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地膚子圖片

【來源】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膚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遼寧、青海、陜西、四川、江蘇等地亦產(chǎn)。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生用。
【處方用名】地膚子
地膚子的功效與作用

【性能概要】味辛、苦,性寒。入腎、膀胱經(jīng)。本品為清濕熱,利小便之品,兼有祛風止癢的功能。適用于濕熱蘊積膀胱所致的小便不爽、赤澀疼痛;風濕之邪外襲所致的皮膚濕疹、瘙癢等癥。
【地膚子的配伍應用】
1.用于膀胱濕熱,小便熱痛不利,常與瞿麥、豬苓、滑石、石韋等清熱利尿、通淋藥配伍應用。
2.用于皮膚瘙癢、疥癬等癥,常與白鮮皮、蟬蛻、薄荷、荊芥等清熱燥濕、散風止癢藥配伍同用。用于男女陰部濕癢,可與蛇床子、苦參、白礬、川椒等燥濕殺蟲藥配伍,煎湯熏洗患部。
【地膚子的用量用法】
內服:10~15克。外用:適量。
【地膚子的本草摘要】
《神農本草經(jīng)》:“主膀胱熱,利小便。”
《名醫(yī)別錄》:“去皮膚中熱氣,散惡瘡,疝瘕,強陰,使人潤澤?!?br>
《藥性本草》:“治陰卵潰疾,去熱風,可作湯沐浴。”
《日華子本草》:“治客熱丹腫?!?br>
《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積熱,洗皮膚之風,療婦人諸經(jīng)客熱,清利胎熱,濕熱帶下。”
《本草原始》:“去皮膚中積熱,除皮膚外濕癢。”
【地膚子的現(xiàn)代研究】
成分:含萜、脂肪油。
藥理:對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孢癬菌等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臨床報道:治療蕁麻疹,用地膚子50~100克(兒童按年齡折減),水煎2次,混合后濃縮至400~500毫升。每日1劑,分2次服。藥渣用紗布包好,趁熱涂擦皮損局部,3天為1個療程。治療44例,顯效31例,好轉9例,總有效率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