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體檢項目的不斷健全,頸動脈超聲逐漸成為老年人年度體檢的常規(guī)項目,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頸動脈斑塊”這個學術名詞。由于對此了解不充分,有的人談之色變,有的人視若無睹,其實這兩種極端的態(tài)度都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采取客觀正確的態(tài)度來應對至關重要。 什么是頸動脈斑塊? 通俗講,血液常年在血管里不斷流動,血中的脂質成分會緩慢地沉積在血管壁上,逐漸形成斑塊,而出現(xiàn)在頸部動脈里的斑塊就稱為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狹窄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高血脂造成的膽固醇類的沉積,會使血液黏稠,導致血管的狹窄。另外,吸煙、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高齡、肥胖、活動少以及不健康飲食等生活習慣,均是引發(fā)頸動脈狹窄的高危因素。從臨床觀察看,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以及絕經(jīng)后的婦女、長期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肥胖的人最易患頸動脈狹窄。因此,以上高危人群在進行健康體檢時,請不要忘了做頸動脈的彩超檢查。 頸動脈斑塊有何危害?為何談之色變? 1. 頸動脈斑塊與腦卒中存在高度相關性:頸內動脈內中膜增厚、斑塊、狹窄均與腦卒中關系密切。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威脅生命的三大殺手之一,發(fā)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其中將近一半的腦梗死是由頸動脈狹窄引起的。頸動脈分叉部位就像河流的分叉口,由于長期的血流沖擊,在此處容易形成斑塊。 2. 此外,頸動脈就像是窺探全身動脈的一個小小“可視窗口“,透過它可以了解全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尤其是其與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高相關,老年人需要注意是否出現(xiàn)過胸悶、胸痛等冠心病相關癥狀;以及下肢發(fā)涼、行走距離縮短等下肢動脈病變相關癥狀。 出現(xiàn)頸動脈斑塊,該如何科學應對? 頸動脈斑塊危險主要在于不穩(wěn)定斑塊,也就是血管壁上易脫落斑塊。當斑塊整塊或部分脫落后,就成了血流中栓子,隨血流到達大腦而堵塞遠端腦動脈導致腦栓塞,輕者出現(xiàn)一過性頭暈,重者偏癱失語。那出現(xiàn)頸動脈斑塊該怎么辦? 1. 已患有腦梗死患者應定期復查頸部血管超聲,追蹤斑塊大小及穩(wěn)定狀況,體檢時篩查頸部動脈超聲,以盡早發(fā)現(xiàn)頸動脈斑塊。 2. 積極控制危險因素,降血壓、血脂、血糖,控制體重,將以上指標控制在醫(yī)生要求范圍內。 3. 盡可能減少高脂肪食品如肥肉等攝入,高血壓患者主張每天食鹽量應小于2.3克,堅持每天至少30分鐘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上樓梯、騎自行車等。 4. 根據(jù)個人狀況選擇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亦可使用控制和減緩頸動脈斑塊進展藥物,目前經(jīng)臨床研究證實,有效的藥物有他汀類降脂藥,如瑞舒伐他?。ㄈ鹬迹┑鹊取?/span> 5. 嚴重的頸動脈狹窄有時需做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支架手術。 | 
|  | 
來自: 昵稱37375912 > 《軟化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