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們來了解“脾胃”,中醫(yī)講的脾,不僅僅指的是現(xiàn)代解剖學上的脾臟,實際上還包括小腸,更多的是脾和小腸的功能面。 脾的三大功能:脾主運化,脾主升清,脾主統(tǒng)血。 脾的第一大功能:脾主運化。 運化是什么意思?運是運輸,化是消化吸收的意思。 這里的運化有兩層意思,一個是運化食物,一個是運化水液。 我們都知道,身體需要氣血。那氣血怎么來的?主要從食物里來的。那食物怎么變成氣血的? 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先到胃里,通過胃的消化腐熟,把食物傳給小腸,小腸進一步消化,把有營養(yǎng)的部分提取出來,把物質(zhì)精微轉(zhuǎn)交給脾,脾再負責把這些物質(zhì)精微轉(zhuǎn)化為氣血能量,輸送到全身。 把食物變成氣血能量,主要是在脾胃里完成的,所以又說: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 換句話說,你的脾胃功能好不好,決定你的氣血好不好。 我看到有不少人說自己血虛,說吃點什么補血的,補血的有四物湯,阿膠這類,吃了之后能管用。但是管不了多久,過一陣子血又虛了,為什么呢? 因為氣血的源頭在脾胃,你用四物湯,阿膠這類只能暫時起作用,你沒有把源頭補起來啊。當你把脾胃健旺起來,好好吃飯,氣血就會源源不斷的化生出來了。 脾還負責運化水濕 有人說,這脾咋這么厲害,它是怎么負責運化水濕的呢?要知道,我們吃的食物,如果分成分子的話,大部分都是水,脾在吸收這些物質(zhì)精微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處理水的過程。從食物里把水吸收進來,然后傳輸給肺臟,通過肺氣輸布到全身需要水的地方。身體用不完的,就進入膀胱,或者是通過汗液的方式排出來。 如果脾臟的傳輸功能差,那么水濕就傳不出去,水濕就容易累積在中焦。 脾臟有這樣一個特點:喜燥而惡濕。翻譯過來的意思:脾臟喜歡干燥的環(huán)境而討厭潮濕的環(huán)境。 現(xiàn)在假設你是一個脾虛的人,就不能運化水濕,身體里面的水濕過多,就會讓脾臟的工作環(huán)境更糟糕,脾就更加虛了,脾虛之后水濕就更多。這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代大部分人體內(nèi)的濕氣重就是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huán)。 脾的第二大功能:脾主升清。 脾主升清也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清陽之氣從中焦往上升。這個清氣包含一些水谷精微營養(yǎng)物質(zhì),從下往上升到我們的頭目。我們的頭目得到了養(yǎng)分自然精神氣爽,干活比較有勁,思維也較活躍。 如果脾不升清的話呢,大腦沒有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氣血這些能量,人就會感覺到一天渾渾噩噩的,大腦變得遲鈍,精神也差。 脾升清的第二層意思是:脾氣升起來后,可以讓身體里臟器有一個固定的位置,不會往下掉。這個升的作用力來抵抗重力的影響。 如果脾主升的功能失常了,這個臟器受重力影響就會往下掉,就會出現(xiàn)臟器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腎下垂等。 脾的第三大功能:脾主統(tǒng)血。 統(tǒng)是統(tǒng)攝,血是血液,統(tǒng)血就是統(tǒng)攝血液的意思。 血液是有形的液體,得有個容積來裝它,一方面要推動血液往前走,同時也要有個力來拉住它,防止血液亂沖,拉住血液的這個力就是脾統(tǒng)攝血液的作用。 如果脾統(tǒng)攝血液的功能失常,會出現(xiàn)慢性出血癥,最常見的病癥是婦科崩漏。月經(jīng)淋漓不盡,滴滴答答,需要半個月才能干凈。這種情況的大多數(shù)情況是由于脾不統(tǒng)血。 脾藏意,在志為思,在液為涎,在體合肌肉,主四肢,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脾藏意什么意思呢? 咱們通常講,心滿意足、滿意、中意,講的就是人的滿足感、安全感。脾強的人,就會有安全感,就會比較容易得到滿足。而脾虛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總感覺心里空空的,想要很多外在的東西來填補它。 反過來,如果一個人長期在沒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里生活,也會導致脾虛。所以,很多孩子脾虛,家長不要僅僅想著給孩子吃什么補脾,更重要的是多給孩子安全感,這也是補脾的一種方式。 脾在志為思,指的是思索,思考。 過度的憂慮,過度思考問題,很容易引發(fā)脾虛。 現(xiàn)在很多小孩子學習壓力很大,平時思考的問題比較多,這樣就容易導致脾氣虛。 很多腦力勞動的上班族,也是需要思慮很多事情,思慮過度也會導致脾虛。 脾在液為涎,涎就是指口水。 常見的就是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三歲四歲的小孩子會流口水,這是孩子脾虛的一個表現(xiàn)。 孩子流口水,說明脾虛,但不要過濾焦慮,孩子的特點就是肝旺脾虛,等長大了就會慢慢調(diào)整過來的。 做父母的只要不做傷害孩子脾臟的事情,根據(jù)自家孩子的特性來順其性,其實孩子很好帶。 民間有句老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其實,是非常符合中醫(yī)醫(yī)理的,可我們現(xiàn)代大多數(shù)人受西方營養(yǎng)學觀念的影響。 拼命給孩子補這補那,讓我們現(xiàn)代的孩子走向2個極端,一個是瘦弱不堪,一個是肥胖癥。 其實,在中醫(yī)看來,孩子只要好好調(diào)理脾胃,氣血、營養(yǎng)這些都是果,自然會有的。 脾在體合肌肉,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 適當鍛煉身體,多做有氧運動,把肌肉健起來可以健脾。脾主四肢,多運動對脾有一定好處。 脾開竅于口的意思是,人的口味食欲跟脾有密切關(guān)系。如果脾虛,人就沒有想吃東西的欲望。就算肚子空空,也沒有吃東西的欲望,這就是提示脾虛。 脾其華在唇,意思是脾好不好,可以在嘴唇上看出來。我見到較多的是2種: 一種嘴唇顏色淡白的,有些人認為這是血虛的表現(xiàn),實際上也是提示脾虛,因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另一種是看到嘴唇顏色暗紫,這種情況更多是提示體內(nèi)有血瘀,血液流通不暢的緣故。 脾胃不和,百病從生。 土為五行之母,我們?nèi)タ纯创蟮?,肥沃的土壤里就能長出健壯的植物,貧瘠的土壤可以寸草不生。 中醫(yī)學派里有一個李東垣補土派,特別重點強調(diào)人要健脾胃,認為只要把脾胃調(diào)好了,大部分的病癥都可以解決。 我們大多人來學習中醫(yī),也是為了調(diào)理自己和家人身體??墒侵嗅t(yī)博大精深,這么多病癥要治還是很復雜,很多人不知道從哪開始,就從脾胃開始調(diào)。 當你把脾胃調(diào)好,飲食正常,你就會發(fā)現(xiàn)身體會自動慢慢好起來,身體的很多癥狀都會跟著改善。 那有人會說,我怎么知道自己的脾胃好不好呢? 脾虛有三個典型癥狀:納少,腹脹,便溏。 納少就是沒胃口吃的東西少,就算勉強吃下去也不消化,容易腹脹,便溏就是大便稀溏不成形。 如果符合里面的一兩條,就基本上肯定是脾虛。 接下來,再來了解“胃”。 胃的第一大功能:主受納和腐熟五谷。 受納的意思,就是接受和容納。食物進來了,先要接受然后容納,然后開始腐熟。 可以把胃理解成一口鍋,加點米加點水,開火就能把米煮成飯。 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說胃不好,吃了東西不消化。 為什么不消化? 跟你開小火煮飯是一樣的道理,胃里沒有熱能來腐熟五谷了。 我們平時有哪些習慣傷害胃呢? 第一,暴飲暴食,胡吃海喝。就好比一口高壓鍋里裝滿食物,結(jié)果會讓鍋爆掉的。 第二,飲食寒涼。胃的消化動力源于胃的陽氣,寒涼的食物進入胃里直接傷胃陽氣,胃里沒有陽氣了就沒有動力了。 第三,食物質(zhì)量差?,F(xiàn)在很多食物都是加工的,加入了太多人為合成的東西,胃識別不了,身體識別不了。就好比你常年往鍋里煮一些煮不爛的東西,想想這口鍋會怎樣。 胃的第二大功能:胃以通降為順。 胃不好的人經(jīng)常會說,吃了東西就感覺食物在胃里堵著,脹氣脹得好難受。 其實,這就是胃氣不降的緣故。 我們大家去理解一下,這個胃氣要降,而你的胃氣虛消化食物的能力差,所以食物就容易堵胃里,氣也堵在胃氣。 降不下去就可能會反彈,就會出現(xiàn)反胃,胃脹,嘴巴有口氣這些癥狀表現(xiàn)。 如何養(yǎng)胃? 講到如何保養(yǎng)胃,我記得我小時候,吃嘛嘛香,胃口好得很,總感覺吃不飽。而反觀現(xiàn)在的孩子,除了零食什么都不喜歡吃。這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原因有3點: 第一,打吊瓶或者一些抗生素激素這些藥物傷了胃的陽氣。 第二,吃零食傷脾胃。 第三,吃得太雜太多。 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打點滴,濫用抗生素激素這事,放眼全世界,只有咱們中國人這么瘋狂,我們中國有全世界最好的醫(yī)學,卻用全世界公認傷害最大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身體,對待自己的孩子。打完吊瓶,吃完抗生素,你看看孩子需要多少天才能回過神來,我有時候真的想不明白,我們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卻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去摧殘自己的孩子,代價太大了。 吃零食傷脾胃,尤其是寒涼的冷飲雪糕,還有些人為添加色素之類。因為冷的食物就傷人陽氣,人為添加的胃里識別不了。也別說這個維生素,那個什么益生菌對身體好,哪個人為的東西又純天然的好? 大自然給我們的已經(jīng)是最好的了,你別去傷害就是最好的了,可我們常常在本末倒置,喜歡追逐一些虛幻的東西。 吃的太雜太多,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尤其是一些爺爺奶奶帶的小孩子,只要孩子肯張嘴,就會不停的喂。你想象一下,天天把高壓鍋塞的滿滿的煮食物,會是什么后果嗎? 我們只要明白這些道理,很多生活中的小事情就清楚該怎么做了。那如果胃已經(jīng)傷了,該怎么把胃養(yǎng)好呢?這里要有個觀念,胃是要養(yǎng)的,只有養(yǎng)才能把胃養(yǎng)好。所有的西藥都傷胃,中藥偏性也較大對胃有刺激,也是盡量不要長期用中藥來養(yǎng)胃。那什么食物最養(yǎng)胃?最養(yǎng)胃的是小黃米粥。 胃屬土,只有土里出來的食物才能養(yǎng)好我們的胃。 黃色入脾胃,小黃米又是植物的種子,是大自然的精華,能幫助脾胃重新恢復生機。 所以大家看,給小孩添加輔食,我們也是從米糊糊,米湯開始。大病初愈,我們給病人也只是給這些糧食粥,為什么?這都是在養(yǎng)脾胃,只有脾胃功能恢復了,人才會有生命力。 有胃氣者生,無胃氣者死。這也是中醫(yī)的一句行話,在疾病面前,不管什么病,只要有胃氣吃得下,就有治愈的可能。但是我們現(xiàn)代都治病去了,不管什么都想著去殺,病毒癌細胞沒殺死,把胃氣殺沒了,自己卻先死了。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很普遍的一種悲劇現(xiàn)象。 脾和胃的關(guān)系。 脾胃同屬中焦,在人體內(nèi)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脾升胃降,讓中焦的氣輪子能夠轉(zhuǎn)起來。 這好像天安門前升國旗一樣,繩子往下拉,國旗往上升起來。繩子不拉下來,國旗也升不上去。脾升輔助胃氣的順降,胃氣的順降讓脾氣更好的升。 經(jīng)常有人喜歡問,怎么把脾胃調(diào)好? 讓中焦的這個輪子轉(zhuǎn)起來,就能把脾胃調(diào)好。最后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今天的分享:脾怕濕,胃怕寒。 讓脾胃遠離寒濕,就是在保護脾胃,就可以讓脾胃好起來。 鄭重提醒: 本號提到的方子,僅供學習交流用,切勿盲目試藥。 每天留言太多,赤腳只能回復前100條,請原諒理解。 喜歡的話,不妨點個“在看”,就是對我最好的支持啦。 |
|
|