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格致書院 格致書院雖用書院之名,但并非是只讀“四書五經(jīng)”的傳統(tǒng)書院,而是晚清名副其實(shí)的科學(xué)活動中心。出任格致書院山長(即院長)十二年的王韜,就是中國近代一位出色的科學(xué)啟蒙者。 王韜
光緒版《續(xù)經(jīng)世文新編》中收錄的《西國鐵路述略》 這篇文章用的是淺近文言,并不太難懂,而且也不長,不妨在此推薦給大家欣賞閱讀。 西國鐵路述略 王韜 嘗考各國方輿紀(jì),其車路之制,凡有數(shù)種可略述也。 一為地面路。創(chuàng)造之法,先審地面方位,方位既定,填治平坦,務(wù)須高低一律,不得稍有忝差。然后鋪設(shè)石子,橫置木梁,安鐵軌于上。其路宜直不宜曲,廬舍必須拆讓,墳?zāi)贡亓钸w移,山嶺橫亙于前宜鑿洞,河港或阻于道宜造橋。故筑地面之路,第一要在勘道。若擇山河少處興工,雖有開鑿,費(fèi)用定省。 一為地中路。城市間人煙稠密,地價(jià)既貴,造路為難,欲使往來,則須于地底十?dāng)?shù)丈深,開通隧道。英倫敦即用此法,于地底作路三,內(nèi)一小圓,外一大圓,外又一大圜,而客貨往來,仍不敷用,又議廣開隧道,加筑鐵軌八條,或縱或橫,四通八達(dá),藉補(bǔ)圜徑之不足。 一為海底路。海浪不平之處,造海底之路為宜。法以大木梁連以鐵條而成大管,管之兩端依傍兩岸,置于海中。水之中別作方船形之大木箱,箱中有大鐵鏈,浮設(shè)水面,牽掛鐵管。下又有大空箱,托住管底,管內(nèi)鋪置鐵路,駛汽車異常安穩(wěn)。英法交界之海,相距約七十里,即用此法。 一為橫空路。阛阓充盈,路途狹窄,欲造鐵路,苦無隙地,則以橫空之路為宜。美國紐約城中已造之路,每越數(shù)十尺,設(shè)立大鐵柱一行,鐵梁鐵條俱安置柱頂,高于地面十五尺至二十尺,令輪車在柱頂來往。汽車動八千磅,動輪徑三十寸,客車重一萬一千磅,停車之所備螺絲線形之大梯架,上下自如,可謂妙想天開矣。 一為騰云路。美國有一帶山名白山,中有一峰名華盛頓,山面甚險(xiǎn),難于上行。經(jīng)人稟準(zhǔn)公會,準(zhǔn)開鐵路至山頂,由下而上,履險(xiǎn)如夷,不過三年,工程已畢。今香港亦仿造此路于山中,專便游人往來,可見西商心計(jì)之工,無微不至。 一為掛絲路。大凡開礦之處,則掛絲之路最宜。其法距數(shù)十尺立一鐵柱,用大鐵紐連絡(luò)柱頂。其車輪邊為凹形,恰與鐵繩相配,車輪反在車之頂,而車于繩下行動,快捷逾恒。不但于開礦為宜,即各口碼頭建此以達(dá)棧房,則貨物之上落便易良多。尤奇者,日本橫濱之海面燈塔,建此路通至岸中,無論風(fēng)浪如何,安然無阻,是其利便可知矣。 凡此高下之路,式既各別,由路之式考軌之式,則寬窄尤宜詳辨。其最寬者,為倫敦至威耳士大四鐵軌,兩軌相距計(jì)英度一七尺零四分寸之三,為寬路之巨擘。最窄者,為倫敦至北克羅,兩軌相距僅一尺六寸,未有小乎其度者矣。至各國常用之軌,總以英四尺八寸半為衡,大此者有四尺九寸、四尺九寸半之式,小此者有四尺二寸、三尺九寸之式,尚皆可用。若再過寬則縻費(fèi)過巨,過窄則傾覆堪虞,皆非所宜。今揆中華情勢,似以英度四尺八寸半為宜。此式合英、法、義、比、荷、德、奧、丹、瑞、那美、普魯、埃及、卡那、大中亞、美利堅(jiān)、好望角、威耳土、麻力斯加拉巴,皆用之。此外最窄者,惟阿洲之路三尺五寸,或二尺五寸,且有一路窄及二尺,但彼處貨物無多。中國地大物博,不能用也。 我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就被它吸引住了,一連看了幾遍,深有感觸,不得不由衷地贊嘆王韜先生大力推行西學(xué)東漸的遠(yuǎn)見卓識。 這是一篇一百多年前的文章,卻已經(jīng)如此全面地介紹了西方發(fā)達(dá)國家(包括近鄰日本)鐵路、公路等的交通情況,上天入地,海陸空面面俱到。
《點(diǎn)石齋畫報(bào)》所繪“興辦鐵路”
淞滬鐵路通車 吳淞鐵路的通車典禮上,前來圍觀的群眾“立如堵墻” 1897年在原吳淞鐵路的遺址上重建淞滬線 中國人自己設(shè)計(jì)的是1909年通車的京張鐵路,由詹天佑設(shè)計(jì),比國外晚了將近一個(gè)世紀(jì)。地鐵、高架、隧道等就更不用說了。 唐山至胥各莊鐵路通車儀式,中間站立者為李鴻章 我國第一條地鐵是1971年建成的北京地鐵,記得我1988年出差到北京,心馳神往搶著去坐了地鐵,總算開了眼界。上海地鐵一號線是1993年建成的。我國第一條高架公路是1990年建成的沈大高速公路,城市高架軌道交通是2000年建成的上海的明珠線(后來改稱地鐵3號線),都比國外晚了一百多年。 ![]() 上海地鐵一號線開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