯的蔡大夫所作之詩,據(jù)此則《草蟲》篇很可能就是作于公元前684年九月。

亦既見□【廿五】

  《草蟲》“亦既覯止,我心則夷。”句,安大簡缺失。在《草蟲》之前的“亦既覯止,我心則降。”毛傳僅簡單言:“覯,遇。”鄭箋則稱:“既見,謂已同牢而食也。既覯,謂已昏也。始者憂於不當,今君子待已以禮,庶自此可以寧父母,故心下也。《易》曰:男女覯精,萬物化生。”鄭玄說的荒誕幾乎可謂一望即知,但后世卻多有在鄭說基礎(chǔ)上大加闡發(fā)的情況。推其原因,蓋是因為日?,嵤?、兒女情長皆更易于為民間所想象和接受,因此任何解說越世俗化則受眾越廣。研究的本旨是為了獲得更正確認知,而非為了迎合什么口味和拉幫結(jié)黨,受眾多寡或者什么“共識”與研究行為本就不應該有任何相關(guān)性,文末因讀了多篇《草蟲》研究文章而略有感言,故附記于此。



[1] 《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一)》第86頁,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8月。

[2]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2卷。

[3] 參《古字通假會典》第165頁“桓與宣”條,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7月。

[4] 中國先秦史網(wǎng)站:http://www./2018/12/09/692/,2018年12月9日。

[5] 《中國古代歷法》第182頁,北京: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83月。

[6] 《中國古代歷法》第179頁,北京: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83月。

[7] 以下釋文及整理者注釋皆照錄《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一)》原書內(nèi)容,筆者意見在解析部分給出。

[8] 《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一)》第86頁,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8月。

[9] 中國先秦史網(wǎng)站:http://www./2011/01/01/247,2011年1月1日。

[10] 中國先秦史網(wǎng)站:http://www./2013/02/24/254,2013年2月24日。

[11] 《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一)》第86頁,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8月。

[12] 中國先秦史網(wǎng)站:http://www./2019/11/24/854/,2019年11月24日。

[13] 《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一)》第86頁,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8月。

[14] 中國先秦史網(wǎng)站:http://www./2013/02/24/254,2013年2月24日。

[15] 《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一)》第86頁,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8月。

[16] 中國先秦史網(wǎng)站:http://www./2012/03/14/203,2012年3月14日。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