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邯鄲市邱縣,是一個小縣,人口不足30萬。地處邯鄲市東北角,東鄰邢臺市臨西縣,而臨西縣的東面就是山東臨清市了??梢哉f邱縣臨近山東,歷史上也曾歸臨清州管轄。故而,邱縣人也頗有山東大漢豪爽義氣之風。外地在邱縣工作過的人,離開邱縣后,往往會說,邱縣人好,善良,講義氣,念舊。 邱縣人的豪爽,還體現(xiàn)在喝酒上。 邱縣縣小,但生產(chǎn)白酒的廠子卻紅紅火火。改革開放前,有個集體的老酒廠,生產(chǎn)過黑龍港白酒、雙龍玉液白酒,據(jù)說當時遠銷東三省,深受東北大漢喜愛?,F(xiàn)在的白酒廠家有馬頭人酒廠、盛水坊酒廠,生意都很興隆。外地的朋友喜歡開玩笑說,邱縣的“人頭馬”(馬頭人)酒不錯,給整兩箱。 邱縣人熱情豪爽,隔三差五組織聚餐。吃公家飯的,上頭要求嚴,特別是近來工作日全天禁酒,聚餐就少了許多。有不少女士特別感謝這個禁酒令,幫助自己管住了自家男人的嘴,兩口子生氣的人數(shù)據(jù)說直線下降。但是在民間,在江湖上,酒風仍甚。即使是吃皇糧的,在雙休日,也常有聚餐的。 邱縣人聚餐,有時中午,有時晚上,晚上時居多。飯店不一定大,干凈實惠的,或者有什么特色菜的,往往是首選。招呼聚餐的人,一般都先到場,訂好房間,然后挨個通知到其他人。有細心點的,會先點上二三涼菜,等別人來了不冷場。其他菜,往往會請主賓點。主賓呢,則都謙虛,不點。當然,有對菜譜有研究的主賓,點菜時也便當仁不讓。有的注重養(yǎng)生的,則好說“多點素菜,少點肉菜”。 在酒席上,邱縣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年長者、或者身份尊貴者,一般會被推到主賓的位置,俗稱一把,稍次的人就坐二把,其他人就不怎么講究,隨便坐了。被推舉坐一把位置的,有的會再三推辭,謙讓別人,然后就半推半就了。有的人,或是不拘小節(jié),或是沒有眼色,一屁股就坐一把位置上了,也不會有人計較什么,邱縣人重的是感情,講的是義氣。 酒席開始,若都是熟人,介紹之類的就免了。若有彼此陌生的,組織者就會介紹,這是張隊長,這是李總,這是耿局……這職位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組織者會說話,對每個人都提拔了,張隊長可能是交警隊的一般警官;李總可能是有個小門市,就賣點針頭線腦兒;耿局可能是副的,甚至副的也不是。被“提拔”的,則會糾正,說不對不對。大家便心知肚明,呵呵一笑,皆大歡喜。 寒暄完畢后,喝茶,啟酒,等菜上桌。有一個菜上來了,便壓住桌了,酒宴就可以正式開始了。每個人先端三杯,然后夾菜,一般是端一杯,就夾菜,如是者三;也有一氣呵成,連端三杯的。剛開始喝時,有的想滴酒不沾,說來時開著車呢,或是正吃藥呢,或是明天要去體檢……但架不住別人熱情的勸說,往往就交械舉白旗,酒杯就斟上了,過后就感嘆:想說不喝酒,真是不容易。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是序曲。酒至此時,組織者會請坐一把位置的主賓先接見一圈,此后二把三把,以此類推敬酒,也叫“闖關(guān)”或“打關(guān)”。也有請主賓最后敬酒的,美其名曰“最后總結(jié)”。在場的每個人都要打關(guān),也有不想打關(guān)的,就說自己酒量小,或是身體不舒服,或是散場后還有事,種種不能多飲的理由推脫,但不一定能推掉。打關(guān)時,一般先從主賓開始敬,等和在場的每個人都喝完后,再一次敬主賓酒,并說上一句“我打完關(guān)了,匯報一下”或者是“從北京到南京”、“焊個圈梁”什么的。 打關(guān)的形式多樣,有先讓別人喝兩杯,再和人家一塊同端兩杯的,這叫先敬酒。有的則和在座的每個都同端兩杯或是幾杯酒,這是硬碰杯。邱縣人的敬酒,外地人往往不理解,為什么你不喝卻讓別人喝呢?邱縣人就強調(diào),入鄉(xiāng)隨俗嘛,這是邱縣的規(guī)矩。有的邱縣人敬人家酒時,還“刨皮兒”——意為你喝的那第一杯酒不是我倒的,你喝完了,我倒上,你再喝,這才是喝了我敬的酒。據(jù)說,敬酒“刨皮兒”這個規(guī)矩是從鄰縣臨西傳過來的,故稱:臨西的規(guī)矩——“刨皮兒”。有的人打關(guān),喜歡熱鬧,玩撲克、唬豹(玩色子)、劃拳,熱鬧非凡。 一個人打完關(guān)了,就夾菜,美其名曰“賀關(guān)”。這個賀關(guān),還有故事。據(jù)說在永年縣,有個人敬完酒后,別人忘了給人家說“賀關(guān)”,這個人回到家后,越想越氣,第二天就到法庭起訴一塊喝酒的人不賀關(guān),壞了規(guī)矩。法官調(diào)解,讓這個人擺好酒席,把其余人請來入座,并令這個人打關(guān),然后招呼其他人賀關(guān),便散席。當然這是笑談,但邱縣人卻鄭重其事,一個人打完關(guān),不賀關(guān)的話,是決不讓另一個人接著打關(guān)的。 打關(guān)的過程中,別人可以來個小插曲,自覺感情深的,來,走一杯;和某人好久未見了,來一杯想念酒;剛認識的新朋友,來一杯加深酒。這酒啊,情深意重,你還真不好說不喝。 邱縣人喝酒,鮮見小杯了,多是能盛二兩多酒的大杯。四五個人一桌的話,打一關(guān),一般要喝完這一大杯。然后,再加酒,敬主賓,就是上文所說的“從北京到南京”。有的人酒量大,打這一關(guān),就可能是兩大杯酒了。有三個邱縣人到南方喝酒,喝了一瓶白酒,又要酒,飯店老板驚為天人,說什么也不賣了。其實,在邱縣,三個人一場喝三斤多白酒的,不少見。說到酒量大,筆者曾以為永年人能喝,因為永年人喝酒論片兒,就是在自己面前擺上六杯酒或者是九杯酒、十二杯酒,然后劃拳什么的,輸了,就喝掉自己面前的這一片兒酒,你說,這酒量得有多大?后來,一個永年人老李來邱縣訪友,筆者去陪酒,還真是這種喝法。但喝著喝著,老李去衛(wèi)生間大吐,怎么也不出來了。我才知道,不是所有的永年人都能喝。 這些年,不少原本海量的邱縣人,酒卻喝得少了,甚至不喝了。為什么呢?原來,酒后的故事多,有的喝酒誤過事,有的喝出渾身毛病,有的因酒駕被查過……凡此種種,也讓邱縣人不時警醒。更有甚者,有幾人一塊喝酒,其中一個人犯了病,沒了,同桌的人被索賠。這都是喝酒惹的禍啊! 越來越多的的邱縣人,更加注重養(yǎng)生,更加注重健康,更加注重平安,揮一揮衣袖,不帶走半滴酒。 邱縣,一個有酒有故事的地方,一個豪爽義氣的地方。嘿,來邱縣喝酒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