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友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一句有什么特別之處? 這一句名言出自“詩豪”劉禹錫的小駢文《陋室銘》,但就這個句子來說,本身并沒有多么奇特,只是說一個人的朋友圈子層次問題。這是古代自視清高的文人的一種表白,是對自己身份的一種摘除。意思很簡單,我談笑的人都是“鴻儒”,大學問家,交往的人中沒有“白丁”,白丁本意是指沒有功名的男子,后來泛指普通老百姓。 那么劉禹錫這么說是不是瞧不起老百姓呢? 放到當時的社會情況來看,白丁能夠從事的工作都是下層勞役,確實和知識分子在精神生活上有很難跨越的鴻溝。一個官場中人,再怎么被貶謫,甚至因罪身死,身份上來說和白丁還是有區(qū)別的。這是一種事實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就好像今天的官員,在社會生活中自然會和普通勞動者交流溝通,但是要成為知心朋友、談笑風生是絕對沒有可能的。 有很多人到了一定職位,就會自動和過去的朋友圈進行切割——這不能說是勢利,有可能是組織規(guī)定,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層次不一樣,圈子就不一樣了,自然就脫離了。 不過我們今天說這句話的時候重心是在前半句的,也就是對朋友的夸贊,后半句一般就選擇性忽略了,畢竟平等、和諧才是新時代人際交往的正常方式。 我們不必否認劉禹錫這種意識中對“白丁”的忽視,但是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在當時,劉禹錫算是不錯的官員,他因為“八司馬事件”不斷被貶,被地方官員戲弄,但是他不負“詩豪”之稱,性格開朗向上,從民間學習了“竹枝詞”并進行了文人改造,發(fā)揚光大。所以劉禹錫在老百姓中應該還是有地位的,同樣因為他一直在底層,而且深入考察民歌文化,他和普通民眾的關系應該還是不錯的。 那為什么會在《陋室銘》中口出“往來無白丁”呢? 這是有原因的。 劉禹錫寫這篇駢文是有脾氣的。但是作為一個性格開朗的文人,他選擇了寫駢文這樣一種方法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情,同時在文章里用幽默、調(diào)侃自我寬解,同時皮里陽秋、指桑罵槐地批評讓他生氣的那些人。 他還真就是這么個人,要不然怎么叫“詩豪”呢?從“永貞革新”失敗之后,貶官十幾年,好不容易調(diào)回京城,就寫《玄都觀桃花》諷刺當權者,然后又被貶,前前后后一起流貶了二十三年。白居易請他喝酒感嘆他“二十三年折太多”,他自己并不在意,跑回都城上次寫“盡是劉郎去后栽”的地方又寫了一首“前度劉郎今又來”,不但回來了,還挺嘚瑟。 這人就是粒鐵蠶豆,但是合了他的脾性,又蠻好玩的。而他的好友就是同貶的柳宗元,包括原來的永貞革新中的同袍,以及后來的白居易。這些人就是就是他口中的“鴻儒”了,而他在《陋室銘》中看不起的“白丁”其實并不是指普通老百姓,而是指那些刁難他,反對革新的一些人。 《陋室銘》不長,我們通篇看一下,理解這句詩在駢文中起的作用。
其實也沒什么好解釋的,中國人誰看不懂這篇小奇文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駢文中起到了連接兩個段落的作用,也就是承上啟下。因為前半段是寫陋室,而后半段是寫陋室主人。這句話其實是總領后面關于主人德行高,陋室不陋的論斷,并且用諸葛亮潛龍修身,楊子云避世修學來比喻自己,最后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來給自己蓋上一個大大的有德行的章子。
這話暗藏之意也很明顯,我精神高貴,住哪都是貴族,怕什么簡陋? 為什么說劉禹錫寫這篇小文章是有脾氣的呢?其實通篇聲聲悅耳,皆是高談闊論,正是“白丁”二字披露了他當時的心態(tài)。這種脾氣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說,能夠在當時的情況下保持這樣一種寫文心態(tài),劉禹錫不但性格樂天,還真算得上謙謙君子。 這篇駢文成于他的和州任上,已經(jīng)五十歲左右了,還在外任流浪??赡苁潜毁H太久了,地方一把手認為他也就是老死貶途的命,并沒有把他放在眼里,可能也是革新的反對者,所以對他多加刁難。到了這里,總得分套宿舍吧,就先安排他遠離城內(nèi),在城南面江而居。結果劉禹錫很開心,還寫了幅對聯(lián)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鄙纤局篮蠛懿凰屗麖某悄习岬匠潜?,面積小了一半,不過環(huán)境還算不錯,劉禹錫仍舊不以為意,繼續(xù)寫對聯(lián):“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p> 上司看他依然“思爭辯”、“心在京”,氣不打一處來,又再次派人把他調(diào)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這下終于惹惱了劉禹錫,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往來無白丁”你說是普通老百姓也好,其實更多地是指劉禹錫不愿意與這些俗透了的地方官員一般見識,采用這種相對溫和的方法揶揄和調(diào)侃。 不過,這些故事和詩文流傳下來,將小人嘴臉曝露了近千年。 所以說,惹誰都別惹文化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